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第三节群落的结构课件(42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第三节群落的结构课件(42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7-23 19:38:50

文档简介

评测练习——群落的结构
1.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
  A. 共生?????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3. 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
C.群落的空间结构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4.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5. 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要采集大量的鼠妇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中 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如马陆、蚯蚓等 C.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D.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本节属于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第三节,是之后要学习的群落演替以及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群落的结构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二、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种群的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三、教学目标
.学生能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学生能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并说明不同群落有不同物种组成的原因。
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学生能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体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实验,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最终形成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平衡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丰富度的概念;
生物种群内各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群的空间特征及应用。
教学难点
生物种群内各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群的空间特征及应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录播教室、多媒体、实验所需的器材。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长白山的春夏秋提问:长白山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哪个层次?
长白山的所有生物形成的有机整体属于哪个层次?以此来引出课题。
学生观看视频
群落的概念及实例判断
讲解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从三个要点把握:一定的自然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间有直接或间接地关系。
举例: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2.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3.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牛等所有生物
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注意区分群落与种群的概念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提问:群落水平上,我们研究的问题又有哪些?
以研究池塘群落为例,引导学生对应归纳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
根据问题与探讨,思考问题,并说出研究群落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群落的物种组成
播放图片(大明湖群落和长白山群落)
提问:对比两个群落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区分他们的?
———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就是物种组成。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是不同的
展示大明湖中常见的乔木种类和长白山上的常见的乔木种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两个群落的具体区别。
举例:武夷山群落和西伯利亚半岛的物种数目对比。
提问:这两个群落的物种数目相同吗?哪个多?什么原因造成武夷山的物种数目更多?
总结规律: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物种越丰富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程度有差异。
展示学生寒假调查的大明湖的物种丰富度的汇总表,分析大明湖中哪个科的植物数目最多?
补充生态位的概念,区分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和部分相同的情况。,并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
在讲完丰富度的概念之后,完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学习。先让学生看书,明确方法和步骤,以及所用到的实验器材。
然后播放提前录制好的改良实验视频,让学生学习后可以在家中动手完成该实验。
接下来由学生动手,进行分组实验,体会简易采集法的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理解物种组成的重要性。
回顾调查结果,学习生态位的相关知识。
学生认真读课本、回答问题、观看视频,动手实验。
种间关系
提出问题,种间关系包括几种?
阅读课本资料一,分析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间关系类型,总结竞争的概念、数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结果: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展示大明湖的夜鹭鸟捕食的照片,提问:夜鹭鸟和鱼之间的种间关系?总结捕食的概念、。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
被捕食者:数量多者或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数量少者或后增加后减少者。
展示蛔虫、噬菌体、蚂蟥的照片,总结寄生的概念、能量关系图。。
特点: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
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
例如:
学生回答:
1、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竞争的概念和关系图。
2、【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能力强于大草履虫】
3、回答夜鹭鸟和鱼的种间关系:捕食
学生总结寄生的概念,分析能量流动图。
分析互利共生的实例。
总结
展示大明湖中的几幅图片,分析每幅图片体现了什么种间关系。
展示五个能量关系图,分析每个图示对应什么种间关系。
学生看图分析种间关系的类型。
群落的空间结构
展示大明湖的植物分层现象,引出垂直结构的概念。
提出问题:引起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有什么意义?
植物有分层结构,动物是否有分层结构?
展示大明湖中鸟类的分层现象,思考动物的分层是由什么决定的?
陆地有分层现象,池塘中是否有分层现象?分析大明湖池塘中的生物分布,提问:池塘中的分层现象由什么决定?
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引出水平结构。让学生读课本,分析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然后列举大明湖中的菖蒲、柳树生长在水边,鸭子生活在水边或水中,而松树等则生活在干旱的地区。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堂
小结
引导学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共同回忆所学
练习巩固
1.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
  A. 共生?????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3. 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
C.群落的空间结构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4.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5. 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要采集大量的鼠妇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中 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如马陆、蚯蚓等 C.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D.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对第五题做适当的讲解。
审题、回答
板书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二、种间关系
1、竞争 2、捕食
被捕食者:数量多者或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数量少者或后增加后减少者。
3、寄生 4、互利共生
七、教学反思
《群落的结构》一节是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种群及其特征等只是,也有了不同生物是共同聚集在一起生活的尝试,但对群落的概念仍不了解,不能形成和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和知识网络,因此本节内容是为学生了解生物群落,了解生物间关系等提供了一个途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一些生物食物链、能量变化等知识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准备,寻找合适的土壤取样,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录制实验视频。初次录制分辨率太低,又用单反录制了一遍。后期剪切,添加各种内容,转格式等,花费了较长时间。因为本节课主要围绕着大明湖群落展开,所以趁着春暖花开的季节去大明湖采集了很多照片,并进行了筛选,也从网上找到了很多网友拍摄的较好的照片。现在总结如下:
整体上,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整节课的结构较为完整。但在试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科学性的错误,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在正式录制之前进行了纠正。在录制的过程中,由于紧张,出现了口误,口头语也比较多,后期还需在心态和语言的准确性上再进一步加强。
课件42张PPT。§3.群落的结构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抢答1. 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2.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3.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牛等所有生物√若要研究大明湖群落,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大明湖群落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大明湖群落长白山群落国槐大叶女贞垂柳红松沙冷杉长白落叶松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生物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福建武夷山???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840种?? ? ??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 5000余种???? 动物 ? 约1000种?
脊椎动物? 475种????????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红叶石楠蔷薇生态位 是指物种利用群落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竞争排除练一练: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B. 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态位相同,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
C. 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都是相同的
D. 昼行性动物和夜伏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下?
探究的步骤?取样器取样法、简易采集法记名计算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目测估计法(范围大、个体小)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趋湿的特性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用来杀死小动物,并保存实验视频简易吸虫器 实验操作环节
请大家对照视频中讲到的简易采集法的操作步骤,借助镊子等工具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并放入白酒中保存。三、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如图所示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种群个体数量发生的动态变化
请问如何解释上述实验结果呢?资料 1你死我活生存能力相同生存能力不同“你死我活”“此消彼长”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大明湖的夜鹭鸟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则可表示为特点:A、B两种生物数量表现为不同步的消长,先增者先减少,后增者后减少。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数量坐标图捕蝇草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蛔虫蚂蟥噬菌体寄生细菌内部体内寄生体表寄生备注:寄生者通常不会杀死寄主BA寄主寄生者体表寄生体内寄生蜱虫互利共生:两者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根瘤菌豆科植物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含氮养料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根瘤菌“同生共死”活动环节请判断大明湖中的图片对应的种间关系。大明湖中的?鷉和鱼大明湖中的?鷉和黄苇鳽大明湖中的菟丝子和豆科植物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四种种间关系的能量关系图互利共生竞争体内寄生捕食体表寄生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四、群落的空间结构大明湖中的植物分层现象⒈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四、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有什么意义?提高了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植物动物上:杜鹃等
中:啄木鸟等
下:画眉等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场所等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与阳光、温度、食物和溶解氧等因素有关。鲢鱼——浅层鳙鱼——中层鲩鱼——中下层青鱼——底层在池塘生物群落中,存不存在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湿度和盐碱地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
---镶嵌分布如:菖蒲喜高温潮湿环境,一般生活在水边;柳树耐寒、耐涝,生长在水源附近;松、杉、柏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旱的沙漠。鸭子、青蛙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活动,而马、羊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由活动。菖蒲水畔柳树野鸭剪影课堂小结群落概念物种组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
  A. 共生?????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A课堂检测2.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B3.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
C.群落的空间结构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A 4.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A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要采集大量的鼠妇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中 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如马陆、蚯蚓等 C.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D.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A完成练习册;
预习群落的演替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