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课件(1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课件(1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7-28 10:5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问题研究崇明岛东海江苏上海长兴、横沙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的概况材料二: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湾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夜长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
材料三:结合书本79面“河流堆积地貌”和案例3
材料四:材料三:结合书本82面资料1
合作探究一:崇明岛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材料一: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以后,黄河因人为改道由泗水入淮河,经苏北注入黄海,其中部分泥沙由南下的黄海沿岸流带到长江口,在张潮流的作用下,进入长江口段参与沙洲的建造过程。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挟大清河入渤海,结束了七百多年直接参与长江河口沙洲建造的历史。丰富的泥沙来源海水的顶托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海床的坡度很小,一般不超过1/10度。平缓的水下地势思考:还有哪些促进堆积的因素。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向海区的自然延伸,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占东海总面积的67%,是世界上最宽广大陆架之一。它北宽南窄,平均水深72米,大部分海域的水深为60到140米。想一想,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吗?崇明岛稳定的河口改道紧贴主题,发散思维1.根据资料描述长江河口冲击岛的生消变化顺序,并画出延伸方向。
2.现在的长江河口的发育从7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那么,崇明岛之前的冲积岛都去哪了?为什么?
3.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和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你也这样认为吗?请加以分析。
4.下一个崇明岛在哪?合作探究二:1(唐初)2(宋元)3(宋元)4(明)567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崇明岛是一个小岛,之后多次改变位置,于1583年到达现在的位置,并发展壮大,形成现在的崇明岛。8(明末清初)思考:现在的长江河口的发育从7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那么,崇明岛之前的冲积岛都去哪了?为什么?崇明岛并岸推理思考:下一个崇明岛在哪?长兴、横沙 材料一: 书本83面资料3
材料二: 1999年6月初,当一条长达6500米的“八五”大堤在崇明岛西北短长江北支滩涂上合拢时,崇明岛的面积又涨了1.5万亩。经过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几十次围垦,农垦人为寸土寸金的上海大都市增加了80多万亩土地。
材料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县乡村三级所属的40多万亩垦区,每年生产的优质稻米、生猪、禽蛋、牛奶、柑橘等农副产品均占到全县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水产品占到90%以上。合作探究三:1.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围海造陆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1.围垦滩涂,使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加。
2.长江上游人类活动增强而使得水土流失增加。围海造陆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1.改变河口附近水流方向、速度。
2.阻塞河道,影响洪水下泄!生物多样性下降,渔业资源减少。
海域面积减少,海洋自净能力减弱。
可持续发展——改造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适度。课堂小结(黄河改道)课后作业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未来的发展变化讨论:作为上海后花园的崇明岛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怎样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