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滋味浓 ??学诗韵味长?
?——《饮酒》诵读型+拓展型文本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 ????导入?????说说你了解的陶渊明
师: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诗,说说你对陶渊明有哪些了解。
生:他是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
生:人称“靖节先生”。
师: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为什么称“靖节先生”吗?
生:不知道。
师:有知道的吗?
生:沉默。
师:大家听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吗?
生:我查过资料,陶渊明调任彭泽县令时,浔阳郡的督邮经常以巡查为名,索要贿赂,而且督邮都粗俗傲慢无礼,陶渊明对他们非常鄙视。一天,督邮又来巡查,尽管陶渊明不愿意见,但还是要见的。他刚要去,身边的人说:“大人,您得穿官府,束大带,跪在路边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吾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辞官归隐。
师:从此以后我们见到的是“带月荷锄归”的陶渊明,是“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今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诗,走进陶渊明精神的殿堂。《饮酒》就是归隐后写下的一组诗,共二十首,今天我们学习《饮酒》其五。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资料,了解陶渊明其人,其生活的社会背景黑暗的,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小鹿悟课:设疑激趣,资料引入,初识其人,巧置铺垫。
第二部分 ????读出“悠然”之状态?????
师:诗歌非诵读不能尽其境,尽其意,尽其情。请同学们自由诵读。
生:自由诵读。
师:请一位同学读。
生:读(紧张,快读不下去了,老师鼓励读下来)
师:很不错,字音都正确。你自己觉得怎们样?
生:不好。
师:哪里不好?
生:紧张,特别快。
师:怎样才能不快。
生:停下来,慢一点的。
师:读好停顿,看大屏幕。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请刚才的同学再读一遍。生读的好多了。其他学生给鼓掌了。请另一个同学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不错。有感觉了。
师:啥感觉。
生:悠然的感觉。
师:什么是“悠然”。?
生:悠闲淡泊的样子。
师:你怎么样能读出悠闲淡泊的感觉?生读。
师:你们觉得读的悠闲吗?
生:不太够,那怎样读?
生:慢点,声音有高有低。
师:这叫“抑扬顿挫”。我们就齐读读出节奏,读出抑扬,读出悠然之态。
师:老师配乐范读一遍,大家注意断句,重音,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悠然之境中去。诗歌是最需要朗读的,萧涤非先生讲过,吟诵倒不是单纯为了欣赏诗的音节韵律,而是为了通过变化起伏的音节来更好地从诗歌这种跳跃的、非连续性的语言中感受诗人那种复杂的情绪、情感。
小鹿悟课:诗歌教学,非读不可,诗歌诵读,非情不及,悠然之情,初探其味。
?
第三部分 ????赏析“悠然”之意蕴
师:带着这种悠闲的心态,我们品一品,赏一赏陶渊明的悠闲生活之态。
【投影展示】????
走进陶渊明悠然的生活状态,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陶渊明身处悠闲之中,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赏悠闲、悟心情)
要求:
1.在书上圈关键词,做批注。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至少分享两句诗,每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两句诗的体验。
2.后面交流的同学可补充前面同学的体验,但不要重复。
合作后交流。
生:我们组赏析的是“心远地自偏”,没有外界的打扰,内心特别宁静。
师:怎么没有外界打扰,你看他是“结庐在人境”啊?
生:他后面还说了“而无车马喧”,在闹市为怎么会无“车马喧”,很显然这里的“车马喧”是一种暗指。
师:指什么,古代一般什么人坐马车?
生:有钱人,当官的。指官场吧!
生:远离官场。
生:因为远离官场,所以生活得很悠闲。
师:还从哪些词语看出。比如“庐”字,你能读出什么?
生:嗯(挠头)
师:大家想想。
生:三顾茅庐。
生:就是刘禹锡说的“南阳诸葛庐”,刘禹锡也住在简陋的茅庐中。
师:他在那里做什么?
生: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很悠闲。
生:我们组赏析的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一种朦胧优美的感觉,飞鸟都回到山林啦。
生:这些结伴的飞鸟就好像作者回到田园一样,诗人心理很愉悦。
师:翩然而归的飞鸟与悠然赏景的隐士,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晚霞笼罩的幽静山林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能不高兴吗!
生:能赏美景的人,是很悠闲的。
生:我们赏析的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师:你们组选的有意思,跨界选的,大家都知道前四句是叙事,中间四句写景,我们听听他们组怎样讲述。
生: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到了南山,这个“采菊”的动作,本身就很悠然,他再一抬头,无意中看到南山的美景。更加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得的状态,心情悠闲自得。
生:“见”字是无意中看到,更能体现出诗人悠闲的心境。
师:就好像《野望》不能叫《野见》一样。
生:一字之差,意境不一样。“望”是有目的的。
师:《野望》中是“望”,及时登高远望,也含期盼的意思,因为期望,所以才彷徨“无所依”。改为《野见》,意味就变了。同理“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完全失去了悠然之态。
师:欣赏山水之趣,参悟自然之真谛的古文人,你还认识哪些?
生:《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生:《与朱元思书》中吴均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生:我们还读出,作者之所以这样悠然,是他领悟到了自然美景的奥秘。他热爱自然,走进自然,欣赏自然。
师:“心远”是远离了……
生:官场,名利,黑暗。
师:走进了……
生:自然。
生:我们组为什么把“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跟前面写景句放一起赏析,是因为,“此中”指前面的美好景物中,“真意”是指诗人从自然中悟到了,自然的美好,要远离尘俗,才会悠然自得。
师:让我们身临其境似地读出陶渊明悠然的神态,状态和心态,读出他宁静,闲适,愉悦而悠闲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品析法,学生探究意蕴丰富的词语,感受、体验、共建、分享词句勾勒的意境,触摸诗人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网状的学习区间,建构起更全面、更高瞻的语文学习意识,语文课堂因此更丰富,更圆融。
小鹿悟课:咬文嚼字,比较联结,小组合作,思维开花,如能再读,悠然意浓。
第四部分 ????描述“悠然”之画面
【投影展示】????
请选择两句诗,诗意地描述陶渊明悠闲状态的画面。
描述画面锦囊一:
抓住富有画面感的词语。
描述画面锦囊二:
调动感官,围绕感受描述。
师:我们这样交流
【甲】描述画面
【乙】猜诗句,说理由
【观众】鼓掌点赞
生:我在东篱边采菊花,抬头无意看到了南山耸立的高峰,傍晚间,夕阳映红了山间的云雾,缭绕出美丽的梦幻般的景物,忽然一对对鸟儿结伴返回山林,山林才知道飞鸟的快乐吧!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因为有采菊花,还有山,还有鸟。(众生鼓掌)
生:一个穿着短衣装的隐士,心高气傲地说,你问我为什么这样啊,嘿,我心境高远啊!(众生鼓掌)
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因为有问句(呵呵)。
师:让我们合作朗读这首诗,我读前两字,你们读后三个字,再次体会陶渊明心中的悠然真意。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画面,学生在优美意境中,感受诗人悠然的生活状态。
小鹿悟课:画面再现,情境晕染,悠然滋长,诵读点燃。
第五部分????读出“悠然”之原因,认识一位真正的隐士
【活动三】下面我们再看一组诗句,看看你还能从中读出陶渊明怎样的隐居生活状况?
【投影展示】??
读诗识人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
【投影展示】???
知人论世
我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
我少年时,志向高远,博学多识,聪颖洒脱,无忧无虑
后来我做江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弃官回家。
州郡召我担任主簿,我没有接受。
后来调任我为彭泽县令,官员傲慢无礼,屡次以巡查为由收取贿赂,
我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当天就辞官了。
后来朝廷征聘我为著作郎(官职名),
唉,官场太黑暗啦,我没有接受。
我就是我,任性率真,清高自负。
生:隐居后生活很清贫,穿的衣服很破,没有吃的。
生:生活环境也不好,环堵萧然。
生:种地种的也不好,早出晚归,很辛劳。
师:隐居后其实生活不好,那《饮酒》中诗人为何还那么悠然自得。
生:他有精神追求。
生:他有自己的人生准则,宁肯穷,也不违背自己的心愿。
生:心灵比较脱俗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诗人隐居后的其它诗歌,还原诗人真实的隐居状态,更深入地理解诗人脱俗的灵魂。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的体悟。强调知能统一、知情和谐,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教学环节。
小鹿悟课:一诗一人,诗意人情,挖掘深度,一人一生,人生态度,补益素养。
师:文章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陶渊明看来,心灵的生活远高于身体的生活——唯有选择不自欺的躬耕生活,才能回归人生的本真,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于是乎:学完陶渊明的诗我在微信朋友圈晒了一条信息:
【投影展示】??
陶渊明
在喧嚷嘈杂
的世间,
搭几间茅屋,
可他却,
无喧闹乱耳,
无嘈杂劳心。
你问他,
为何?
心远之,自然凉。
远官场,
采菊乐。
能心静亦身闲矣!
樊篱旁,采菊忙;
南山见,景色赏;
锁目光,露神往;
萦雾霭,挽飞瀑;
醉斜阳,见归鸟;
恋旧林,守园田;
居陋巷,话桑麻;
远官场,近自然;
问真意,在其中;
衔酒殇,乐己志;
举杯饮,已忘言;
其实是,妙不可言!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小鹿悟课:形式灵动,青春气质,创造新作,源于读懂。
【投影展示】
???????请在你的朋友圈给陶渊明写作品推送,让大家了解他的诗,他的思想。??内容上,主题上皆可。形式不限,可以用对联,可以写小诗。
可配图配乐 ,你可以说说你想配什么音乐。比如我想配上《高山流水》,因为能体现作者那种高雅情趣,而且我愿穿越时空成为他的知音。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对陶渊明诗文内容的咂摸,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和理解他的品格、思想、境界,与文本产生共鸣,与诗人产生共鸣,真正读懂读通这个有着脱俗灵魂的普通人。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充分生成,要特别注意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课堂在生成里走向高山与远方。
生:结庐人境,心远无喧;见悠然,品清菊,贤亦雅,乐其中。我配《渔舟唱晚》。
生:了却浮尘万千事,唯有隐者留其名。我配的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
生:悠然处世,超凡脱俗。
生:淡泊名利弃官场,清新脱俗归自然。
生:出俗而脱污,入世而超度
生:厌倦官场,悠然自得;顿悟真意,归隐闲适。我觉得不用配乐,
师:天地大美于无言中,一切尽在不言中,更是一种悠然、超然的境界,你还真有点陶渊明的风范。
生:我用一首小诗来给陶渊明写推荐。
东晋一才子,
不爱高官职?
只偏好自然。
闲时采雅菊,
悠然见南山。
高山流水,似他宽广的胸襟;
淡雅谦菊,如他清高的品质;
夕阳归鸟,是他向往的生活。
师:独我闲静的陶渊明,将他那孤傲的灵魂,脱俗的思想安放在田园之中,他质性自然,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违己愿。让我们再读出陶渊明的宁静,喜悦,悠闲之情。体味他心灵脱俗的思想境界。
小鹿悟课:读写结合,修影专长,读得深入,写得深刻。
第六部分????尾声
师:士大夫的肩膀上应该扛起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锄头,还是应该担负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义呢?
生:我觉得应该像陶渊明一样退隐,因为当时社会太黑暗了,一个人抵挡不了一群人,以及官场的黑暗。
生:我不同意,如果这些正能量的人都退隐了,岂不是奸臣当道,国将不国,遭殃的是百姓。
生;所以不能光想着自己,你看,我们学过的周敦颐在污浊的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仍然抗争。
师:要改造社会,清除污秽,不能靠“归隐”与“独善其身”,而应“兼善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师:独我闲静的陶渊明,将他那孤傲的灵魂,脱俗的思想安放在田园之中,他质性自然,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违己愿。让我们再读出陶渊明的宁静,喜悦,悠闲之情。体味他心灵脱俗的思想境界。
小鹿悟课:前后勾连,首尾呼应,总结深化,诗人合一,人课合一,课品提升。
【投影展示】??
品味一个关键词语
读懂一份悠然之情??
领悟一点诗歌意境
感知一个真实隐士
明了一种脱俗思想
生齐读,下课!
悟课:
陶渊明,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隐者,从官场到田园,他一路行走,一路高歌。他面山结庐,采菊观日,笑傲风月,成为田园诗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修影老师在这堂课中引导孩子在诗中品味陶渊明的淡泊宁静,闲适恬淡,令人回味不已。
一是用心诵读悟诗情。古诗非读不能通晓其美。修影老师深谙诵读之重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对诵读的指导。带着学生,从节奏把握走向抑扬顿挫,再走向情感融入。稳稳地,带着孩子读诗。课堂朗读指导真正发生,而非仅仅走一个形式。
二是生动描述明诗境。诗歌本是浓缩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古诗的凝炼堪称字字珠玑。修影老师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描述古诗画面,似画卷铺展,极富有艺术感染力。既有咬文嚼字悟诗境的细致,又有“你说画面我来猜”的灵动,还有“朋友圈晒信息”的激趣……凡此种种,都指向“诗境”的体悟,课堂诗韵悠长。
三是巧妙拓展酿诗意。读诗离不开对诗人的了解。“读诗识人,知人论世”的教学设计正是由诗走向背后诗人,进一步触摸古诗灵魂;此外,课堂中对其他“欣赏山水之趣,参悟自然真谛的古文人”也做了小小的整合比较,拓深了诗意;最后设计的“朋友圈作品推送”活动以及“小辩论”,引导学生走近诗人并走向自己,诗意更显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