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9 17:3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簪( ) 燕脂( )
提携( ) 折戟( )
殷勤( ) 长嗟(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1)《饮酒(其五)》写于作者____________之后,作者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朝代)诗人。
(2)《春望》为杜甫在____________时期于长安所作。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
(4)《赤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
(5)《渔家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
5.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6.下列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7.下列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所,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词人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了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意一种,作简要评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一、1.zān yān xié jǐ yīn jiē
2.(1)喧嚣扰攘的尘世。(2)闲适淡泊的样子。(3)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4)能够承受、禁得起。(5)形容战场血迹。(6)情意恳切。
3.(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3)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5)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4.(1)辞官归隐 陶渊明 东晋(2)安史之乱(3)唐 李贺(4)杜牧(5)宋 李清照
5.D
6.C
7.B
二、(一)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描写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结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二)1.草、木、花、鸟。
2.尾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三)1.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