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课件(25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课件(25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7-31 09:55:31

文档简介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材分析】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章的教材内容与前面的三章的内容联系密切。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老师点拨为辅,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特别是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重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和解析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能力。 ??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好奇好动 ,思维发达而欠缺抽象思维。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组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诱思探究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内壁的作用,再结合多媒体动画从而突破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生能知道排泄的概念,描述排泄的三条途径。
(2)、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3)、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对肾脏内部结构特点和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分析,体会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策略】
利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事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认知欲。采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观察、对比分析的方法,诱导学生猜测、质疑、思考,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自己主动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能够让学生在细致而周密的思维过程中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
导入?
新 课
设疑:(屏幕展示图表)
人体要维持基本的生命特征,必须:
?
思考回答:
1。要获得营养物质,依靠什么系统,最终进入哪儿?
2。要获得氧气,依靠什么系统,最终进入哪儿?
3。氧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依靠什么系统?
4。营养物质在组织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物质?
设计目的:
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储备。
?
?
?
创设情 境
?
?
?
提出问 题
?
?
感动中国2004年人物美丽谎言瞒爹妈 田世国捐肾救母
交流感动:
你对换肾救母有何感想?提出你的疑问。
?
?
?
?
?
学习捐肾救母
?
?
?
情感共鸣:
学生交流感想。
提出问题,以情诱思:
?
1、为什么要换肾?
2、肾有什么样的作用与尿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渗透情感教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交流感想,引起情感共鸣。同时提出问题,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
?
?
?
?
探究1:泌尿系统的组成
过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与哪些结构有关?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组合作,解剖新鲜羊肾,观察讨论:
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想象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               入肾脏的?
3、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吗?
多媒体展示:
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注意观察肾的位置和肾单位的结构。
?
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通过观察人体泌尿系统图,解剖羊的肾脏,进行思考、推测:
肾脏的功能。
?
?
?
?
?
?
把握规律,形成概念:
用概念图或简图的方式绘出肾脏及肾单位的结构。
?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亲历亲为,掌握肾脏的结构,对照图片和视频,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锻炼思维能力,体会团结协作和严谨求实的重要性,学会质疑与思考。
教与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解剖、识图,从而获取信息的能力,又通过绘图,形成知识网络,增加感性认识,学会思考,学会猜测与假设。
?
?
?
?
?
探究2:
尿的形 成
过渡:
我们推测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那么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提供资料:
课本95页资料分析:分析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讨论:
1.??? 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那些物质?
2.??? 血液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 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 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尿的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让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
?
?
关注生活,过把医生瘾:
1、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
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
发生了病变?
2、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呢?
3、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葡萄糖呢?
?
?
?
?
?
?
探究合作,深入展开:
根据资料,学生分组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推测与假设。
交流分享,归纳总结:
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1。推测出尿液是由血液—→肾小囊液(原尿)—→尿液这样的过程形成的。
2、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滤过作用。
3、肾小管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
?
把握概念,形成规律:
观看课件,归纳总结:尿液的形成是由血浆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迁移应用,解释现象:
抢答问题,看谁最合格!
设计目的: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学习,我通过展示教材的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创设矛盾——分组合作探究——表达交流。
教与学的方法:创设使学生面临矛盾和产生疑问的心境,以激起学生的探求心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作出推测
?
?
设计目的:
通过动画展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即过滤和重吸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点晴之笔。
教与学的方法:迁移应用是课堂学习的拓展,让学生加深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
?
?
?
探究3:尿的排出及意 义
引导学生设疑:
1.??? 肾脏形成的尿液在腹腔背侧,是怎样通过腹腔排到体外的?同时重新出示泌尿系统组成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思考。
2.??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膀胱内的尿液从何而来?为何有贮存功能?
3.?? 排尿的生理意义何在?
4、其它排泄途径?
指导阅读: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总结出泌尿系统卫生
小组讨论 :
1。根据已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探究教师质疑中问题。
2.表达与交流
?
?
?
?
?
?
?
?
?
自我总结:
泌尿系统卫生:
①每天喝适量的开水;
②有尿意及时排尿;
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防止尿路感染。
设计目的:
连续性的提问,创设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的心境,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个强烈的、急于求答案的心理。
?
?
?
?
?
教与学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阅读,理清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关注身体健康。
?
?
?
情感升 华
回归主题:
田世国为什么捐肾救母?你明白吗?
STS教育:(多媒体展示)
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归纳总结,畅所欲言
?
?
知识拓展
观看媒体资料,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进一步体会拥有健康的肾脏,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同时关注器官移植,自愿在身后捐献有用的器官。
设计目的: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感悟人间的真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注生活,加深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
【板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
肾脏 结构: 和 。
外形: 。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二、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三、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四、排尿的意义
五、其它排泄途径:1、呼气
2、出汗
课件25张PPT。生:让积极打败消极
让快乐打败忧郁
让勤奋打败懒惰
师:我爱我三班
生:我爱学生物! 观察思考: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说出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 。
2、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3、认同肾的结构与其功能的统一性。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肾以及肾单位的结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一、学习目标当代孝子捐肾救母
——田世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肾脏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颁奖词】皮质髓质肾盂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肾的宏观结构位置: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外形:肾的外形似蚕豆,呈红褐色。一、肾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体肾小囊壁肾小囊腔肾小囊肾小球肾单位微观结构肾小囊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腔肾小囊壁出球小动脉肾小体肾小管肾单位肾单位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分布在皮质和髓质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没有过滤的血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二、尿液的形成过程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肾小囊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形成尿液 (终尿)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剩下的物质: 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水和无机盐、尿素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肾小球的
滤过作用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形成原尿)除去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形成终尿)除去原尿中的所有的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尿液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泌尿系统(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三、尿液的排出
尿液的排出肾单位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呼气出汗
排尿排 泄排 遗排便其它排泄途径:练一练: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囊 B.集合管 C.肾小球 D.肾小管
3.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ACB4.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5.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囊壁DC6.下表为终尿、血浆、原尿三种液体的成分(克/100毫升)。请回答:甲是 ,乙是 ,丙是 。血浆原尿终尿当代孝子捐肾救母
——田世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捐肾救母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生:我自信
我努力
勤复习
不教一日闲过!

师:谢谢大家!【评测练习】
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囊 B.集合管 C.肾小球 D.肾小管
3.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4.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5.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囊壁
6.下表为终尿、血浆、原尿三种液体的成分(克/100毫升)。请回答: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8
0.1
0.03
0.002
0.9

0
0.1
0.03
0.002
0.9

0
0
2
0.05
<0.9
甲是 ,乙是 ,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