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7部编)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7部编)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2 10:1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托尔斯泰传》英 雄
0 英雄,一个让人仰慕、敬佩的称谓。任何一个国度、民族,尽管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甚至信仰不同,但都崇尚英雄。
时代呼唤英雄,民族呼唤英雄!但是,何谓英雄?每一个时代,乃至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所崇尚的英雄,对英雄都有不同的诠释。 问天下谁是英雄?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样的?《名人传》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1866~1944)
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191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简介:《名人传》 《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名人传》——《贝多芬传》 贝多芬:被命运捉弄的人,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米开朗琪罗:
忧郁症患者,恨不得把整座山岩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享受快乐、舍弃快乐的英雄。《名人传》——《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
自我折磨也自我折腾的人,离家
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
宁以便安抚良心的英雄。罗曼罗兰评判英雄的标准?0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成败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靠心灵而伟大,在患难中成长,与成败无关。?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 。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 。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23岁时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在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仍坚持创作,这一时期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34时,托尔斯泰进入幸福的家庭生活,创作出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 但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但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
在完成《安娜卡列尼娜》之后,托尔斯泰便投身于艺术评价,之后的作品很难受到好评,《复活》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创作的最后一个高峰。
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迷失-求索-确认-战斗-忏悔第1自然段第2—4自然段第5—10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第18—27自然段整体感知托尔斯泰为什么会陷入迷失?

当一切都如愿的时候,托尔斯泰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毫无意义,越是努力,越推进了不合理的人生,反而成了恶劣社会的同谋。其原因何在?60年代地主经济的没落,为了避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托尔斯泰希望借地主和农民的合作来缓和阶级矛盾,并把这种“不流血的革命”推广至全世界。但这种空想,很快就破灭了。托尔斯泰在民众身上探求原因。
民众带给托尔斯泰的最大的震撼就是,与有闲阶级相比,民众从来都不会绝望,不会自杀,因为他们有一种与理智无关的纯粹信仰。
信仰不是知识,真的信仰应该与生命一致。只要生命存在,信仰就不会消失。民众因为质朴,反倒使得他们的信仰与生命充分一致,不做作,不虚伪。肖像图的插入有什么作用?
①托尔斯泰的肖像,是他内心挣扎直接外显化的展示。作为社会福利剥夺的共谋犯,他处于深深的自责中;对底层民众的悲惨生活充满同情;对社会的不公充满愤怒。以上三种情感交织,都通过外在肖像显露出来。
②以“他曾哭泣过。但他很强,准备战斗”作为归结,过渡到下文。托尔斯泰的“战斗”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用作品反映民众疾苦,并探索社会不公的源泉:富人、国家、教会、科学与艺术;
②放弃金钱与田产,不为国家服务;
③排除享乐,放弃行猎;
④和文明罪恶、谎言作斗争。托尔斯泰与卢梭两人忏悔的比较?
卢梭的忏悔并非是真的忏悔,而是面对外在非议时的反抗。托尔斯泰的忏悔,则是自我的反省,真正感到灵魂的罪恶,以致不忍回首。
两大宗教教义的不同,作为加尔文教的卢梭,他的反抗咄咄逼人。而托尔斯泰则是基督徒的典型,充满了基督教信仰中的美丽和道德的贞洁。本文作为人物传记,写作特色有哪些?
1.人物献身说法
整部作品是建立在对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书信研究基础上,少部分来自托尔斯泰同时代人的回忆。
2.以思想发展为主线
托尔斯泰的自我解剖,使得他的思想一步步向前推进。
3.深入到灵魂斗争的最深处
作者深入到托尔斯泰的心灵深处,把握住了灵魂的挣扎。小结: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让我们以巨人为镜,远离平庸,远离浮躁!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译文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