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7部编)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7部编)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2 10: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2、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独特的细致描写,体会肖像描写中夸张、 比?喻的作用 3、 情感与价值:了解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对列夫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体会肖像描写中夸张比喻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 ?长髯 鬈发 黝黑 滞留? ?愚钝 禁锢 ??轩昂 犀利????侏儒
??酒肆????尴尬 锃亮 甲胄 粲然? ?盎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文学大师。这对我们理解课文非常必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地听。??   他出生在俄国,他的家族有煊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   他的家曾经是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的收容所,是改革家的聚会所。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幸福的家庭,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对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索,使得他痛苦、矛盾、孤独。他曾经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没有看见家乡的风景,而是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看着窗外那将亮未亮的天空。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82岁,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列宁也认为“他的艺术标志着全人类艺术发展上的一大进步”。??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了托尔斯泰的哪一方面?
——容貌
2、请用一句话概括他容貌的特点
——长相平平,但是目光犀利
3、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
——两个部分,一、长相平平(1-5)二、目光犀利(6-9)?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滞(????)? ?钝(????)? ?锢(????)? ?尴(????)?
???带(????)?? 纯(????)? ?涸(????) ??滥(????)?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ou(????)黑 xuan(????)昂?? ??xi(????)利?? 侏ru(????)??? ?酒si(????)??? ?chi(????)热?
??can(??)然? ?长ran(??) han(??)首低眉?? ?广mao(??)无垠?? ??an(??)然失色? ????3、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写作手法
1、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十大文豪之一,是全世界公认的文坛泰斗,作者对他充满敬仰。但他描述托尔斯泰外貌时却大量使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其长相的丑陋,其用意是什么?
——用长相的平庸反衬其眼光的犀利,突出其思想与灵魂的高贵
2、这种先贬抑后褒扬的手法叫什么?
——欲扬先抑
3、第五段写客人的失望对表现托尔斯泰有何作用?
——用客人的失望从侧面来烘托托翁的长相平平
4、第五段作者极力强调客人的虔诚、恭敬与惶恐,目的是什么?
——与见面之后的失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托翁长相的平庸
三、重点语句理解
1、托尔斯泰的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睛
——托尔斯泰的眼睛是最富情感的眼睛,他能流露出各种各样极为丰富的感情;
托尔斯泰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和社会洞察力,万千现象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托尔斯泰不仅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剖析社会、剖析他人,同样也勇于剖析自己。他的自我剖析,苛刻而残酷,不留丝毫情面,像插在自己心窝的刀子。托尔斯泰用这种方式反省自己,我们从中能看出他的理想和追求,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很严格。
??四、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五、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六、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板书设计:
4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 多毛、须发浓密 ?
欲???? 外貌特征???????? ? 面部? 田野村夫的脸孔???? 崇 ?
扬??? (平庸甚至丑陋)?????? ? 忧郁、消沉??????? ?? 敬 ?
先??????????????????????????????? 普通大众????? ? 赞 ?
抑???? 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美
(敏察、深刻)???? 蕴含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