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飞天”凌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导学案流程
教学案流程
学法指导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优雅 翘首 酷似 屏息敛声
气氛 刹那 轻盈 从容不迫
2.词语解释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屏息敛声: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翘首:抬起头来。
由衷:指衷心单独,出自内心的。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体态轻柔优美漂亮。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 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 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课文,学生思考:这则新闻报道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抓住什么场景刻画的?
明确:吕伟姑娘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重点抓住吕伟姑娘跳水的场景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列出提纲
明确:按照时间顺,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吕伟站在十米高的跳台,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动作。
第三部分:吕伟赢得金牌,赢得观众的掌声与赞美。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 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讨论交流:
1.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2.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四、小结本节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
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 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 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 动作的“飞天”之美。
提示: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 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 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3、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 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 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思考: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
同:这则消息和 课文写的都 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 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 写的共同点是:简要
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
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
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说明:此表格填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环节指导及组织等
学生听,进入情境。
学生朗读,记忆字词读音以及字形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听教师补充介绍背景料。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边读边思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可给一定提示
思考交流,感受本文的布局特色
回顾上节课内容
认真读,思考、讨论、交流
分析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深入理解本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特色。
阅读、比较思考
思考交流、归纳总结
说明:此表格填写设计意图、个人增删内容、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等。
教师生动的导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布置、检查预习情况,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介绍事件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理清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教师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思考。问题不多但要处处抓住要害。
跳水是一项极富美感的体育项目,对这个精彩片段从不同角度分析,感悟新闻特写语言特点,增强文字感受力。
培养民族自豪感
比较阅读,主要感受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学生做好笔记,注意特写和消息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作
业
设
计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 一篇特写。
板
书
设
计
“飞天” 凌空
凌空“飞天”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飞天”时——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
“飞天”后——沸腾,如梦初醒, 惊讶不已对比
烘托 侧面描写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