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提高+培优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提高+培优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8-02 17:09:21

文档简介

《自然界的水循环》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②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③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它能使陆地上所有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和再生
④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对陆地上的水体没有补给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3.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
/
A 海陆间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以上都不是
4.读“水循环示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这是海陆间循环的示意图
B.该图缺少了两个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C.该循环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
D.A环节是水汽输送,B环节是地表径流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6.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
7.“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
A.①环节???? B.④环节 C.⑤环节????D.⑦环节
8.“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9.读水循环及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
(1) 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中,由A、B、C、E四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称为 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是 循环;
(2)写出水循环环节名称:B , F ;图中⑤处的地质构造是 ;
(3)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是人类对水循环中   环节(填字母)施加的影响;
(4)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并在四大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___________交换。
10.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水循环环节对应图中的字母是:地表径流—    ;
(2)图中丁→甲→丙→丁形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该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    能;
(3)丙图中形成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形式是 ;
(4)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 环节;南水北调可以改善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人类对水循环     环节(填字母)的改造;
(5)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有 、 。
A.联系四大圈层,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减少,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6)诗人李白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慨。你认为他后半句的观点是否正确?试根据水循环的原理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2.A
【解析】作为水循环的重要一环,森林能够以蒸腾的形式为大气提供大量水汽,为当地降水提供了一部分水汽来源。
3.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图示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是内流河,所以水循环类型多事陆地内循环。
4.B
【解析】略
5.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5.由图可知①②③是自然循环中的环节,①是水汽输送的下游环节,与人工降雨相并列应为大气降水;②是大气降水的下游环节并且能补给地下水,所以②是地表径流;③是地表水体(液态水)与水汽输送(气态水)的中间环节,应为蒸发;④是社会循环中的环节,在输水的上游应为跨流域调水。所以答案应选B。
6.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主要是想增加地表水的下渗(b),从而减小地表径流(a)、增加地下径流(c)、增加城区的蒸发和蒸腾(d),所以答案选D。
7.B
8.D
【解析】
试题分析:
7.“南水北调”是调动地表径流,是图中的④环节;①环节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⑤环节表示地下径流输送,⑦环节表示内陆的蒸发。选B正确。
8.陆地水源源不断流入大海,海洋蒸发进入大气圈,通过水汽输送在陆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渗入地下进入岩石圈,通过植被根吸收,进入生物圈,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选D正确。
9.(1)海陆间大 海陆间大 (2)水气输送 下渗 断层(3)E (4)能量
【解析】略
(1)C  
海陆间(大)    太阳辐射 
(3)流水沉积作用  
(4)C   C  
(5)A   D   
(6)不正确。根据水循环原理,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河流水)的主要来源,,黄河水注入海洋后,又可以通过海陆间循环回到陆地,因此,“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不正确的
【解析】略
《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 水循环只在水圈中进行,沟通了各种水体,不涉及其他圈层
B. 水循环主要通过内陆循环来调节水量的地区平衡
C. 水循环使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相互联系,并促进自然界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
D. 水循环可以完全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处于不断运动、循环和相互转化之中。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为海洋,丁为陆地 ,①表示下渗 B. 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②、④环节增强
C. 夏季③环节输送水汽更多,水循环活跃 D. 跨流域调水体现人类对①环节施加影响
3.能使陆地上不断得到淡水的水循环是( )
A.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 B.海洋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
C.陆地与陆地间的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水循环
4.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径流是陆地循环的一个环节 B. 我国东部沿海的夏季风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C. 塔里木河水不参与水循环 D. 地表形态与水循环无关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5.图示DCBFG为水循环类型的( )
A.海陆间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内陆水循环 D.不能确定
6.在图示水循环中,人类主要可以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地下径流
7.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
A. 地球内能 B. 地表径流 C. 太阳辐射 D. 大气环流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若该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大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气间的水循环
9.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
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
10.读“淮河流域图”,回答淮河水系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大气降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冰雪融水
1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
A. 海陆间循环 B. 陆上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三者都不是
水循环在促进水资源更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下题。
13.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间循环
C.地壳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二、综合题
14.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圈、水圈、岩石圈、________圈四个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图中甲处(由A→B→C→D→A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水循环;该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给________________补充水资源。
1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直线画出箭头,表示水循环路径;
(2)补画图中缺少的两个水循环重要环节,并注明名称;
(3)水循环的原动力是 ;
(4)对人类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是 ;该水循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在此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可以直接控制的环节是 。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
试题解析:
1.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四大圈层的纽带,促进了自然界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调节着水分的地区分布,海陆间循环能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更新,当前人类已经面临着水危机。选C。
2.C
【解析】
2.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可知,图中丙为陆地,丁为海洋,④、③、②、①依次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④蒸发增强,而不同地区②降水环节的变化不同;若该水循环发生在大陆东岸,则夏季③环节输送水汽更多,水循环活跃,若在大陆西岸,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③环节输送水汽更多,水循环活跃;跨流域调水体现人类对①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
3.A
【解析】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部分还来自大陆表面的蒸发.海洋水通过蒸发称为大气水,然后凝结降落到地面,形成江河湖泊水,通过径流到海洋.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试题分析:长江径流最终流向东流,参与的是海陆间大循环,A错;我国东部沿海的夏季风是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B正确;塔里木河水参与陆地内循环,C错;水循环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错。选B正确。
5.A
6.B
【解析】
5.DCBFG实现了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6.海陆水循环中,人类主要可以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7.C
【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8.C
9.A
【解析】
8.该题组以某一尺度的水循环模拟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水热交换。
9.从模拟图看,该图没有出现陆地,因此不存在与陆地有关的水循环类型;低纬海域面积广阔、温度高,因此蒸发量大。
【答案】10.D
【解析】10.淮河水系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降水,参与海陆间循环
11.A
12.A
【解析】
11.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A对。地下水、湖泊水、冰雪融水是黄河不同的直接的补给形式,不是从天上落下直接补给的,B、C、D错。
1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A对。陆上内循环没有归海,B错。海上内循环与百川无关,C、D错。
13.B
【解析】
13.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包括了大气、岩石圈、生物圈、水圈等圈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实现物质、能量的交换和循环。
14.(1)大气 ,生物(顺序可互换)
(2)海水蒸发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地表径流
(3)海陆间 ,陆地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和意义,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1)水循环所经过的四个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水循环是通过蒸发、降水和径流环节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2)图中A表示从海洋到海洋上空,应为海水蒸发;B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应为水汽输送;C从陆地上空到陆地,应为大气降水;D位于地表,指向海洋,应为地表径流。
(3)甲处的水循环由A→B→C→D→A组成,则可知该循环有海洋和陆地的参与应为海陆间水循环,这个循环可以给陆地补充水资源。
15.(1) (2)
(3)太阳辐射能
(4)海陆间循环 此循环可以使海洋和陆地的水进行交换,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 地表径流
【解析】
(1)水循环在陆地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2) 缺少了海上内循环环节,海洋水汽蒸发的箭头向上,海洋降水箭头向下。
(3)水汽蒸发需要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4)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对陆地水资源起更新补充作用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其主要意义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自然界的水循环》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2016年1 1月,长沙市政府发布工程方案,提出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到2030年时,湖南长沙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在试行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里,定义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下图是“海绵城市模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1.对建造“海绵城市”最确切的理解是( )
A. 主要是针对城市内涝而实施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
B. 主要是针对“城市热岛”现象而实施的调节气候措施
C. 主要是针对城市水问题而实施的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措施
D. 主要是针对城市水污染而实施水质净化措施
2.“海绵城市”所构建的水循环系统是( )
A. 纯自然的水循环系统 B. 高仿真自然水循环的人工水循环系统
C. 纯人工的全新水循环系统 D. 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叠加的水循环系统
3.城市海绵体蓄留、净化的水体可低成本用于( )
A.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回答下列小题。
/
4.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5.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①加剧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有利于雨污分流  ④有利于地下水回灌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7.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对水循环的环节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 B.增加水循环中的地下径流
C.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 D.增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
二、材料题
8.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再加上长期的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
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和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
循环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

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C
2.D
3.B
【解析】
1.从图文资料中能够获得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主要是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针对城市内涝而实施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故C正确,A错误;主要是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针对 “城市热岛”现象而实施的调节气候措施,B错误;海绵城市是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针对城市污水而实施的水质净化措施,故D错误。故选C。
2.由材料并结合图示可知,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不仅是纯自然的水循环系统,A错误;不是高仿真自然水循环的人工水循环系统,B错误;也不是纯人工的全新水循环系统,C错误;是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低价的水循环系统,D正确。故选D。
3.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城市”。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回收蓄积的雨水,可以用来城市道路的清洁、园林绿化等用水,B正确;不能用于城市居民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故ACD错误。故选B。
4.B
5.C
【解析】
试题分析:
4.图中所示方式,雨水不能形成地表径流,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然后顺地下水道流走,直接影响到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B对。洗车、冲厕后排放入下水管道,仍进入下渗、蒸发环节,影响较小,A、C错。水汽输送是降水前的环节,收集雨水影响不到,D错。
5.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明显的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对。收集雨水使用后作污水排放,不是直接回灌地下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消费量,不是补充城市地下水 ,A错。收集雨水目的是节约水资源,不是减缓城市内涝,B错。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关系不大,D错。
考点:水循环环节;水资源利用;中国水资源分布
6.B
7.B
【解析】
试题分析:
6.左图中把雨水收集起来,可以减少城市涝灾;收集的雨水充分利用,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雨水收集,使其流入下水道,能够使雨污分流;雨水被利用,不是回灌地下水。故选B。
7.右图中通过管道把雨水直接导入地下,直接转变为地下水,是增加水循环中的地下径流环节;而下渗环节是地表水转变为地下水的过程,所以不会增加下渗的水量;雨水导入地下,会减少水循环中的蒸发。故选B。
(1)蒸发 ?降水 ??甲(或陆上内循环) ?乙(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5)①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③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解析】本题以水循环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的环节;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2)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据图可知,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下渗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3)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图中丁为下渗环节,人类可以通过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增加下渗环节水量。
(4)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主要的人为原因是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5)考查水循环的主要意义。水循环的主要意义包括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