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设计
八年级 语文学科 主备人 年级组长签字处:
导学内容:
26 《三峡》
导学设
计意图
(8)清荣峻茂:
(9)林寒涧肃( ) (10)晴初霜旦( )
(11)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12) 属引凄异( ) (13) 泪沾裳( )
(14)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15)绝:沿溯阻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哀转久绝( )?
(16)清:回清倒影( ) 清荣峻茂( )
3、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字______ __
课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它是有文学价值的________ 巨著,《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
等,三峡,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之间,其景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称(课文引言中两个四字短语)。
4、阅读课文,你认为作者是从______和_________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课堂探究案】
(一)感受美:导入
结合三峡美景图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初步感受三峡的美,在此基础上自然运用语言导入:
(三)欣赏美,领悟美:赏美景,品美文
三峡之美不仅在于大自然对它鬼斧神工的雕饰,还在于文人墨客对它饱含深情的歌颂,让我们一起品味三峡的诗情画意之美吧!
1、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听)________”或“三峡美,美在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法指引:抓住三峡景物的特征来品析,也可以抓住文中具体景物(特写镜头,如:山、夏水、树、草、猿鸣等)来对文章内容作品味,也可以从景物的形、声、色去多角度欣赏美。
示例:三峡的树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它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三峡之美,美在山水相映: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峡之美,美……
过度语:我们不仅要会欣赏美景,还有学会品味美文的成因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学法指引:⑴语言:文章语言特点一般有质朴无华、优美生动、简练传神、感情真挚、骈散搭配、文学色彩浓厚,引起人们想象、气势豪迈等。本文而言:骈散结合,节奏感强,有利于朗读,凝练而又富有表现力。可以举例具体分析:
⑵结构:常用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可以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⑶描写角度:正侧面描写,形、声、色配合,多角度,多感官,动静结合等方面具体分析:。
也可以抛开这些,自主分析文章美点,也可以结合几点宏观分析,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导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通过品析美的语言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景,并借鉴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总体设计意图:感受美——欣赏美——领悟美——描绘美。感受美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领略祖国河山之美、领悟民族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之美,并借鉴这些手法描绘家乡美景。
各模块设计意图:
◆自主预习:让学生带着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走进文本,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扫除字词障碍,读懂文意,对文学常识和课文基本内容有自己的初步了解,并发现问题为课前学习做好准备。
◆感受美,导入:让学生明白三峡在整个长江的位置和重要性,以及对于古今文人诗画家的创作启发作用,自然的引出1500多年前的三峡同样令人神往,让学生去神游三峡。
◆感受美,读美文:依据新课标 “诵读古代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一要求,我先课件播放三峡美景视频背景音乐,让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强烈震撼,在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比赛、齐读中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美,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欣赏美:赏美景,三峡美,美在景物本身,也美在作者的文字语言技巧,因此要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欣赏三峡美景,用两个句式歌颂三峡美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多角度欣赏美,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内容有独到的理解和体会 ,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走入文章美的意境。以此为触发点引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者是如何传达和展现美景的,写作技法的成功之处。
◆领悟美,品味美:让学生在赏美景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内在美的品析,进一步探究文章的写景特色和技巧。了解一般的文章语言特点,文章常用的结构,多角度描写景物,动静结合等写景方法,锻炼学生品析赏析语言的能力,为以后鉴赏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寻技法:通过上一环节的品析,学生对文章写景方法有了初步了解,这一环节的 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
导学重点:
通过品析美的语言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景。
导学难点: ??
1、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等
2、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导学过程与结构设计:
【课前自主预习案】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阙 ( ) 叠嶂( ) 乘奔( )御风 沿溯 ( )
飞漱( )其间素湍( ) 怪柏( ) 长啸( )
属引( ) 泪沾裳( ) 绝yǎn( )
不见xī月( ) 沿sù( )阻绝 飞shù( )其间
2、结合书下的注释,试着去翻译课文,然后用笔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下列词语。
(1)不见曦月( ) (2)略无阙处( )
(3)重岩叠嶂:
(4)夏水襄陵( ) 或王命急宣( )
(5)乘奔御风( )
(6)飞漱其间( ) (7)素湍绿潭( )
(二)感受美:读美文,融入情境读三峡
出示视频短片,结合文字带领学生感受美,自觉融入情境。
★朗读好一篇文章需要注意:
1.字音:准确
2.节奏:节奏分明,停顿正确
⑴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⑵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主要就是二二节拍,两两一个节奏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
⑶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清/荣/峻/茂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感情:表达正确。
第一节,读出雄壮之美
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
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
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处理步骤:
⑴、出事图文影像资料以视觉引导。
⑵、教师声情并茂范读,让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美。
⑶、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⑷、小组自由形式的朗读比赛,我学生参与点评和再读。
⑸、师生齐读(配乐),感受美的情感和语言。
过度语:(这样的美文读这么几次不足以品味其韵味,下面我们边读边品味,进一步欣赏美。)本文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在于三峡本身的美令人陶醉,还在与作者的语言之美,笔法之妙,下面我们就深入文本,再次品味这其中的奥妙吧!
◆学习过程:自主思考----展示----点评补充----教师总结
教师准备:①仅一百多字,气象万千的三峡景观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到,语言凝练,表现力强,让人叹服。
②妙在结构精巧:你看,全文按总--分安排内容,先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描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过渡语:通过大家的品析,我也再次领略了三峡之美。可是,面对美景,我们不能只会说“好美,好美!”我们应该借鉴古人是如何体现、传达美景的。
寻技法,合作探究:文章的写景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学法指引:根据上一环节的品味赏析和以前学过的写景文章的技巧以及平时的写作经验来总结,整合思维。
要点参考:1、抓住景物特征,营造美的意境(构成画面)。
2、精巧的结构布局,清晰的思路。
3、精炼生动的语言(运用恰当的修辞)。
4、四多角度描写景物:形、声、色角度的描写,俯视、仰视、平视的结合,正侧面描写及二者的结合,动静结合。
(五)描绘美:绘家乡
牛刀小试:在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让你留恋向往的美景,用一段文字描绘你家乡的山水,或展现一处你身边的美景让大家一起欣赏。(参考:可借用本文手法,可用修辞、发挥想象,融入情感,赋予象征意义等)
学法指引:把大景化小,写特定情境下的景,也可以写家乡山水的总特征,一定要真实可感。
学生自主完成后展示成果,教师给于客观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导(尽量多方面展示家乡美景)。
、课堂质疑,生成问题总结:
生成的共性问题下节课集体解答,个性的问题,课后单独指导。
导学设
计意图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总写山:高、连——雄壮美
景美: 夏:凶猛、迅疾——奔放美
分写四季之景 春冬:潭清、风景秀丽——清幽美
秋:“猿鸣”凄凉——凄婉美
三
峡 抓特征,映画面
巧布局,思路明
文美——技法美: 多角度,动静映
语言美,巧修辞
语言精,表意丰
【课后拓展检测案】
阅读《三峡》 (回答问题,共10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略无阙处( ) 夏水襄陵 ( )?2.翻译下列语句。(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
么异同?(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交流思想、取长补短,把自己片面、零散、不系统的知识加以整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为以后学习和写作写景类的文章做铺垫,同时也是对文章的一种内化。
◆描绘美:绘家乡
让学生在品析文章技法的基础上,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学以致用,同时把在文中体会到的郦道元对三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迁移到自己身上,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课堂质疑,生成问题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疑点的提出,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反思自己的得与失。
◆拓展检测:直击中考,巩固基础,强化重点,举一反三,由已知到未知,对写景技巧有深刻的把握,在对比中学习提高。
课后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我发现学生其实有很大的潜能去激发,只要方法恰当,
问题设计独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达到70%,学生合作探究可以发现有价值的
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学生,放慢脚步,让学生去思考,
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