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
2、积累文字词汇,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思路,把握景物特点。
4、感受祖国山川的状美雄奇,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字词汇,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1、作者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2、《水经注》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自西向东由瞿塘峡(最短、最险)、巫峡(曲折、幽深)、西陵峡(滩多、水急)组成,长江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二、读准字音
quē zhàng xī xiāng sù
阙 嶂 曦月 襄陵 沿溯
tuān shù zhǔ yǎn
素湍绿潭 漱 属引 绝山献
三、朗读节奏
自/三 峡 /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连 山 , 略 无 / 阙(quē)【 “阙”通“缺”】处。重(chóng) 岩 / 叠 嶂(zhàng) , 隐 天 / 蔽(bì) 日。自 非 /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 曦(xī)月。
至 于 / 夏 水 襄(xiāng)陵 , 沿 /溯(sù)/ 阻 绝。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时 / 朝(zhāo)发 /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 间(jiān)/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奔(bēn)御 风 , 不 以/疾 也。
春 冬 之 时 , 则 / 素 湍(tuā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绝 巘(yǎn) / 多 生 怪 柏(bǎi) , 悬 泉 / 瀑 布 , 飞 漱(shù) / 其 间。清 /荣 / 峻(jùn)/ 茂 , 良 多/ 趣 味。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涧(jiàn)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属(zhǔ)引 /凄 异 , 空 谷 / 传 响 , 哀 转(zhuǎn) / 久 绝。故/ 渔 者 歌 曰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是cháng)。”
四、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五、字词小结
1、通假字
2、多义词
3、词类活用
六、课堂检测
请你从文中找出与此诗相照应的句子 。
1、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照应的句子是:
——————,————。
2、与“两岸猿声啼不住”相照应的句子是:
——————,——————,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业
1、整理译文。
2、完成《练习册新方案》第一课时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把握景物特点。
2.赏析课文,体验文中美景。
一、文章写作思路。
二、思索探究
1、课文每个层次分别写出了三峡景色的什么特点?
2、读第一层,说说上面几句各表现了三峡的山的什么特点。
3、为什么先写山再写水?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4、读第二层
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5、读第三层: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
6、读第四层: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7、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景的?
①作者并不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字加以暗示,以概括之笔写深秋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自然也是凄凉之情。
②作者不再写山、写水、写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在文中的作用。
渲染了寒秋三峡的凄凉、肃杀的气氛。
9、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的作用?
引用渔者的歌谣渲染三峡秋景的悲寂、凄凉的气氛。也侧面表现出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0、 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江水,而是先写夏季,再写春冬,后写秋季?为何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春冬水势较小,紧接其后;秋季水少谷空,所以放在最后,这样写是按照江水由盛到枯的顺序写的。
春冬二季,长江水较小,两岸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三、小结
本文通过描绘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某种感伤之情。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朝发白帝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示:可从内容、体裁上比较;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 对 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明确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散文。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作业:
请为三峡写一篇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