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在今天上课开始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个视频(点击视频超链接,边播放,边介绍超链接视频ppt1)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美丽的三峡风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同学们告诉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呀?
生:(齐答)三峡。(师板书:三峡、郦道元)
师:对,就是三峡,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六单元193页的第26课《三峡》,同时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的小页资料,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预习好了的同学举手示意我。(生准备,师巡视)
师:好,请这位同学把你的第一题第一问的答案,与大家分享一下。
(1)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阙 曦 溯
御风 素湍 绝/
飞漱 属引
生:作答。(如有错,师纠正)
师:谢谢你,真棒!你的都是标准答案呦。大家一起来看看屏幕,你们读对了吗(展示ppt2)?现在大家一起来将这些词语读两遍。
师:接着,我们来看小页资料第一题的第二问,文学常识积累。
(2)文学常识积累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 ,选自《 》,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专著。
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 峡 峡和 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 。
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停顿)好,这位同学!(师示意举手,生举手并作答)
生: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 ,选自《水经注》,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专著。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 巫峡瞿塘峡和 西陵 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 三峡水电站 。
师:(展示ppt2答案)非常好,请坐。这道题,其实我们就是把初一的历史知识,简单的复习了一下。
师:下面这道题,有点难度(放PPT4)。
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实词
绝/多生怪柏____________ 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
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
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 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________
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 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两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答案。一个同学回答一竖排,有谁准备好了?(示意举手,及时评价,鼓励并纠错)
师:通过刚才的预习检测,老师发现大家都准备得非常充分,接下来,我们就要随着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了。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一下这篇课文,开始!(放PPT5,生读,师巡视发现有读错的字音,及时更正到黑板上)(板书:属和裳,竖着板书)
师:好,时间到!刚才大家都读得很专心,但是我发现有些同学的一些字读得不是很准确。比如说这两个字(在黑板旁边指着属和裳),他们都是多音字,在这篇文章中,分别读zhu(煮)和chang(常)。衣裳读轻声,课文中读裳(常),古人规定上为衣,下为裳,裳就是古代人的下装。除了字音外,有些同学的节奏掌握得也不是太好,下面老师示范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和节奏的划分。
(师范读、点击超链接,播放三峡风光正式版,生听,做读音和节奏划分的笔记。)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一遍呢?生:想!
师:好的,现在老师准备音乐,大家大声的有感情的把课文再来朗读一遍。(师点击超链接,播放三峡风光正式版,生齐声朗读)
师:刚才大家朗读得非常好!不仅声音洪亮,而且非常有感情。在你们朗读的时候,山峡美丽的风光就像一幅幅山水画在我眼前缓缓展开,让人陶醉。(慢慢的播放ppt6-13),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三峡的山(停顿,放PPT14)三峡的水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呢,他们的特征是什么?能否用一到两个字分别概括一下。
(师板书:山 水 )
(示意举手放PPT15题目,生举手作答。)
生:山的特征是高。水的特征是变化多样。
生:山的特征是奇、险。水的特征是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很美。
师:刚才你们的回答都很有道理。总的来说,山的特征是奇、险,水的特征是美。
(师板书:山(奇、险) 水(美))
(放PPT15的答案)
师: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放ppt16)下面我们重点来看看他是怎样描写三峡的水。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接下来的这两个问题。
用课文的原话来概括夏、春冬、秋的特点。
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
(停顿一下,放ppt17)
欢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师板书:夏、春冬、秋)
(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学生举手作答。)
生:夏水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生: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生:秋水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师:这些同学回答得都非常好,课文中的词语找得很准确。对,夏水的沿溯阻绝;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秋水的林寒涧肃正是三峡四季的特点。(放PPT18)
师:既然四季的水各有特色,为什么课文中一定要先写夏水呢?(示意学生举手)
生:夏水最急。
生:夏水最多,最猛。
生:夏水最能代表山峡水的特点。
师:你们真聪明!因为三峡的水在山峡景色中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
师:水是三峡的灵魂,课文中每个季节的水都各有千秋,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水呢?能告诉我理由吗?
生:我喜欢春冬之水,因为它不喧闹,不张扬,只是默默的贮存自己的力量。
生:我喜欢夏水。夏水热情奔放,气势非凡。
生:我喜欢秋水。秋天正是万物萧条之际,而三峡却用自己的五彩缤纷装扮大地,红叶绿水相映成趣。
师:是啊,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夏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点到说秋水的同学)这位同学喜欢秋水,我也跟他一样,“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师:自古以来,三峡周边的人民生活很艰苦,纤夫在大石上留下的痕迹,湍急的水流、奋争的古板和渺远的歌声,永远都是三峡人民那种不屈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坚强的灵魂。千古悠悠,李白曾在此吟咏过,屈原曾在此诞生过,昭君曾在此别离过,三峡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诗篇和神话传说。除了课文中作者引用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外,同学们还知不知道一些有关三峡的诗篇和神话传说呢?(示意举手)(放ppt19】
生:老师,我们对描写山水的诗词知道一些,但有关三峡的诗篇没积累,老师,你有相关的资料吗?
师:老师这里还真积累了一些,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师带读一条,接下来让学生齐读,不读作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预备齐!【生齐读屏幕上的诗词】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问君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夜雨寄北》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张问海 《瞿唐峡》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陆游《 三峡歌》
师:大家如果感兴趣,课后可以抄下来。在上一个世纪,有一位伟人毛主席在他的诗词《水调歌头》里就曾经对三峡有过这样美好的畅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放ppt20、21)从图片中同学们发现,伟人的心愿实现了吗?今天的三峡有什么变化呢?
生:(齐声答)三峡截流。
师:是啊,三峡曾经见证过先秦的奇瑰、汉代的飞扬,也曾见证过大宋的华丽,但是今天它回忆着历史,静静的沉睡在江底,躺在我们的书页中。当我们今天再一次凭借郦道元的美文与三峡相遇时,才发现,三峡,我们对你了解得太少太少啦!为弥补这个遗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个网址,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够利用空余时间去对三峡做更多的了解。(展示网址,放ppt22)
http://difang.kaiwind.com/chengdu/zblmsy1/201307/14/t20130714_975338.shtml (山水画)
http://www.sxsnqj.com/sxwh/sxsg.htm (诗歌)
http://www.3g.gov.cn/index.ycs (三峡工程)
师: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课!
生:老师再见!
附: 板书
三峡
郦道元
山 奇险
夏
水 美 春冬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