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小组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韵。
2、(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咬文嚼字,品析语言,感悟“闲”情。
学习重难点:
分析语言、欣赏美景,感悟“闲”情。
教学过程:
有一个伟人,他才高八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是大文豪,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大诗人,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他是豪放词的创始人,词语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大书法家、画家,是“宋四家”之一。享有这么多美誉的苏东坡先生,却命运多舛,屡遭贬谪,越贬越远。但是,他自己却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被贬黄州、惠州,儋州这段时期,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屡遭受苦,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对人生哲学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欣赏他被贬黄州时写下的一篇美文《记成天寺夜游》,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初读。(导: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节课老师就将主动权交给大家,通过读来完成课堂目标)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文意,读出情感。(小组、个人分别朗读。)
2.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起承转合。(注意“欣然、念、遂、亦、步”表示作者情感微妙变化的词语。)
资料助读:
1.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写作本首诗的背景,为学习文章做铺垫)?
朗读准备:先结合注解,试着翻译课文,把不能理解的句子勾画出来。(先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便于后面有感情的朗读)
品读。
细品“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问题导航:一个本该脱衣睡觉的人,为什么居然欣然起行,与友人一起信步漫游?他们究竟欣赏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
1.正确翻译,熟练背诵。2.闭眼静听、想象意境。
3.伴随音乐、轻松写作。4.放声诵读,佳作展示。
(这个句子每一个地方都写了月,都写了月色,都写了月色的美丽,但是,他没有一个月字。引导学生抓住“如”子进行赏析。)
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一种幻觉,实为月光之澄澈空灵,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月景。
我们的古代文人墨客大都与月亮接下了不解之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咏月诗句,我想,在同学们的记忆中这些诗句更是俯拾即是,下面快速搜寻出这些诗句,背给我们听听:
例:
悟读。
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悟“闲”情。
(教师导:如此之佳境,并非人人都能感受到,究竟要那样的人才能领略到呢?——闲人)
1.正确翻译,熟练背诵。 2.结合前文,体悟“闲情。”
3.联系背景,再悟“闲”情。 4.分析性格,深悟闲情。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提示:“闲”子韵味无穷啊!蕴含了“清闲”、“悠闲”、“闲淡”之意,包含了“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与“人生的感慨”等复杂的感情。
将“闲”与前文的“澄澈结合起来赏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人生的豁达与心境的闲淡。
课堂拓展:
从最后一句话你得到了那些人生启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心胸豁达,积极乐观
善待挫折,幸福一生。
总结:少一分抱怨,多一份欣赏,当你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你就会发现:世界是美好的,就如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所说……
课堂小结:
将“闲”与“欣然”、“澄澈”结合起来讲解,让学生明白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们,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的乐观、豁达等美好的心境却是我们亘古不变的共同追求!愿大家永远保持一种“澄澈明净”的心境,原大家永远拥有“乐观豁达”的情怀!请记住“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