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说课稿+说课课件(幻灯片1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4《背影》说课稿+说课课件(幻灯片1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5 20:50:33

文档简介

《背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受邀参加这次观摩活动。今天我展示的课例是《背影》。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一)教学背景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经典散文。吴晗曾评价《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交互式白板的各种功能,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父爱”这种博大的情怀,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学生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春》《匆匆》等散文,对细节描写的手法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人物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还很欠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时期。很多学生会出现和父母顶嘴、冷战的现象,有些学生由于和父母缺乏有效的沟通,甚至产生了很深的隔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多媒体查阅资料,展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运动白板多种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体悟并实践“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品析课文,多媒体创设情境,深刻感悟文中浓浓的父爱,体会父子深情,并逐渐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恩父母。
教学目标的设计,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特点出发,
既注重细节描写手法的学习,又注重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引导。鼓励学生课前利用多媒体自主查阅作家作品及背景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能够尽量消除时代的隔阂,便于学生更加顺畅深入的了解文本。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人物细节描写手法的学习和运用,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但缺少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文章,受到熏陶,从质朴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浓浓父爱。
说教法
采用情境体验、互动交流的教学法。利用电子白板营造感人的亲情氛围,通过电子白板勾画批注、拉幕、刮奖等人机互动功能,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脉络,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分析,设计“情境导入”“预习展示”“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感悟升华”“拓展延伸”六个教学环节。各环节均注重从学生的经历、认知、体悟入手,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文本,个性解读文本,学会写作技巧,收获情感丰盈。
【情境导入】
以刘和刚的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父亲》导入,创设一种父爱深沉的情境,朴素的歌词、暖心的音符,足以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脑海中幻现出父母为自己辛劳付出的点滴画面,让汩汩暖流在心中流淌。静心听完《父亲》的一个章节,很多学生都潸然泪下了。
【预习展示】
学生利用电脑、网络等多媒体,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白板调出提前存储的资源。文字、图片一齐展示在同学们面前。之后的其他学生补充环节,让不同组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让作者的形象和背景的介绍更加丰满起来。
【整体感知】
运用多媒体资源,配上理查德低沉舒缓的背景音乐,学生们自读文本,整体感知,自主思考问题:文中共出现了几次背影,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学生思考后,利用白板的书写勾画功能把答案展示到白板上,其他学生再进行修改,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生生之间的交流,生成出最好的答案。
【合作探究】
运用多媒体资源,学生观看电视散文《背影》片段,重点研讨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学生自读课文,在文本中勾画人物描写的相关语句,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出描写方法,运用白板透明度功能,在课堂上展示。
学生运用白板展示“我”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探究背影背后的故事,让课前搜集的资料为课堂所用。
【感悟升华】
通过多媒体音乐、视频等资料渲染氛围,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再加上细节描写的分析,学生们能够真正投入到文本之中,感受到浓浓的父子深情。把学生的小练笔通过白板展示出来,再运用白板的刮奖功能,让学生刮奖后,能看到中奖者是谁,增添一点趣味性。中奖的学生朗读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对其作品进行点评,发现亮点,改正不足。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生成出细节描写方法秘妙。通过学生展示环节,达成细节描写手法和情感升华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运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推荐龙应台的《目送》,从简短的字里行间学生体会出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学生们通过阅读、讨论,渐渐读懂了父母,理解了父母。通过亲情文字小练笔或者修改自己的亲情文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说教学反思
(一)白板运用给课堂带来的变革:
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设备,极大的丰富了课堂的容量,拓宽了师生教与学的视野。本课设计,运用白板批注、拉幕、刮奖等功能,运用音视频资源,把课堂和课外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预习、讨论、思考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师生解读文本的深度,提高了解读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达成及反思
1.预习展示:学生课前运用多媒体资源广泛搜集《背影》相关资料,在课堂进行相关的展示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消除时代差距产生的隔膜,更好的理解文本。
改进措施:生生互动应该再多一些,作家作品展示之后,还可以让一些学生介绍作品的相关评论。可以让学生小组制作ppt或者其他资料,展示预习成果。
2.教学重点: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勾画批注评价、生生互动,能够理解细节描写手法的妙处。学生的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更清晰的分析思维,了解在自己平时的写作中,如何巧妙运用细节描写。最后结合拓展延伸和布置作业环节,再提升学生对细节描写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改进措施:在互动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生成新的结论,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细节描写的相关技巧或方法。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有突破,有升华。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让学生理解父爱的深沉。通过白板展示环节,学生之间互评,了解到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子女的,都很伟大。
改进措施:学生评价的参与人数应该再广泛一些,细节描写的分析应该再多一些,分析的语言应该再规范一些,多引导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出现情感的共鸣。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资源丰富、互动性强的神奇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文本之间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课堂的知识生成,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目标,落实了“建设多元互动课堂”的教育理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与各位同仁一道,在多媒体互动教学的漫漫征程中,不断探索前行!
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课件15张PPT。《背 影》·情境导入
·预习展示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感悟升华
·拓展延伸
说课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教学
学法说 教 材 教学背景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反思 白板运用
学生展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说 教 法教学背景1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春》《匆匆》等散文,对细节描写的手法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人物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还很欠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时期。很多学生会出现和父母顶嘴、冷战的现象,有些学生由于和父母缺乏有效的交流,甚至产生了很深的隔阂。第一部分 说教材《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经典散文。吴晗曾评价《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交互式白板的各种功能,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感悟 “爱”这种博大的情怀,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2教学目标第一部分 说教材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生通过多媒体查阅资料,展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运动白板多种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悟并实践“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学生通过品析课文,多媒体创设情境,深刻感悟文中浓浓的父爱,体会父子深情,并逐渐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恩父母。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在于人物细节描写手法的学习和运用,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但缺少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文章,受到熏陶,从质朴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浓浓父爱。3教学重难点第一部分 说教材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情境体验、互动交流的教学法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4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23第二环节:预习展示,走近背影第三环节:整体感知,寻找背影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味背影56第五环节:感悟升华,展示背影第六环节:拓展延伸,作业训练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感受父爱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第二环节:预习展示,走近背影 提高自主能力,增强参与意识 展示预习成果,介绍作家作品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寻找背影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运用多媒体播放亲情音乐,运用白板的批注功能直观演示,
通过生生互动,概括文中的四次背影。协助提高 学生分组自主尝试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品味背影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散文《背影》片段,运用白板的透明度功能,
学生合作探究人物描写的方法,互动生成新知识。协助提高 学生分组自主尝试重难点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第五环节:感悟升华,展示背影利用白板的刮奖功能,刮出某位同学父亲的图片,该
同学朗读展示关于父亲背影的亲情文字,其他同学运用白板勾画批注功能进行点评,落实重难点目标。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第六环节:拓展延伸,作业训练运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推荐龙应台的《目送》。学生们通过阅读、讨论,读懂了父母,理解了父母。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达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升华。布置作业:亲情文字小练笔或者修改自己的亲情文章。让学生通过课下练笔,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反思 加强生生互动,学生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 进一步注重课堂生成,重视生成的真实效果。 促进了课堂的生成,落实了“建设多元互动课堂”的理念。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