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过程与方法:会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能够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设计和亲自实验,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土电话、水槽、音叉、纸杯、尼龙绳、棉线、木条、铝箔。
学生准备:纸杯、音叉、尼龙绳、棉线、木条、铝箔。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土电话”请两个学生上讲台来做通话游戏,然后请他们说一说通话的情况,大家一起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集体讨论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教师引领,预测发现:
在学习《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课时,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把振动的音叉放在水面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方式,形成推测:因为水面的波动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的,所以声音传播可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声音在不同物体中都能传播吗?它们传播的速度一样吗?你们准备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介绍准备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完善和总结。
3、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4、引导学生小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并且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效果也是不同的。
1、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对物体如何划分、选用什么样的实验材料更合理、如何控制声音的产生、小组成员如何合作等)。
2、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和完善。
3、学生分组实验并交流。
分析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研究的材料是有限的,那么声音能不能在其它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呢?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回家继续实验。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气体?
固体???? 都能传播声音?
液体?
固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强,气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