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消息二则
1.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情景导入
观看图片,缅怀那烽火连天得岁月!
长江上的硝烟
长江上的硝烟
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
这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伟人毛泽 东及时地写下这次战争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向全国人民报道。
1
2
3
4
学习目标
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
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学会读报。
文体知识:
自主学习
一 消息
消息是新闻的一种,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也可适当议论。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 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 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二 消息的特点:
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简洁性,简明扼要。
文体知识:
自主学习
三 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 过、结果。
五 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文体知识:
自主学习
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 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
( yǒng)
英 勇 渡 过 溃 退
催 枯 拉 朽 斗 志
( dù)
( kuì)
( kū)
( xiǔ )
( dòu)
自主学习
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形容(军队官兵)慌乱逃跑的样子。??
含有筹划、谋划、计划等含义。????????
进攻、攻击。??????????
1.摧枯拉朽??
2.溃退? ?
3.经营? ?
4.进击
根据词语写出相应的解释。
自主学习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著名的有《沁园春?雪》,《纪念白求恩》等。
作者介绍
自主学习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 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写作背景
课文研读
1.阅读课文,找出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整体感知
课文研读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概括。
3.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课文研读
4.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
“万船齐放” “突破敌阵” “占领”“进击”
写敌方的有: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合作探究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拓展延伸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合作探究
2.导语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消息要讲究准确性,“大约”是表示不确定的意思,如果删掉就不准确了,所以不能删掉。
合作探究
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摧枯拉朽: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当。
3.试体会下列红色词语的作用:
风平浪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合作探究
4.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5.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总结归纳
本文所报道的三十万大军胜利渡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这则消息,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本文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彩鲜明。我们要深刻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随堂检测
一 填空。
1 .消息的结构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2 .消息的三特点?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的消息头是__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真实性
及时性
简洁性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随堂检测
二 找出本则消息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名言推荐
拓展延伸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