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 月 日
课题
骨骼、关节和肌肉
课时安排
教学三维
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 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 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 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 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知识与技能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 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 ,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 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 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教学突破
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教师活动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 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 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 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 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观察骨骼模型
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
学生记录
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骨骼、关节、肌肉三者的关系。
练习设计
随 堂
练 习
课后练 习
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关节
肌肉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对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探究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法。在引导学生认识骨骼作用时,直接呈现了“骨架模型”帮助学生了解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这一做法虽然直白,但能帮助学生降低对抽象事物的理解难度。在研究肌肉作用时则采用——先观察后感觉最后看解剖图的课件,让学生感知到肌肉的作用及运动时发生的变化。将注重引导学生思维、自主展开探究贯穿于全课。但在整节课中师生对话较多,引导比例过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要有启发性,注重把握预设目标如期得到生成,使学生真正地学到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