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经典教学设计-4.1身体的结构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经典教学设计-4.1身体的结构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07 11: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身体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现代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教学,充分利用四年级学生的特点以简单舞蹈活动引入新课教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有关身体结构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思考提问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并通过几个主要活动,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1课时《身体结构》。本节课以谈论法,谈话法为主,辅之任务驱动法。
三、教材分析 身体的结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课,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在这一课中,要向学生们介绍关于身体的结构的划分的不同方式—从身体的外形划分和根据各部分功能不同划分。引出深入的思考。观察与体验活动活动构成了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我们的身体”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提出人体从外形上看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有什么特点?内部有什么?第二个活动是“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活动的体验,利用气泡图的方式,把多个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动物的身体结构,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的身体了解人体的结构,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对于身体的内部学生观察不到,教学时要借助一些工具帮助学生观察身体的内部。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人体的外部特征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2、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观察图片资料,了解身体的组成部分,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人体活动中,发展学生对探究人的身体秘密的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难点:了解身体的内部结构。
七、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人体模型,活动记录单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八、教学过程
舞蹈引问,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当五分钟的音乐舞蹈老师,请大家起立,准备好了跟着老师一起做了吗?好的,大家一起来。“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们一起来做运动,抖抖手啊,抖抖脚啊,请做深呼吸,学老师唱唱跳跳,越来越健康”(边唱边做动作)。同学们,刚才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我们的什么一直在动,(手脚,头发……)今天,我们就要用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下我们最熟悉又最陌生的自己的身体,把人作为我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一起探究“我们的身体”。
2.新课导入:首先从了解身体的结构入手。——引出课题:身体的结构。
观察、探究身体的结构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或者了解身体的哪些结构呢?
(手脚——属于身体的外部形态,也称为外形;心脏——属于身体的内部结构)所以我们的身体结构的探究可以从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两方面来观察和描述。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活动一:每一个小组请一位模特在小组旁展示一下自己,帮助同学们认识身体的外形。大方自信的你是最美丽的。请同学们一边思考一边在活动记录单上画出你观察到的身体简图。
人的身体从外型上看,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头、颈、躯干、两臂和两腿合称为四肢。)
小结一:身体的结构从外形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头、颈、躯干、四肢。
2.了解身体的左右对称 。
(1)继续提问:外形有什么特征?
仔细观察(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身体简图),这条虚线可以把人的身体分成2个部分,沿着这条虚线对折的话会怎么样呢?(完全重合)在数学上把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对称图形。是的,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对称图形,而且是左右对称的。同学们头脑都非常聪明,已经能把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整合利用起来了,为你们点赞。
(2)活动二: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结构的好处。
提出问题:左右对称的结构有什么好处呢?心动不如马上行动,让我们通过几个活动来研究研究。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而且更准确;
活动②:比赛用双手系鞋带和用单手系鞋带,体会双手比单手做事方便灵活;(每组派代表参赛)
活动③:体会单脚走路、转向比双脚走路、转向更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小结:是的,左右对称的结构对我们人体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对称的身体使我们的活动的时候更灵活,在运动的时候能够保持平衡,另外对称的身体让我们看上去有种协调美。(提升情感)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到残疾人朋友的生活有多不容易,在生活中如果看见有手脚不便的人,我们要热心的帮助,好好爱护我们的身体,别让它受伤。
3.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活动三)
(1)谈话:观察了人体的外部结构,接下来该观察什么了呢?(内部结构)对,就像我们常说的五脏六腑,还有我们手上细细的血管,这些都是属于身体的内部结构。但是我们的身体由皮肤包裹着,没有办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怎么办呢? 对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帮助自己更好的观察探究身体内部结构。
(2)小组活动,交流汇报?
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可以在观察的时候可以站起来。不方便观察的话可以站起来或者离开位置。并把你们的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上。

血管、外耳道、眼球

心跳声、肠鸣声
摸(捏)
肌肉、骨骼、关节、脉搏的跳动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汇报:
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为人体运输血液;我们耳朵的外耳道,眼球等
心跳声:通过听心跳的声音确定心脏的位置;什么是肠鸣声呢?当我们饿的时候会怎么样呢?肚子会咕咕叫,这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肠道在活动时发出的声音,你们听过吗?我们把这称为肠鸣声。
肌肉、骨骼、关节:这些分布在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说手、腿都有肌肉和骨骼,关节是连接骨骼和骨骼的枢纽。
小结二
现在请你们根据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大胆地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身体怎样工作。(结合课本气泡图)?
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身体的工作离不开这些结构,那身体具体是怎样工作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身体是怎样工作的。
(1)模拟“跳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现在表演一个活动,请你们猜猜老师在做什么呢?(表演跳绳的动作)同学们反应都很快,马上就猜出来了,但是大家刚才有没有注意到当老师在跳绳的时候,身体的那些部位动起来了呢?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气泡图:在跳绳活动中手、脚、胳膊、心脏、肺、脑都参与了。)
在这个图中以“跳绳”为中心词,把与中心词有关联的、联系最紧密的内容填写在它周围的气泡中,就形成了气泡图。
(2)学生小组活动,汇报交流(活动四)
接下来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一下你在参与某些活动当中身体的那些结构也参与工作了呢?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两个气泡图,现在在小组内确定一个或两个个活动,最好是能够在课堂上完成的活动,注意分析哪些身体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共同完成气泡图。(学生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呢?说说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是怎样参与活动的?
如:写字——手、眼、脑、心脏、肺
跑步——胳膊、腿、脚、脑、心脏、肺
系红领巾——手、胳膊、眼、脑、心脏、肺
投影展示气泡图,比较异同
仔细观察这些气泡图,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活动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共同参与完成;但在不同的活动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只有每一个部分都分工,相互合作,我们的身体才能参与各种各样不同的活动。
(三)畅谈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九、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项目
评? 价? 标? 准
等级(权重)分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识与技能
作业本以及检测
A+
A
A-
B+
?
?
?
?
?
?
?
?
?
?
?
?
操作技能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10

8

5

3
?
?
?
?
?
?
能用所学内容处理朋友之间发生的问题
8
6
4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勇于开口、动脑,发言次数多
8
6
4
2
?
?
?
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
10
8
5
3
?
?
?
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
8
6
4
2
?
?
?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本节课堂上遇到的困难,向老师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
?
8
6
4
2
?
?
?
十、设计特色简述
科学课当中最常见的就是实验课,但这一节课是比较少见的类似于活动探究,缺少了实验课猜测,设计实验,验证等环节,却也不失乐趣。整节课由四个大活动贯穿,从开始的舞蹈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到第一个活动画画身体的简图(肉眼直接观察外部),到亲自去体验对称结构的好处,再到用感官去观察身体内部,以及最后的人人都可参与小组选择一个活动进行来探究身体怎样活动的。整节课紧凑,一环扣一环,由深入浅,让学生在“玩”中快乐的学习。
附:板书设计:
一、
身 外部:头、颈、躯干、四肢。(左右对称)


结 眼看
构 内部结构: 耳听
手摸
二、身体怎样工作 (气泡图)
相互联系 协同工作
活动记录单:
《身体的结构》活动记录单
第( )小组
一、画一画我们身体的简图
二、观察内部结构




三、身体怎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