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认识作者;
2、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领会生命的本质: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读准字音 臼jiù齿 盲máng肠 兴xìng味
意yì味 洗涤dí 不朽xiǔ
卑bēi微 炫xuàn耀yào 茸róng毛
牛犊dú 奇迹jì 疲倦juàn
旅lǚ客 消逝shì 蔓màn延
凋diāo谢理解词义兴味:兴趣,趣味。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牛犊:小牛。
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消逝: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
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
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臼齿: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部分:(2_4)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部分:(5)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问题探究1、文章为什么从时光一去不返,个人生命有限写起?
先感慨个人生命的有限,进而歌颂“生命自身” 的神奇和不朽,欲扬先抑,为下文做铺垫。
2、“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3、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只能“听天由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问题探究4、怎样理解“生命自身” 的不朽?
“生命自身”是伟大的,生命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因为它充满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时显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5、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段地创造新的生命。问题探究6、“分开来”“ 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分别指个体生命和整体生命。
7、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落的花朵里永存……”
“凋谢”的是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满生机。 问题探究
永久的生命阐述现实:个体生命有限表达观点草牛犊生命的永存和延续赞美奇迹:个体消逝,生命永存对不朽生命的由衷赞美归纳总结课文总结
学习这篇文章后,我们要懂得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用智慧的眼光,灵敏的头脑和精练的语言、充满哲理的话语,对生命意义进行探讨。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但它却是永恒的。我们要向生命的顽强不息敬礼,我们珍惜生命,就应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生命的价值。主题 本文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拓展阅读 ——张海迪 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山东文登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为了学习医学知识,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出版了如《轮椅上的梦》等著名小说。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7年6月19日获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参选提名。现任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邰丽华 邰丽华,1976年11月出生于湖北。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聋哑人舞蹈家,无党派人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舞蹈演员、艺术总监,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
邰丽华两岁失聪,但她以独特方式创造艺术,15岁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领舞演员。 1994-1998年湖北美术学院本科毕业,1998-1999年武汉第一聋哑学校教师,1999-2003年进入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艺术团,2002年8月调入北京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担任演员队队长,同时兼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28岁成为艺术总监,塑造了特殊艺术经典《我的梦》。她领舞的《千手观音》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震撼世界,在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演绎舞蹈"千手观音"。被评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她创编并主演的精缩舞剧《化蝶》轰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3、海伦·凯勒(1880-1968),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出生19个月就因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 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阅读启示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搜故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方的一位伟人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他就是本文的作者罗素。课堂导入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作者介绍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我为什么活着》的内容。
2、理解作者活着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学习目标哲理散文
文体知识 哲理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它主要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一般十分工整,不但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还具有行文对仗的特点,十分有韵味,比起哲理诗歌、记叙文、议论文来,语言更为优美。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变色的字注音。
遏制(è) 飓风(jù) 濒临(bīn)
俯瞰(kàn) 呼号(háo)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字·词·音检查预习文题解说 题目提出议论的话题,告诉我们文章主要围绕活着的原因来写。1、朗读课文,想想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整体把握爱情、知识、同情心 2、划分层次,并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一( )
二( )
三( ) 结构1
作者提出自己的三种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2-45 总
分
总 整体把握具体阐述追求爱情、知识、和对人类遭受苦难同情的原因。
总结全文,重申活着的价值。作者寻求爱情有哪些原因? 合作探究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
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像的天堂景象 的神秘缩影。
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合作探究渴望了解人的心灵
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人类)
(自然)
(社会)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合作探究同情人类苦难包括:
同情饥饿中的孩子;
同情被压迫被折磨者;
同情无助的老人;
同情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三这种追求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这三种追求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深化到了博爱的境界。 合作探究其中哪一种追求令他最执着,也是最重要的? 合作探究 同情心。
爱情的获得和知识的追求使作者体验到了如在天堂般的幸福,但世界上触目皆是的战争、疾病、贫困和孤独又把他从天堂带回尘世。而且如果没有对人类的同情心,没有爱和悲悯,追求爱情可能会产生爱情恐怖主义;追求知识可能会成为灾难的帮凶。 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值得活,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热爱人类、热爱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大思想家。 合作探究 这篇散文以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爱情和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显示了作者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字里行间洋溢着博爱精神。合作探究文章主旨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的?
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合作探究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语言赏析体味语言的含蓄,充满激情,富于理性 比喻。“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撼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其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象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象再也没有其他的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作者的语言运用得含蓄、深刻。语言赏析体味语言的含蓄,充满激情,富于理性我为何而生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课堂小结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拓展延伸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2、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5、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
6、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7、爱情是生命的火把。 ——维斯冠
8、"闪电照耀一瞬间,而爱情却照耀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拓展延伸关于爱情的名言拓展延伸人如果没有知识,无异于行尸走肉。
——托·因哲伦德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关于知识的名言拓展延伸把爱拿走,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
——白朗宁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雪莱关于同情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