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对于本文的学习需要两课时来完成,首先需要在第一课时带领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文学常识,疏通文意,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熟悉故事内容。然后需要布置学生学案习题,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第一课时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子翻译,又在学案中设计几道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题目,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选自《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巨著。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本文表现人物形象的巧妙写法。而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怎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史记》和司马迁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以史润心,以史为镜”,这篇课文所呈现出的古人的正直、责任和胸襟也是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的。而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理解感受人物的内在精神,还需要补充一些教学资源。
本文所记叙史实年代久远,学习本文需要沉入文本,用心体会才行。而刚升上初二的学生,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仍然大多来自于兴趣。因而如何将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就成为我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课时教学中,学生已经对文本内容比较熟悉,在教学中我又通过视频、音乐、小组合作、角色体验、启发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手段紧紧抓住学生,力求使学生沉入文本,细致品读课文,充分感受周亚夫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他们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习周亚夫优秀的品格,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视频演示法、朗读法、复述法、自主学习法、角色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模拟表演法、启发点拨法、拓展延伸法、配乐感受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启发他们做一个正直有义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现实,认识周亚夫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文本,激趣导入。
??汉文帝要去细柳营慰劳军队,却受到守卫营门的士兵的阻拦,说是只听大将军号令。文帝只好拿出证明皇帝身份的玉玺,军士拿去征得周亚夫将军的许可后,文帝一行才得以进入军营。
教师引入对周亚夫“酷”的形象感受,然后指出本文不只是周亚夫给人“酷”的感觉,本文“酷”的地方还有很多,引入欣赏本文“酷酷”的美。
检查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1、学生齐读熟悉课文,巩固生字词的读音。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棘门(jí) 彀(ɡòu) 诏(zhào) 按辔(pèi) 持兵揖(yī) 介胄(zhòu) 嗟(jiē)乎 曩者(nǎnɡ)
2、检查学案上的文言词汇的掌握情况,指导学生总结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的一个基本方法——分类掌握重点词语的方法。(课件展示分类掌握文言词汇的一般方法: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义、实词、虚词)
找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指导:要能体现人物的风采,需要把人物
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还要把细节讲出来,因为细节才能反映真相。教师总结:所以要讲好这个故事,需要把握三点:环境、人物、情节。(课件展示复述课文要把握的三点)
三、赏析文章酷酷的美。
1.酷酷的周亚夫。
(一)读课文,思考:文帝为什么说周亚夫是“真将军”?他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为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寻找并思考,然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在交流“为什么”时教师引导点拨。)
总结:看到的兵士、遇到的状况、见到的亚夫三个方面看出来的。(课件展示三个方面)
点拨:(1)看到兵士的样子,文帝会猜到周亚夫制定了怎样的军纪?
(2)文帝入营一再遇到状况,文帝为何会不生气?
(3)你能模拟表演一下周亚夫拜见文帝时的情形吗?
学生回答问题,想象表演周亚夫拜见文帝的情形,教师讲解演示何为“揖”,师生评议。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进行角色体验,以文帝的口吻说说文帝在“看到兵士”、“遇到入营受阻状况”、“遇到约束不得驱驰状况”、“见到周亚夫”四种情形时内心的不同想法。
(二)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霸上、棘门军?——对比衬托(学生很容易答出)
小组合作探究:文中运用了几次对比的手法?(学生小组探讨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课件展示四次对比:士兵戒备、入营难易、将领见驾、文帝评价,引导学生体会对比衬托的好处: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三)文中写文帝劳军,除了写三个军营,还有提到一类人物——群臣,思考:“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群臣“惊”的是什么?你能想象并说出此时大臣们的心里话吗?(学生思考想象后教师组织以大臣的口吻交流。)
(四)分析到这里,人物周亚夫的形象越发鲜明,我们来总结一下周亚夫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说,教师板书:周亚夫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2.酷酷的文帝
刚才有的同学猜想大臣会在心里夸赞文帝,那么周亚夫在文帝劳军结束后会有什么想法?思考并想象:周亚夫看着文帝远行的车队,他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学生想象交流后教师补充材料: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汉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带领学生分析材料,得知:文帝不仅重用周亚夫,还在临死前嘱咐太子也要重用周亚夫。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文帝的形象特点:知人善任(板书)
3.酷酷的写法
课件先展示周亚夫的黑白头像,指出直接描写周亚夫的文字只有一两句话。然后展示图片和文字,指出文章要写的主要人物是周亚夫,却写了“他营情形、将士风采、天子入营、天子受制、将领见驾、君臣反应”(随文演示图片)等众多不是写周亚夫的文字,这样写是不是主次不分、详略不当了?
交流总结,指出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辅以对比衬托的写法,烘云托月,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更加鲜明突出。(课件动画演示:周亚夫的黑白头像消失,由远而近出现一个彩色放大的周亚夫画像。)
这也是《史记》成为伟大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填空完成:所以我们说《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仅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部 ,更因为它文史兼备,既是史学巨著,又是一部 。连鲁迅都称赞它是 。
四、拓展延伸:(配乐)
以史润心,以史为镜
我们赞赏周亚夫和汉文帝,那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想的都不是自己,而是国家安危、国家大义。你觉得我说的对吗?(人物精神、家国情怀)
大敌当前,天子的好恶不重要,军规才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国家的存亡。所以周亚夫表现为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所以文帝表现为深明大义、知人善任,而非自己的颜面和尊严。他们的心中都装有国家民族,君臣勠力同心,所以才有了后来强大的汉朝,才有历史著名的文景之治的鼎盛时期。
课件展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过程,学生齐读这段文字。
然后教师指出:司马迁写《史记》,一方面是继承父亲遗愿,另一方面是继承《春秋》的精神,通过春秋笔法褒贬人物,他所赞扬的正是现实所缺乏的。他自己之所以受刑入狱,原因也是因为有正义感,面对君王和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像周亚夫一样耿直、刚正。所以司马迁赞扬周亚夫也是在赞自己。属于司马迁的发愤之说。他透露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学家的勇气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可见一斑。
那么我们说以史润心,以史为镜,我们通过学习这段历史,又应该得到哪些启示呢?(学生举手联系现实生活谈启示,迸发思想的火花。)
五、课堂总结:(配乐)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说的是君子说话坦率,做事公允,不以花言巧语去谋取财富,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正直,心中有大义、有原则的人。
最后让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将本课推向高潮,结束这一课。
课件15张PPT。“酷”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检查巩固1、读文正音:棘门(jí) 彀(ɡòu) 诏(zhào) 按辔(pèi)持兵揖(yī) 介胄(zhòu) 嗟(jiē)乎 曩者(nǎnɡ) 2、掌握文言词汇。
分类掌握文言词汇法: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义、实词、虚词3、复述课文:环境、人物、情节赏析文章酷酷的美、酷酷的周亚夫
1、文帝为什么说周亚夫是“真将军” ?他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为什么?看到的兵士遇到的状况见到的亚夫2、你能分别以文帝的口吻说说他的见闻感受吗? 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细柳军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霸上、棘门军直驰入霸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小组合作:为什么要写霸上、棘门军?细柳营将军令、将军约对比衬托周亚夫的形象士兵戒备入营难易将领见驾文帝评价: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赏析文章酷酷的美“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群臣“惊”的是什么?你能想象并说出大臣们此时的心里话吗?赏析文章酷酷的美二、酷酷的文帝 看着文帝远去的车队,周亚夫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赏析文章酷酷的美 后续故事:
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汉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将士风采天子入营将领见驾天子受制君臣反应他营情形三、酷酷的写法所以我们说《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仅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部 ,更因为它文史兼备,既是史学巨著,又是一部 。连鲁迅都称赞它是 。拓展延伸以史润心,以史为镜我们赞赏周亚夫和汉文帝,那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想的都不是自己,而是国家安危、国家大义。你觉得我说的对吗?拓展延伸以史润心,以史为镜司马迁创作《史记》: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来他因为直言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但他忍受屈辱,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拓展延伸以史润心,以史为镜通过学习这段历史,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意思是:君子说话坦率,做事公允,不以花言巧语去谋取财富,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拓展延伸谢谢《周亚夫军细柳》评测练习
教学本文,评测练习贯穿于授课过程始终。
文言词汇、文言知识评测:
通过朗读课文评测字音,通过检查第一课时留下的字词翻译题评测文言词汇、文言知识的掌握。(后附有对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的复习和对第二课时内容的预习学案)
课文内容把握评测:
通过复述课文评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通过问题“文帝为什么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和小组合作研讨“文中的几次对比”引领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回答,评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理解。
文中人物形象的感知评测:
通过设计“以文帝的口吻说说他在劳军过程中的几次心理活动”、“群臣惊的是什么?说说大臣们的内心想法”“周亚夫看着文帝远去的车队,他会怎么想?”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文本想象进行角色体验,理解人物性格形象。通过想象模拟表演周亚夫拜见文帝时的情形,评测对周亚夫形象的理解。
四、对文章写法掌握情况的评测:
通过小组合作研讨“作者为什么要写霸上、棘门军?”评测学生对文章对比衬托手法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总结文章写周亚夫的只有一两句话,大量的笔墨不在周亚夫身上,但都是用来表现周亚夫的,评测学生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人物的写法的理解和把握。
五、对人物精神品格理解的评测:
课文学完了,该如何了解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心的情感呢?人物的精神品格到底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什么影响?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学了本文所受到的启发,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评测学生对周亚夫精神品格的感受力。
附“学案”内容如下:
周亚夫军细柳
一 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 ________________
(2)改容式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军霸上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______ 今义:____
(4)请以军礼见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
(5)使人称谢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3.一词多义
(1)军:军霸上 ______
上自劳军 ______
至霸上及棘门军 ______
(2)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__________
(3)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______
天子为动 ____
(4)骑:将以下骑送迎 ____________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____________
(5)持:持满 ____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__
4.词类活用
(1)军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介胄之士不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实词
(1)匈奴大入边 入边:__________
(2)上自劳军 劳:______
(3)已而之细柳军 已而:______
(4)锐兵刃 锐兵刃:______________
(5)彀弓弩 彀:______
(6)天子先驱至 先驱:________________
(7)不闻天子之诏 诏:________________
(8)居无何 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何:______
(9)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揖:__________
(10)曩者霸上 曩:______
(11)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__________
6.虚词意义及用法
(1)乃: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________________
(2)且:天子且至 ____________
(3)而:成礼而去 ______________
(4)其: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以备胡 ________________
请以军礼见 __________
(6)之:已而之细柳军 ______________
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________
称善者久之 ________________
三 重点句子翻译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问题探究
1.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各自体现出周亚夫将军什么样的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帝派使者“称谢”的话对刻画周亚夫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概括汉文帝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
五 文章中心
本文讲述了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去慰问军队的事,通过其他军队和周亚夫军队的对比,表现出周亚夫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