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计-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计-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08 19: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人体活动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过程与方法
能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动手操作体验,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愿意和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培养简单的健康饮食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食道、胃、小肠等消化器官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所需要具有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有关食物在体内旅行的的图片、视频和课件;以及人体半身模型。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经过的主要消化器官,分别是什么呢?
食物在经过这些消化器官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上节课重点学习了口腔和食道的特点和功能,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胃,小肠和大肠的特征和功能。一起来复习口腔和食道。(泡泡图展示)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复习食物的旅行路线。
学习新课?
1.组织学生认识“吃下去的食物去哪里了?”
1.食物从口腔出发,经过食道,来到了胃,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胃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它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2.谈话:食物进入身体里面,经过食道来到胃,胃把食物进一步分解,变成粥一样的食糜,逐步送入小肠,那么小肠的运动方式、位置、形状等特征和功能是怎么样的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3.食物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最后留下残渣来到大肠,大肠有哪些特征和功能呢?
学生根据观看人体半身模型和关于胃的消化的视频,小组讨论,总结胃的位置,形状,运动方式和功能等。(用泡泡图总结)
学生小组讨论,用泡泡图进行总结小肠的特征和功能。请小组代表解说。
学生小组讨论用泡泡图进行总结大肠的特征和功能,请小组代表解说。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身体的了解分析食物会经过哪些器官,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通过模拟实验认识胃和肠的功能,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研究人体秘密的兴趣。
2.组织学生认识人体消化器官,总结食物消化过程
(视频)动画出示消化系统: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食物的消化过程??
2、小结:食物在口腔被咬碎之后,经过食道来到胃,胃把食物进一步分解,变成粥一样的食糜,逐步送入小肠,小肠再进行消化吸收,最后只留下残渣来到大肠,大肠吸收其中的水分。这就是食物的消化过程。
学生思考:食物消化过程是怎么样的?
观察、认识消化器官和食物消化过程。请学生自己说说食物的消化过程。
通过动画认识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内部的消化器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发展学生与人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乐趣的兴趣。
3.巩固练习
通过连线题和选择题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4.认识消化器官的保健方法
通过食物旅行,我们明白了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多个消化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器官的功能是不能替代的,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这个问题给大家留在课后去探究,下节科学课再来把答案告诉老师。
5.学生填写PMIQ反思总结表格
板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