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阅读纪实性文学作品的方法;
2. 选读书中人物的某一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3.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创作背景,把握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每日进行阅读时,请做好你的读书笔记(不少于200字)
2.边读边悟
(1)在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说说“汉代青铜”有什么含义?
…… 见附录1每篇思考问题
3.学贵有疑
你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视频导入,了解背景
1.课前布置阅读周克冰的《 新闻界的_哥伦布_埃德加_斯诺和他的_红星照耀中国》并观看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师小结:这本《红星闪耀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1936年6月,一位在旧中国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带上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加“两架照相机、24 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由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与传奇的陕北之行……这本书发行后,“一个月印刷了五版,销量在10万册以上”。有人读了这本书后说:“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 美国记者白德修这样评价道,“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样一部传奇之作,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2.由学生起来交流在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信息
明确: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生于美国坎萨斯城。《红星照耀中国》是他创作的一部报道性文学作品。它记录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因为这本震撼世界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这个名字注定要与中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二、红色中国印象之导读任务(一):
跳读摘录,整体感知,完成思维导图
1. 请同学们通过浏览目录,猜读这本书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
2. 快速翻看插图和目录,找找熟悉的人,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交流感兴趣的图片和章节。
3. 小组合作,梳理出斯诺采访的路线,并关注在采访过程中经历的主要事件、采访的主要人物以及他对红色中国的看法,并合作绘制出一幅思维导图并面向全班交流。
三、巡游人物画廊之导读任务(二):
跳读书本,圈点勾画,完成人物卡片
1.教师出示伟人照片,小组成员就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自主确定阅读范围:
【屏显】造反者(45) 贺龙二三事(54) 红军旅伴(61)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 彭德怀印象(269)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红小鬼”(339) 关于朱德(355)
2.依据圈点勾画的方法,分组深入阅读 梳理情节内容,完成人物卡片(人物卡片贯穿整本书的阅读)
注:人物卡片见附录2
四、研读红军精神之导读任务(三):
读过往历史,明今日责任
1.开展学生间讨论:《红星照耀中国》再次走进学生的阅读视野,究竟有何意义?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总结:《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红星”,这就是他们心中质朴纯粹的理想,而这也是我们当代青少年需要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2. 课堂最后,师生一起朗诵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五、布置名著阅读的进度和整体规划
阅读进度:《红星照耀中国》共12章节,建议用3周完成。每周完成4章阅读,第4周进行阅读总结和交流。
课程阶段 课程形式、任务及要求
初读感知阶段 导读课:完成思维导图和人物卡片
精读探究阶段 专题课: 1.红军《长征》专题研究 2.借助“人物卡片”给人物写小传 3.报告性文学体例探究 4.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对比
成果展示阶段 召开读书报告会个人和小组的阅读展示成果;观看电影短片,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演讲比赛,进行班级交流;写一写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纪实性文学作品
质朴纯粹的理想
附录1:
一、阅读计划: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二、讨论主题:
1.埃德加斯诺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踏上了前往苏区之旅。你对其中哪些问题感兴趣?这种开篇方式,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2.在 “去西安的慢车” 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 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却又非常的兴奋?
3.“汉代青铜”有什么含义?(有点难呦)
导读任务(二)
一、阅读计划: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二、讨论主题:
1. 《西行漫记》中的“白匪”是指什么人?
2.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如何??
导读任务(三)
一、阅读计划:
第三篇??在保安
二、讨论主题:
1.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2.斯诺眼中的红军剧社是什么样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 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导读任务(四)
一、阅读计划: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二、讨论主题:
1.请简述毛泽东1936年以前的生平,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形象。
2.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
导读任务(五)
一、阅读计划:
第五篇??长征
二、讨论主题:
1.请简要概括你说了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书中用列数字的方式来概括长征,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2.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导读任务(六)
一、阅读计划: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二、讨论主题:
1.西北大荒灾发生原因是什么?荒灾的情状如何?
2.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
导读任务(七)
一、阅读计划: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二、讨论主题:
1.“吴起镇”工业什么状况?
2.朱作其说“这些人花在唱歌上的时间太多了”,反映了吴起镇人民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导读任务(八)
一、阅读计划: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二、讨论主题:
1.斯诺对彭德怀是什么印象?
2.红军战士的生活是怎样的?
导读任务(九)
一、阅读计划: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二、讨论主题:
1.中国的阶级斗争是什么情形?
2.声名赫赫的徐海东给斯诺什么印象?
导读任务(十)
一、阅读计划: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二、讨论主题:
1.请谈谈斯诺笔下的“红小鬼”。
2.斯诺为什么说: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毛泽东与朱德看作是一个人?
导读任务(十一)
一、阅读计划: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二、讨论主题:
1.保安人民的生活状态如何?
2.“苏维埃”三个字来源于俄语音译,那么俄国对中国苏维埃有什么影响?
导读任务(十二)
一、阅读计划: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二、讨论主题: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动机是什么??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双十二事变那天,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 电中央政府、全国人民,提交给总司令的“救国要求”是什么?
附录2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卡片(一)
姓名
外貌、言谈举止特征
性格特征概述
参加革命起因
参加革命经过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
作者评价
我的看法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