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之处水平见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及反思
师:现在是秋天,这几天呢老师感觉身体不舒服。怎么样的表现呢?就是心烦意乱,口干舌燥。然后呢我去看中医,一个老中医给我一把脉,说:“你这病呀,不需要吃药。你只需要吃一种水果就可以了。这种水果可以生津润燥,止渴化痰。什么水果呢?
生:梨。
师:对,梨。你去买点梨吃就行了。大家作为济源人,都知道什么梨最好。
生:马村梨。
师:是的,马村梨。我就买马村梨。到水果市场上一看啊,那么长一长溜摊都说自己是马村梨,我懵了。今天我来到马村梨的产地了,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我怎么来辨别马村梨呢?马村梨有什么特征?(生交头接耳,但没人举手。)
师:你来说一下吧?(那个男生摇头)那你吃过马村梨吗?(男生又摇头。)
师:没吃过啊!太可惜了,这么近的距离。回头让爸妈买点儿尝尝。咱班有没有马村的?你来说一下马村梨的特征吧?
生:皮上很多点儿。点儿比较多。
师:颜色呢?
生:发黄。
师:嗯,发黄。这是外观,那么口感有什么特点?
生:甜。
师:特别的甜是吧?好。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学生还是不吭声)个大个小有没有特征?(不吭声)
【知道借班上课会很尴尬,并且 班级老师告诉我这个班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只愿意集体回答,所以专门在上课前两分钟进行谈话,告诉他们很喜欢他们的笑脸,并且说自己大学时候的导师就是尚庄的,只希望他们踊跃发言。可还是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下课后有老师说什么没吃过啊,就是不想说。思索:课前老师的交流谈话本为让学生活跃起来多发言,但是不是也给学生一种暗示呢?】
师:我呢离马村比较远,没办法见实物,就上网搜查了一下资料:济源马村梨有什么特征呢?显示的是以下几个:个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糖高。然后我就按照这六个特点到市场上去买去了。捡颜色黄的,皮薄的,一尝口感好的,汁多渣少特别甜的去买。可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同样一车梨中,有大有小。我按照个大的特征去挑却发现大的吃不了。咱中国人又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梨(离),然后我就想,个小的是不是马村梨呢?大家依据自己的常识判断一下,是不是?
生:是。
师:那么这个个大个小能不能成为挑选马村梨的标准?
生:不能。
师:其实刚才我跟大家的谈话的马村梨的话题,不知不觉咱们就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说明。【板书】咱们看,说,什么意思?说话介绍。明,明白。把话说明白。有一种文章,把事物或者道理说明白说清楚,这样的文章就叫做说明文。
师:那么我们刚才的谈话中,把马村梨的特征说明白了没?如果咱们把它的特征写下来,就是一篇短小的说明文。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说明对象。一篇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者事理就是说明对象。刚才咱们说明的马村梨特点时候说明对象是什么?
生:马村梨。
师:那么咱们再思考一下,要说明一个事物或者一个道理,咱们要抓住事物或者事理的什么?
生:特征。
师:就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刚才咱们分析的马村梨的六个词语中有一个不能作为特征,为什么?(生七嘴八舌)
师:所以,我们要抓事物的特征,就是所有事物都具备的共同点。【板书】
【导入到此结束。其实严格意义上我还是认为这节课是没有导入的。作为学生初中生涯的第一篇说明文,我将重点放在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特征上,用生活常识来和知识想衔接,使得新知识对他们来说不陌生,感觉目的还是达到了。而在评课环节,有老师说还可以让他们介绍离的大小,甜度糖分,用数字或者其他说明方式会对下面的讲解更有利。设计时候也想到了,但感觉大小不能作为标准来衡量,糖分和甜度又没有查到完整的科学数据,就没有实施。】
师:今天我们走进《中国石拱桥》一文。大家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一下,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应该是什么?
生:石拱桥。
生:中国石拱桥。
师:我听到了两个答案,到底是哪个?(生齐答中国石拱桥)
师:那么我们知道了说明对象之后,我们要知道它的什么?(学生翻看资料,要求合上。)
师:看黑板上的总结,我们应该来找说明对象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朗读课文,然后在原文中找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两点问题:一是学生资料书不离手,只要一分析课文内容就在资料书上查找,所以不得不提醒他们合上,并走到下面帮助他们合书。二是这个朗读到底需要不需要。作为一节公开课,让学生读了近五分钟,其实在自己班里讲的时候是默读的,但这个班学生不回答问题,好像都不张嘴,就想围他们创设一个张嘴的机会。但这在预习后的课堂上这样的设计确实很浪费时间很没有必要。】
师:读完了吧?请大家在课文中快速的寻找词语作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生1: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并且有悠久的历史。
师:在课文哪里?
生1:第二段和第三段。
师:两个特点,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者要补充的?
生2: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分布广泛,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成就惊人。
师:还有其他意见吗?(无人应答)我认为中国石拱桥有三个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说明对象特征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点,下面我们就为自己找的答案在原文中找理由,证明你的答案的正确性。看有没有同学帮老师也把理由找出来。
【这个环节预设时候知道将会有点困难,许多同学会把目标盯向课文最后的小姐:“结构巧,形式美,强度高”上,所以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学生思维从后面拉到前边。而对于手头有参考资料的学生来说,回答问题不够全面完全跑偏是没有想到的。所以当时有些意外,有些惊诧,更有些无措。不过好在我知道问题下放后会有无数答案,于是就想到让学生为自己的答案找理由,以发现她们思维问题。】
生1: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横跨在河流上。《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它有悠久的历史。
生2:第六段,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这说明了形式多样。第五段赵州桥桥长和卢沟桥桥长不一,说明了大小不一。
师:大家同意她的看法吗?(同意),好的,我们来看第六段这段话。(读段落)说的是谁的样子?师卢沟桥的样子还是石狮子的样子?(石狮子)而我们要找的是谁的共同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所有的中国石拱桥都必须有狮子?这个能不能作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师:再看第五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2米,中部略窄,宽9米。这说明石拱桥大小不一,是不是呢?
生3:这是说桥在横面上的……
生4:这是说桥的宽度和长度……
师:本科作者曾这样说桥:桥,就是放大的板凳。咱们现在就以课桌为例,给大家讲解桥。看课文,赵州桥全长50.82米,应该指什么?(长度),那么两端宽9.6米,应该指什么?(宽),中部略窄,只有九米,指的是哪里?(桥面的中间部分)这是不是指桥大小不一呢?所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不能作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那么中国石拱桥特征师什么呢?我刚才说我的建议是在刚才那个同学的两点之上加了个形式优美,为什么这样说呢?谁给老师找找依据?
生5: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师:嗯,很美。请大家读第一段。卧虹飞虹长虹卧波,是不是形式优美啊?所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三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板书】
【为答案找理由,才会使学生真正得到自己的知识。
一点意外,没想到生2的答案能够离谱到此种地步,更没想到学生们竟然赞同她的意见。使得我常用的要学生来反驳学生得出答案的方法不能使用。依然记得当时大脑飞速旋转,怎么引导?一是要学生分析到底写的是什么,二是用课桌做例子帮学生理解。后来反映效果还不错。
一点不足,中国石拱桥特点在前三段,先写石拱桥特征,然后是中国石拱桥特征,非常鲜明,要学生把前三段读一下答案就可以得出,这点有教师挖坑自己得出结论的嫌疑了。】
师:可能还有些同学嘀咕老师说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例子,看看中国石拱桥是不是具有这样共同特征。首先我们来读四五段,然后在原文中进行批注——这句话可以看出赵州桥具有形式优美的特征;这句话可以看出赵州桥具有结构坚固的特征……
师:起来后我们先读一下原句,然后再说一下它说明了赵州桥具有什么特征。
生6:赵州桥修建于公元……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说明了赵州桥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拱上加拱,桥身更美观,说明形式优美。
生7:全桥结构匀称,和周围景色……表现它形式优美。
师:大家往后面再读一句: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说明桥——形式优美。你看,赵州桥具有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那么作者在写特征的时候要用到一定的方法,就是咱们常听到的说明方法。那么这两段,作者为了说明赵州桥具有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首先用赵州桥做例子,这就是——举例子。【板书】
师:那么在举赵州桥做例子的时候还用了哪些方法呢?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呢?能不能说一下?例如我们先来看列数字。哪里用的是列数字?(生齐读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这样的数字说明有什么作用?为了说明什么?
生: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结构坚固。
师:还有其他说明方法吗?(生默然)
师:咱们看这段话:“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是什么?(引用)
师:到了说明文中,我们可以叫它引用说明,也可以叫做引用。数字说明也可以叫列数字。那么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呢?
生:突出它“形式优美”特征。
【在学习本课之前,老师已经把说明文有关知识印发给了他们,并且他们每人手头都有参考资料,说明方法也较为简单容易辨别,所以这个环节简略处理。】
师:好,我们看,说明方法的使用是为了什么?(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那么,赵州桥已经可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了,那么卢沟桥可以不写,可以不可以呢?为什么呢?大家速读六七八段,然后找到理由,为什么必须写卢沟桥?
师:卢沟桥和赵州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8:修建时间和长度,还有卢沟桥是联拱石桥。
师:修建时间和长度对中国石拱桥来说重要不?(重要)你觉得咱们马村有一座桥,咱们尚庄有一座桥,时间不重要,形式很重要。你能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座桥的样式吗?(师画赵州桥简笔,学生9画卢沟桥简笔)
师:11个拱,拱拱相连,中间有石墩。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如果作者举例子时候只说赵州桥,那联拱石桥能不能算作中国石拱桥了?所以我们举例子时候一定要举全面。
【这段对话最见功力浅薄,意思不通表达生涩。】
师:下面我们来看作者在写卢沟桥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生10:“每个石柱上都刻着不同形状的狮子,这些狮子有的……”这是打比方。
师:下面我读这段,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石刻狮子的样子,看能不能想出来。(范读)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用。外面花开了,我们要写它的颜色,香味。写一个人,要写他的眼睛头发衣服打扮。这种方式叫——描写。而在说明文中,不是主要用来细致的刻画一些事物,而是写事物的样子。这种说明方法叫做摹状貌。摹,描摹描写,状,形状,貌,外貌。把事物的形状外貌写下来,这在说明文中就叫做“摹状貌”。通过描写卢沟桥上石刻狮子的样子,我们就可以知道卢沟桥具有什么特点?(形式优美)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教给大家这些知识点,回顾一下。首先我们要写或者读一篇说明文,我们首先要知道说明对象是什么,然后要知道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接下来看的是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特征。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练习:你见过哪些笔?(生七嘴八舌圆珠笔水笔彩笔油画笔毛笔钢笔铅笔……)
生11:粉笔、钢笔、圆珠笔、铅笔、自动铅、彩笔、画笔、蜡笔……
师:还有电子笔。那么笔的作用是什么用的?有什么功能?
生:写字画画。
师:所以,笔是写字画画的工具。我们的说明对象是“笔”,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写字画画的工具。接下来我们怎么写呢?使用哪些说明方法呢?
生12:举例子。
师:我们在写书法时候分为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所以我们在举例子时候可以着重写两种笔,钢笔和毛笔。
生13:摹状貌,写毛笔的样子。
生14:列数字,笔的长度。
师:给你一个事物,就可以写说明文了。
【练习这个环节学生们表现还可以,气氛比较活跃。但遗憾的是总结能力太差,对于举例子举哪些例子不够清晰。】
?
总评:
细节之处水平见
接到实在不能再推却的送课下乡任务,心里极其忐忑。对于公开课如今我是有种十年被蛇咬的情愫的。在《背影》《信客》《中国石拱桥》中选择,心想还是选个最简单的吧,于是选了这篇说明文。而真正到了备课时候却又有些头大如斗,初中第一节说明文,讲透讲好何其难也!又想到那年骨干教师有效课堂上领导的评价,更是冷汗直流,为自己的冒失恼火不已。
课下来,感触很多。最糟糕的是在这样的课堂后是听不到真话的,也鲜有高水平评课建议。于是只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自评了。实录看完,问题还是很多的,最明显的还是对自己课堂细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很不满意。
1、课堂语言啰嗦生涩单薄,有时候有表意不清现象。
2、由于学生情况不熟悉,很多时候师生配合不是很好。
3、对于新知识讲解很清晰,但依然有急躁抢占学生思维时间现象。
4、课堂设计先讲赵州桥后讲卢沟桥还是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来讲更合适?怎样安排更流畅?
对于初中学生不爱回答问题有很多因素,我没有研究不敢发言,但除此外还有三个为什么,提出和大家商榷。
1、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上课一回答问题就想在资料书上找答案?
2、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上到初二了对比喻不清晰,全面提炼概括信息都做不到?
3、为什么学生回答错误答案时候没有其他人反驳大家都异口同声“是”“对”?
细节之处水平见,需要提高的还有很多,路还有很长,唯有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