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2 10: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
— 叶圣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逐步展开的说明方法,培养高度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本文逻辑顺序,品味准确严密精炼的说明语言。
3、领略苏州园林的风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特征逐步展开的说明方法,培养高度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二、欣赏美: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概括美: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你会怎么说?
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1、学生欣赏 2、交流展示
四、板书课题、作者。
五、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章中重点词语的音、形。(屏幕投影)
1、学生自学 2、交流展示
六、分析美: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勾画+思考+批注)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原文回答)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原文回答)
(3)、结合前两个问题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提示:归纳段意时可
联系第二段的总特征或联系每段的中心 句。)
1、学生自学 2、交流展示
七、探究美:精读语段,揣摩语言特点。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是什么意思?用在本文有什么作用?)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为什么?)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 “决不”可以吗?为什么?)
1、学生精读、思考 (可同桌讨论)、批注 2、交流展示
八、探究美:浏览课文,梳理说明顺序。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结合文章结构思考)
1、学生自学、思考 2、交流展示
九、训练美:默读语段,把握说明方法。
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给下面语段选出正确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1)、“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 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3)、“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 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
(4)、“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 画的一景。”( )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6)、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十、交流美:
本文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非常清楚。请学习这种写法,介绍你游览过的一处名胜古迹,200字左右。
十一:拓展延伸:
课后查找有关中国园林的图片、资料或文章,共同交流欣赏。
附:板书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对象
结构
说明 语言
顺序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