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诗词五首
标
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 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第一课时
饮酒
渔家傲
标
题
zhongguofeng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势,弃官归田。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作者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 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作者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背景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渔家傲》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背景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请在此输入正文
知识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如:《渔家傲》、《沁园春》、《水调歌头》、《望江南》等。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知识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读形式可多种:单人读,多人读,配乐读……
评的角度可多面:字音,节奏,情感……
你读我评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需提前收集筛选归纳整理
你问我答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1. 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2. 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
深入文本——合作与探究
饮酒
其五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
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深入文本——合作与探究
渔家傲
壹 《饮酒》这首诗,诗人是随心而写的,是触景而生的情,人在景中,景在人的活动中,人与景融为一体,悠闲的生活与优美的自然相得益彰,观景有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但要欣赏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还要学习作者那种远离名利纷争 ,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课
堂
小结
贰 《渔家傲》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课
堂
小结
背诵两首诗歌
当堂任务
(共21张PPT)
诗词五首
标
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 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复习检测
1.陶渊明, 著名诗人,名潜 ,字 ,浔阳柴桑人。其青年时曾任过小官,后罢官,归隐山林,从此不复出仕。其诗作清新朴实自然,世称 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2.《渔家傲》诗人 ,号 ,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 ”。
复习检测
3.《饮酒》一诗中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4.《渔家傲》中表达诗人希望能达到自己理想的诗句是 ,
。
第二课时
春望
雁门太守行
标
题
zhongguofeng
赤壁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湖北襄 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作者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李 贺(791—816),字长吉,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 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作者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诗最具现实意义和进步性的是论政议兵、忧时伤乱及抒发壮志的一类。当然也有反映城市生活、写景抒情等各种题材的作品。他那种不追逐时尚的创作精神在晚唐诗坛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遂有“歌行”一体。
知识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今陕西富县)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背景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分析,诗作可能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卫国的英雄。
背景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背景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读形式可多种:单人读,多人读,配乐读……
评的角度可多面:字音,节奏,情感……
你读我评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需提前收集筛选归纳整理
你问我答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1.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试对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简要的赏析。
深入文本——合作与探究
春望
1.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2.齐读全诗,用“我喜欢______,因为______”句式说话。
深入文本——合作与探究
雁门太守行
1.从后两句里找出一个减法算式来。
周瑜-东风=铜雀锁二乔
2. 根据刚才的减法算式推出一个加法算式出来?
周瑜+东风=二乔留吴
3. 杜牧通过咏这段历史,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什么感情呢?
我-机遇=壮志难酬;我+机遇=大展身手
4. “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以小见大
深入文本——合作与探究
赤壁
壹 《春望》一诗中,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他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总是能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广大黎民的苦痛,他总是坎坷不幸的,但他也总是令人敬仰的!他的生活总在苦难的谷底,但他的思想永在巍峨的巅峰!
课
堂
小结
贰 《雁门太守行》中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
课
堂
小结
叁 《赤壁》一诗中诗人借赤壁之战的成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课
堂
小结
背诵三首诗歌
当堂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