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作业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作业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1 11:40:25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
【教材分析】
《诗词五首》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抒情言志的特点。这五首诗词,集壮景、豪情、美言于一体,都是抒情言志的佳作。诗人们或结庐人境,东篱采菊,或赏花观鸟,咏春悲时,或报君黄金,出征塞外,或以假托真,借古抒怀,亦或星河欲转,梦回帝所。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传达着诗人们的精神追求。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借助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 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预习提示】
1. 本课所选诗词的作者及其作品,也许有你不太熟悉的,查找相关资料,以帮助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这五首作品,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词,反复朗读,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第一课时 饮酒 渔家傲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位大诗人的心灵吧!
二、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一)交流作者
示例: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势,弃官归田。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 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二)交流背景
示例: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2. 《渔家傲》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三)知识互通(着重于文体)
示例:1.古体诗
2.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如:《渔家傲》、《沁园春》、《水调歌头》、《望江南》等。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教师适当补白。
(四)你读我评
读形式可多种:单人读,多人读,配乐读……
评的角度可多面:字音,节奏,情感……
(五)你问我答(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需提前收集筛选归纳整理)
示例:1.解释词语
①尔:如此,这样。
②相与:相伴。
③殷勤:情意恳切。
④嗟:叹息,慨叹。
⑤空:徒然。……
2.句子翻译
示例: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②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3.问题清单
示例: ①《饮酒》一诗中诗人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②“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怎样的境界?……
三、深入文本——合作与探究
《饮酒》(其五)
1. 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2. 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诗的结构上,这两句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也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中,让读者去体悟,去咀嚼。
《渔家傲》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
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彩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比拟(拟人)。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四、课堂小结
1.《饮酒》这首诗,诗人是随心而写的,是触景而生的情,人在景中,景在人的活动中,人与景融为一体,悠闲的生活与优美的自然相得益彰,观景有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但要欣赏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还要学习作者那种远离名利纷争 ,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2.《渔家傲》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五、当堂背诵
六、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渔家傲》借助梦境 想象更富



5



诗词五首
【教材分析】
《诗词五首》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抒情言志的特点。这五首诗词,集壮景、豪情、美言于一体,都是抒情言志的佳作。诗人们或结庐人境,东篱采菊,或赏花观鸟,咏春悲时,或报君黄金,出征塞外,或以假托真,借古抒怀,亦或星河欲转,梦回帝所。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传达着诗人们的精神追求。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借助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 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预习提示】
1. 本课所选诗词的作者及其作品,也许有你不太熟悉的,查找相关资料,以帮助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这五首作品,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词,反复朗读,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第二课时 春望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陶渊明, 著名诗人,名潜 ,字 ,浔阳柴桑人。其青年时曾任过小官,后罢官,归隐山林,从此不复出仕。其诗作清新朴实自然,世称 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2.《渔家傲》诗人 ,号 ,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 ”。
3.《饮酒》一诗中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4.《渔家傲》中表达诗人希望能达到自己理想的诗句是 ,

二、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一)交流作者
示例:1.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李贺(791—816),字长吉,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3.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诗最具现实意义和进步性的是论政议兵、忧时伤乱及抒发壮志的一类。当然也有反映城市生活、写景抒情等各种题材的作品。他那种不追逐时尚的创作精神在晚唐诗坛是难能可贵的。
点拨:三位都是唐代诗人,但所作诗歌文体不同。
(二)知识互通(着重于文体)
示例:1.律诗(与第三单元所学诗歌联系起来)
2.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遂有“歌行”一体。
3.绝句
(三)交流背景
示例:1. 《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今陕西富县)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2.《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分析,诗作可能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卫国的英雄。
3.《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教师适当补白。
(四)你读我评
读形式可多种:单人读,多人读,配乐读……
评的角度可多面:字音,节奏,情感……
(五)你问我答(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需提前收集筛选归纳整理)
示例:1.解释词语
①城:长安城。
②草木深:草木丛生。
③时:时事,时局。
④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⑤角:军中号角。
⑥将:拿,取。
⑦东风:春风
……
2.句子翻译
示例: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3.问题清单
示例: ①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②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
③ “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
三、深入文本——合作与探究
《春望》
1. 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3. 试对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简要的赏析。
诗人睹物伤怀,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啼叫, 也禁不住魂悸心惊。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用来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移情、借景抒情
《雁门太守行》
1.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①教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②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③这是一首抒情言志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2. 齐读全诗,用“我喜欢______,因为______”句式说话。
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相互交流并试说。
示例:①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它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修辞角度)
②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压”字,一字传神,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困难。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关键词)
③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因为它勾画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内容)
《赤壁》
1.从后两句里找出一个减法算式来。
 周瑜-东风=铜雀锁二乔 
2. 根据刚才的减法算式推出一个加法算式出来?
周瑜+东风=二乔留吴
3.有了“东风”这个条件,就是周瑜的功成名就啊。这首诗是首绝句,绝句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叙事,后两句抒情或议论。那么杜牧通过咏这段历史,对了,这是一首咏史诗,就是借历史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诗,作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什么感情呢? 
 我-机遇=壮志难酬;我+机遇=大展身手 不是我不能成功,而是我缺乏机遇。  
  给我机遇,我一定能够成功。 
4. “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四、课堂小结
《春望》一诗中,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他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总是能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广大黎民的苦痛,他总是坎坷不幸的,但他也总是令人敬仰的!他的生活总在苦难的谷底,但他的思想永在巍峨的巅峰!《雁门太守行》中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赤壁》一诗中诗人借赤壁之战的成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五、当堂背诵
六、板书设计
《春望》移情于景 借景抒情
《雁门太守行》工于设色
《赤壁》以小见大




7



作业
巩固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帆( )  殷勤( )  嗟( )  谩( )?
烽( ) 抵( ) 搔( ) 簪( )
2. 陶渊明(约365—427),字 ,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 ,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3.春望 作者 ,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其人被誉“ ”,其诗被誉为“ ”。
4.杜牧 代诗人,字 ,号 ,人称“小杜”,和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史载杜牧胸怀大志,知军事、好议兵,曾为《孙子兵法》作注。
5.李清照(1084—约1155),号 ,山东省济南人。 代女词人, 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 》辑本。?
6.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7.《饮酒》(其五)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
8.《饮酒》(其五)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9.《饮酒》(其五)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10、《春望》中“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 。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11、《春望》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 ,???????????的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抵万金”言???????。
12. 《春望》“搔”通过?????????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之情。
13、《春望》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写到? ????????。
14.《雁门太守行》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和比喻,渲染???????????一个“压”字,把敌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借日光显示?????????。
颔联从听觉和??????????两方面渲染?????????。
颈联写???????????????????????????????的场面。
尾联引用写出将士?????????????????????????????。
15. 《赤壁》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16. 《渔家傲》中最能体现李清照豪放风格的句子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思考探究
(一)(2016.湖北黄冈)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②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雄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境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镇,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链中加点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作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乡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山东泰安)阅读《武陵春》一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④春尚好,也拟⑤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⑥,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1.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2.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3.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2016.甘肃武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也有可能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1——5略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0.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11.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 战祸之长, 家书难得
12.细节描写 忧国思家
13.望,国都,草木,花鸟
14. 夸张。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 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守军威武雄壮。
视觉 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援军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典故 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15.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16.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课后能力提升
(一)1.B 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如三、四两句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据此分析,B项的陈述有误。
2.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二)1.A 解析:“日晚倦梳头”中“倦”字写出了诗人思念丈夫,导致内心痛苦,感伤,不愿再去梳妆打扮。只有A项是正确的。
2.B 解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写出了作者愁浓似海,不可估测,却又没有正面写愁,而用有形的舟载不动无形的愁来反衬愁的无穷无尽。因此B项正确。
3.C 解析:A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花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都为之落泪惊心。B项,“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诗人写高楼见花而伤心。D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面上是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表达了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这个词语用来比喻人憔悴,暗示相思之情。在这里只有C项与其相近。
(三)1.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2.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