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拓展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诗词五首》拓展阅读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3 09:59:22

文档简介

古剑篇
郭震
君不见昆吾【注】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
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剑柄上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
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庆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
D.结尾四句既写古剑中途遭抛弃、沉沦古狱旁的不幸遭遇,又用反问句表达了乐观、坚定和自信:虽然被埋没无所用,但非凡的光焰仍能照亮夜空。
E.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吐露愤懑不平之气,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
2.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B D(B“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错,错彩镂金是一种工艺;D项“乐观、坚定和自信”不全面,其中也有愤懑不平。)
2.经受磨砺,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历经磨砺,具备优良素质。风采卓越,品格优良: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以为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侠义的品格。遭逢不幸,怀才不遇: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被人用的不幸遭遇。怀抱理想,自信坚定: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春日访山人
【唐】戴叔伦
远访山中客,分泉漫煮茶。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1.诗中能反映作者和山人深厚情谊的两个词语是_ ▲ 和 ▲ 。
2.赏析后两联的表达手法。
参考答案
1.相携,共惜(每空1分)
2.(1)用了借景抒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用“残雨,落花”来写暮春之景和快乐之情:
(2)用“候门童子问”到谁家游乐这个实境,虚写出返家后作者内心的轻快;
(3)炼字,“逢”与“见”二字来突出心理细节,表现作者的随性和闲适。(“手法”1分 具体分析2分,任选其中两点作答)

江 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注】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起笔照应标题,交代了作者在一个温暖的天气里游览江亭、吟诗望远,自然引出后文的内容。
B.诗人运用王羲之“坦腹”的典故,除了写出自己舒身仰卧、坦露胸腹的状态,更是为了显示自己才华卓异。
C.颔联写诗人观水望云,俯仰之间,动静相衬,与“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王维的宁静内心高度吻合。
D.颈联运用叠词将晚春的寂寂、万物的欣欣向荣传神显现,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尾联有版本作“故乡归未得,排闷强裁诗”,看似跳跃,其实与前文有内在的衔接,也未为不可。
2.本诗貌似闲适,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CB项“更旨在表明自己才华卓异”错误。C项颔联诗人的内心感受与王维这句诗中不同。
2.①颔联写诗人无意与流水相争而愿与白云一起悠闲,看似恬淡,实则写出了诗人原有的满腔抱负及竞争之心。只因流水缓缓、白云悠悠,并因客观形势才暂缓入世之心。②颈联融情入景,写出内心的寂寞,众荣独瘁的悲凉。③尾联更是通过皱眉的神态将自己对江东战事的关切、忧虑时局的苦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石 湖
文征明
石湖[注]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
[注]石湖:苏州一带最有味道的风景区,旁有茶磨岭,越来溪流入湖中。《夜乌栖》即《乌夜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以乌鹊夜栖反衬人生无着落之感。
1.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颔两联,动静结合,虚实相济,视角转换间,颇能呈现诗人流连春日山水,一副沉醉其中之态。
B.此诗中没有浓重的色彩,也未具体描摹声音,这也正是此诗的“清丽”所在。
C.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失,诗人在观景之中也不由得想起悠悠往事。
D.凉风起,日西斜,江波秋月,尽是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所遇,内心始终宁静如一。
E.诗人自赏石湖秀美的景致,望见湖面月影便也想起此月与去年秋月一般无二,其中也流露出对时光转瞬即逝的感慨。
2.请简要分析首联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A,2分;D,3分(A“虚实相济”,首、颔两联都是眼前所见实景;D秋月是虚写,非眼见)
2.(6分。乐景衬哀情,也可以。)
示例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也可)(2分)
首联所写的是:诗人远望石湖,湖中是水汽缭绕(烟波浩渺),雾气迷茫,岸边花儿绽放,花丛之中鸟儿啼叫声不断。(2分)
描写出石湖一派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此处春景的喜爱。(2分)
示例2:乐景衬哀情。(2分)
首联所写的是:诗人远望石湖,湖中是水汽缭绕(烟波浩渺),雾气迷茫,岸边花儿绽放,花丛之中鸟儿啼叫声不断。(2分)
作者借此处的无限春光(勃勃生机)来衬托自己慨叹时光流逝、人生无所着落之怨。(2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出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沉醉自然、厌弃俗世的志趣。
2.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过 碛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日“过碛”既指出了事件,也点出诗人此时无奈的心情。
B.“四望云天直下低”写出了云天低垂,体现了人的压抑之态。
C.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绝句,诗的偶句押韵,内容上两两相对。
D.“行到安西更向西”写出了路途遥远,作者的叹息寓于其中。
E.本诗用荒漠凄凉之景体现行客心情迷茫,无所归依的心绪。
2.本诗在刻画边塞景象时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C
解析:A项“点出诗人此时无奈的心情”错误,诗题没有点出诗人的心绪。C项“内容上两两相对”错误,这里没有相对。(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得5分)
2.参考答案:虚实相生。一、二两句实写看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暗示出边城的不安恐怖;三、四两句写耳闻的行程远景,是虚写,将诗人行程的疲意化于路途的遥远难达的叹息之中。描写远近结合。一、二句写黄沙荒漠,苍穹低垂,云天似乎触手可及,是近景。三、四句写天地无尽头,是远景。夸张,诗的二、三句写云天低垂,低与地连,伸手可及;沙漠无边,远望中云天四垂,地外有地,天外有天,以见天地之未“尽”。这种夸张,形象逼真可感,表现了诗人所看到的独特景色以及独特的感受,让人叹息。(每点2分)
长歌行(节选)
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注】,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注】安期生:传说为古代仙人,卖药东海边。秦始皇曾派人入海访求安期生,未至蓬莱山,遇风波而返。李西平:唐德宗名将李晟,曾率军从叛臣朱泚手中收复长安,迎德宗回京,因功封为西平郡王。
1.本诗用了安期生和李西平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前两句充满浪漫情调,诗人将入海骑鲸视为人生一大快事,显得气概非凡。
B.谈到生平抱负,诗人坦言自己并不想做安期生那样的神仙,认为那是游戏人生。
C.用李西平事十分贴切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晟收复长安一样,收复旧都汴京。
D.陆游推重李晟,因为他博功名、封侯王,这正是陆游一生不懈追求的崇髙目标。
E.骑鲸入海与破敌收京相比,前者只是陪衬,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
2.后四句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D解析:B诗人想做安期生那样的神仙,“不作”的意思是“如果不作”,从“犹当”可见前者也是理想。D陆游一生追求的目标不是博功名、封侯王,从“手枭逆贼淸旧京” 可见,收复失地,杀敌报国才是他人生志愿。
2.功业未就,年华垂老的悲慨。“金印煌煌”与“白发种种”对比强烈,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未酬,而年过半百,壮士垂暮,平生理想似乎愈离愈远了。
投闲置散,髀肉复生的痛苦。卧于古寺,傍守僧窗,不能上马杀敌,只能无聊地躺着,默送夕阳,这是作为爱国志士感到痛苦和无聊的。(每点3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