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教案+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3.5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教案+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4 15:06:38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科八年级上册
《钱唐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内容。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4、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描写哪里的美景呢?对,西湖。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动人的、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钱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二、文学常识积累
1、简介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喜爱的感情。
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3.有关古诗的知识: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称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可分为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三、初读诗,知诗意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2、视频朗读,注意节奏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自由吟读,读出韵律
找出这首诗的韵脚:西、低、泥、蹄、堤
4、齐读诗歌
5、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地点:钱塘湖 季节:春 事情:骑马游行
6、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
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
7、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四、再读诗,赏美景
1、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因为是“早莺”,而且只有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
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的?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春水淙淙;
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
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
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
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五、品读诗,赏妙笔
(一)品读首联
首联是如何紧扣标题来写的?即首联中的哪些词语能够与标题中的词语对应?
预设:孤山寺、贾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紧扣“钱塘湖”
水面初平和云脚低, 紧扣“春”
从“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边走边看,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边,明白作者出游的行踪,紧扣“行”。
(二)品读颔联和颈联
1、作者在春天来到西湖,从孤山寺出发,经过贾公亭,作者放眼望去,春水初涨,与堤岸齐平,浮云低垂,同湖面相连。那么,除了水面和云脚以外,作者还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早莺和新燕都属于--动物,乱花和浅草都属于--植物,莺是春天的歌者,燕是春天的信使,还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新生的草,这又是作者看到的初春的一番美丽景象。颔联中的“争”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争”和“啄”通过动物的情态和动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这两个字要重读。
2、挑战白居易,我们把颔联和颈联七言改为五言,看行不行,怎么改? 请你针对某一种改法说一说不能改的理由。
预设: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莺争暖树,家燕啄春泥。
预设:花欲迷人眼,草能没马蹄。
乱花欲迷眼,浅草能没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预设:1.颔联中的“几处”,“谁家”去掉后,可以理解为“处处”、“家家”,不能更好体现“初春”之景。同理,去掉“早”和“新”也一样。
2.颈联中的“乱”字写出的是诗人边走边看,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的“行”字;而草刚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去掉后不符合诗意。
3. “渐欲”是“渐渐就要”的意思,强调一个动态过程;“才能”是“刚刚能够”的意思,强调程度,这两个词也恰好描绘的西湖初春的景象,让人想到过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姹紫嫣红开遍,呈现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热闹景象。
4.至于去掉“人”和“马”,唐朝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上轻快地走,人的心情自然也感到舒适,加上如此的美景,不禁让人联想到真是“踏花归去马蹄香啊!况且删掉“人“和“马”,就让整首诗缺乏了画面感。
由此,我们发现,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历程,让人遐想,引人深思。虽然我们挑战失败,但也让我们明白:在读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概而过,很难发现其中的韵味,只有仔细推敲,用心品味,让诗歌浸润心灵,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炼字,才会浮现“著一字而意境全出”的画面。
(三)品读尾联
通过刚才的分析,前三联写的都是“初春”之景。我们经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肯定包含有抒情,那试想你是白居易,在一个最美的季节,来到美丽的西湖,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喜悦)那作者的心情是否和你猜想的一样呢?你从哪一联知道的--尾联
尾联中有一个字说明了他的感情?(“爱”)
作者最喜爱的是不是刚才看到的景物?不是。最喜爱--白沙提。
诗人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提,最流连忘返的就是“白沙堤”,写到这,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白沙提有什么好? “白沙堤”到底怎样美,我们不知道,作者也不再写,留下含蓄的结尾让我们去回味和想象,这也是诗歌的精妙之处。
3、有感情地朗读
4、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
六、精读诗,悟诗情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3、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七、写一写,抒诗情
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钱塘湖春行
首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颔联: 。
颈联: 。
尾联: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荫,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颔联: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颈联: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渐渐的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前行的马蹄。
八、强记忆,享诗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九、中考链接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最爱”
2、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
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4、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6、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7.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8.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2张PPT)
部编八年级上



三单元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同学们,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描写哪里的美景呢?对,西湖。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动人的、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钱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文学常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简介作者
文学常识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喜爱的感情。
2、写作背景
文学常识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称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可分为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3.有关古诗的知识:
初读诗知诗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zhuó


初读诗知诗意
视频朗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自由吟读,读出韵律
找出这首诗的韵脚:西、低、泥、蹄、堤
初读诗知诗意
4、齐读诗歌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初读诗知诗意
孤山寺—( )—( )—白沙堤
5、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地点: 季节: 事情:
6、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
钱塘湖

骑马游行
贾亭
湖东
初读诗知诗意
初读诗知诗意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
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
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
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译文: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
春泥,春花,春草。
再读诗赏美景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再读诗赏美景
2、诗中所写的景物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写的是早春:
因为是“早莺”,而且只有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
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品读诗赏妙笔
首联是如何紧扣标题来写的?即首联中的哪些词语能够与标题中的词语对应?
孤山寺、贾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紧扣“钱塘湖”;
水面初平和云脚低, 紧扣“春”;
从“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边走边看,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边,明白作者出游的行踪,紧扣“行”。
(一)品读首联
1、作者在春天来到西湖,从孤山寺出发,经过贾公亭,作者放眼望去,春水初涨,与堤岸齐平,浮云低垂,同湖面相连。那么,除了水面和云脚以外,作者还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早莺和新燕:动物 莺是春天的歌者,燕是春天的信使 初春
乱花和浅草:植物 花是大地的艳装,草是马儿的粮食 景象
“争”: 拟人,“争”和“啄” 动作:春天的生机勃勃。
品读诗赏妙笔
(二)品读颔联和颈联
2、挑战白居易,我们把颔联和颈联七言改为五言,看行不行,怎么改? 请你针对某一种改法说一说不能改的理由。
颔联:

颈联:
品读诗赏妙笔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莺争暖树,家燕啄春泥。
花欲迷人眼,草能没马蹄。
乱花欲迷眼,浅草能没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1、颔联中的“几处”,“谁家”去掉后,可以理解为“处处”、“家家”,不能更好体现“初春”之景。同理,去掉“早”和“新”也一样。
品读诗赏妙笔
2、颈联中的“乱”字写出的是诗人边走边看,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的“行”字;而草刚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去掉后不符合诗意。
品读诗赏妙笔
3、“渐欲”是“渐渐就要”的意思,强调一个动态过程;“才能”是“刚刚能够”的意思,强调程度,这两个词也恰好描绘的西湖初春的景象,让人想到过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姹紫嫣红,呈现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热闹景象。
品读诗赏妙笔
4、至于去掉“人”和“马”,唐朝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上轻快地走,人的心情自然也感到舒适,加上如此的美景,不禁让人联想到真是“踏花归去马蹄香啊!况且删掉“人“和“马”,就让整首诗缺乏了画面感。
品读诗赏妙笔
由此,我们发现,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历程,让人遐想,引人深思。虽然我们挑战失败,但也让我们明白:在读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概而过,很难发现其中的韵味,只有仔细推敲,用心品味,让诗歌浸润心灵,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炼字,才会浮现“著一字而意境全出”的画面。
品读诗赏妙笔
通过刚才的分析,前三联写的都是“初春”之景。我们经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肯定包含有抒情,那试想你是白居易,在一个最美的季节,来到美丽的西湖,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作者的心情是否和你猜想的一样呢?你从哪一联知道的 ?
品读诗赏妙笔
(三)品读尾联
(喜悦)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中有一个字说明了他的感情?
“爱”
作者最喜爱的是不是刚才看到的景物?
不是。最喜爱--白沙提。
诗人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提,最流连忘返的就是“白沙堤”,写到这,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白沙提有什么好? “白沙堤”到底怎样美,我们不知道,作者也不再写,留下含蓄的结尾让我们去回味和想象,这也是诗歌的精妙之处。
品读诗赏妙笔
3、有感情地朗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品读诗赏妙笔
4、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品读诗赏妙笔
精读诗悟诗情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精读诗悟诗情
3、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精读诗悟诗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东坡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写一写领略诗之美
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钱塘湖春行
首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颔联:
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钱塘湖春行



尾联: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荫,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渐渐的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前行的马蹄。
颈联:
写一写领略诗之美
背一背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中考链接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2、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
“最爱”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3、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
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中考链接
4、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中考链接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中考链接
6、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中考链接
C
7.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中考链接
D
8.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中考链接
C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中考链接
D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中考链接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