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野先生》第2课时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藤野先生》第2课时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5 10:25: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品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析多余之笔,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慢慢拾起细细品味,就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先生心头的“藤野之花”。
二、初识先生
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展示:
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第37自然段(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伟大”这一段是鲁迅先生情感的升华,是对藤野先生难忘原因的总结。请读倒数第2段。
(生再读第37自然段)
写人离不开事件,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他的鼓励和教诲的?请看第二个问题: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上节课已经有讨论:
1、藤野先生给鲁迅改作业,非常认真
2、藤野先生向“我”打听中国女人裹脚,为“我”改解剖图
3、藤野先生问“我”是否怕鬼。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呢?
4、关心鲁迅的实习情况
(师小结,课件展示:添改讲义、了解裹脚、关心实习、改解剖图)
三、品读镜头
这些事不是写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平凡细碎的琐事,这些平凡小事在鲁迅的记忆中,定格成一个个难忘的镜头。让我们深情朗读,并从中体会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咱们以品读镜头的方式来学习第6到第23段。
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我品读的镜头是:“ 。”先生,您 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的 品质
1、我品读的镜头:“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2、我品读的也是批改讲义:“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从中我读出的是藤野先生治学严谨的师者风范
(生齐读该段)
3、我品读的镜头:“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先生,您改解剖图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治学严谨、严格认真的品质
4、我品读的镜头:“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先生,您关心实习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正直热忱、关爱学生的品质
5、我品读的镜头是:“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先生,您了解女人裹脚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求真务实的品质
读得很动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读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感激,那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语言描写
6、我品读的镜头是:“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通过这段外貌描写,我觉得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很俭朴的人。
那我们所感受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是通过什么方法概括出来的呢?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了解裹脚---求真务实
关心实习---关爱学生
改解剖图---正直热忱
(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四、析多余之笔
(屏幕上显示)
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朗读课文第1段,回答问题:
1“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的失望情绪。
2、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写?——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可以画出他们的灵魂。  
3、“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一旦维新失败,还可把辫子放下来,表示是“保皇派”。
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  
4、“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夸张、比喻。有嘲讽意味。
5、“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6、“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7、“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鉴”是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有讽刺作用。
 “鉴” 原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镜子。
8、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A、第1到第5段,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这是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铺垫。正面衬托藤野先生的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B、既然开头几段中写在仙台所受的优待是正面衬托,那么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匿名信事件)就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而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这些情节体现了当时弱国的软弱和腐朽已经影响到了青年留学生和许多国人,而鲁迅作为一个弱国的弱民,在那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上进心,这些固然离不开鲁迅的爱国情怀,也离不开藤野先生一直以来对鲁迅的激励和希望,这实则是从另一个侧面烘托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可贵品格?
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可以说,藤野先生的出现是鲁迅日本留学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亮色之一,这也是他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的原因。另外,这些情节还客观再现了鲁迅的爱国主义感情,再现了鲁迅当时真实的心路历程,所以绝不是多余之笔。文章第29段就集中体现出了鲁迅的情感。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投影显示)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读出了辛酸和愤慨)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他们认为鲁迅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上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预先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这句话表达了鲁迅极为愤慨的感情。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中国人”指:
被枪毙的中国人 围观的中国人 “我”
“难怪他们疑惑”的“他们”是: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拍掌欢呼起来”的“他们”是: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们”是: 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呜呼,无法可想”是对国民愚昧落后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指弃医从文
“变化”的原因是: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靠文艺。
以上内容,实则恰恰反映了对藤野先生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如果说藤野先生改讲义等事件体现的是师德(出示上联),那么这些看似闲笔实则不闲的情节体现的却是人格(出示下联)这是一个强国国民对弱国弱民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国家,甚至超越了种族的关心和热望,我们看到这位尊重客观事实、有着健康晴朗的人格的老师,外表枯瘦但内心却有着充沛情感的老师,的确让人难忘。 (同步投影显示)
上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
下联: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横批:师恩难忘
五、盼重逢,续经典
鲁迅先生的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细节中的卓越,这么好的老师,鲁迅肯定盼望重逢,让我们朝花夕拾,再续经典。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展示学生作品(例):
1、先生,您当年能抛开狭隘的民族偏见,对我这个来自弱国的弱民,给予了如此多的关怀,您是我所认为我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对于当年我弃医从文,望您能够谅解。
2、先生,虽然我没有从事医学,但我却在唤醒国民的灵魂,改变他们的精神,这远比医治身体更重要。但是先生,当年您给予我的尊重和关怀,教给我的正直和热忱、严谨和务实,却一直影响着我,师恩难忘!
……
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认识了生活俭朴、认真负责、严谨求实、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他就像一朵梅花,不仅烙印在鲁迅心中,也烙印在我们心中。
六、反馈练习
一、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只不过”的意思
——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失望情绪。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
—— 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4、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二、对本课,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9张PPT)
语文R版 八年级上
第二课时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细细检点慢慢品味,就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先生心头的“藤野之花”。
激情导入

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初识先生
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展示: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初识先生
初识先生
“伟大”
“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
“热心的希望”
“不倦的教诲”
“时时记起他”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我品读的镜头是:“ 。”先生,您 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的 品质。
品读镜头
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关爱弱国学生
品读镜头




品读镜头




品读镜头
品读镜头
生活俭朴
外貌描写
品读镜头
添改讲义---

改解剖图---

关心实习---

了解裹脚---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穿旧外套---
认真负责
求真务实
关爱学生
正直热忱
生活俭朴
品读镜头
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析多余之笔
“只不过”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的失望情绪。
析多余之笔
——“盘着大辫子”
——有无辫子: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
活画出他们丑陋的灵魂。       
析多余之笔
——留着辫子:效忠清王朝,思想腐朽
——辫子盘在头顶:追求时髦
——辫子盘在头顶:“维新派”
——把辫子放下来:“保皇派”
3、“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析多余之笔
4、“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夸张、比喻。有嘲讽意味。
析多余之笔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6、“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析多余之笔
7、“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鉴”是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有讽刺作用。
 “鉴”,原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镜子。
析多余之笔
—— 鲁迅:“科学救国”

—— “清国留学生”
8、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白天逛公园
晚上学跳舞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析多余之笔
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赏樱花
学跳舞
日暮里和水户
享优待
缘由
动机
铺垫




析多余之笔
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匿名信事件 ——
看电影事件 ——
爱 国
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析多余之笔
匿名信事件
反面衬托
看电影事件
直接原因
正直热忱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析多余之笔
析多余之笔
  
这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他们认为鲁迅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上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预先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这句话表达了鲁迅极为愤慨的感情。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中国人”指:
被枪毙的中国人
围观的中国人
“我”
析多余之笔
“难怪他们疑惑”的“他们”是:

“他们拍掌欢呼起来”的“他们”是: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们”是:
日本“爱国青年”
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日本“爱国青年”
析多余之笔
“呜呼,无法可想”是对国民
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
愚昧落后
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析多余之笔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指     。
“变化”指     。
“变化”的原因是:
弃医从文
 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靠文艺。
学医救国
析多余之笔
析多余之笔
师 恩 难 忘
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
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鲁迅先生的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细节中的卓越,这么好的老师,鲁迅肯定盼望重逢,让我们朝花夕拾,再续经典。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先生,您当年能抛开狭隘的民族偏见,对我这个来自弱国的弱民,给予了如此多的关怀,您是我所认为我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对于当年我弃医从文,望您能够谅解。
盼重逢续经典
先生,虽然我没有从事医学,但我却在唤醒国民的灵魂,改变他们的精神,这远比医治身体更重要。但是先生,当年您给予我的尊重和关怀,教给我的正直和热忱、严谨和务实,却一直影响着我,师恩难忘!
盼重逢续经典
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认识了生活俭朴、认真负责、严谨求实、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他就像一朵梅花,不仅烙印在鲁迅心中,也烙印在我们心中。
盼重逢续经典
一、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失望情绪。
反馈练习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 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
反馈练习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反馈练习
4、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反馈练习
二、对本课,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反馈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