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16 09: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生物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血细胞
草履虫

O2
营养



CO2
废物
所用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
1.单细胞生物

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生物

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 浆
组织液
淋 巴

概念
成分
分类

细胞内液(2/3)


细胞外液(1/3)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的组成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直接的生活环境是血浆
组织液——组织细胞间隙液,
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淋巴: 人体内三种主要的免疫细胞(淋巴管)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相互渗透



单向渗透

回流



细胞外液
体液
几种细胞的具体生活环境
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组织细胞(如肝细胞)
细胞外液
血浆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液
血浆和淋巴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的化学组成
水:在血浆中占90-92%.
无机离子:Na+.K+.Cl-的量较多.
气体:以O2和CO2最为重要。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 维生素等.
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细胞代谢废物:除CO2外,还有尿素.尿酸等.

细胞外液的成分——盐溶液
组织液、淋巴
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生活于其中的细胞 血细胞 绝大多数体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来源 ①血浆渗透出毛细血管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


小结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所含成分 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者之间形成关系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毛细血管动脉端
毛细血管静脉端


毛细淋巴管
锁骨下静脉
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外环境是个体所生活的外界环境。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内的血浆 D.膀胱内的尿液

2.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液体是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C
D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C
练习3关系式
4.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内环境成分之间关系
的是:
A. 血浆 → 组织液 → 淋巴


B. 血液 → 组织液 淋巴


C. 血浆 → 组织液 → 淋巴


D. 血浆 → 组织液 → 淋巴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缓冲液的作用
——影响酶的活性
—— 与微粒的数目有关
(吸水能力)
1.渗透压的概念:
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1)渗透压
(血浆为770KPa)
用渗透压原理解释
例:质壁分离现象、
生理盐水的作用、
组织水肿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加
血浆蛋白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细胞代谢产物大量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组织细胞
(2)酸碱度
血液酸碱度在缓冲物质(如 H2CO3/NaHCO3 )的调节下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
( 7.35~7.45 )
剧烈运动时血浆pH的调节: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H2O+CO2
碳酸钠进入血液时血浆pH的调节:
NaCO3 + H2CO3 NaHCO3

由肺将CO2排出

由肾脏排出

(3)温度
(37℃左右)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外界环境

内环境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食物

O2
循环系统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内环境
体 内 细 胞
代谢终产物CO2
O2
营养物质
(尿液)
(汗液)
CO2

废物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直接与哪些系统有联系?
呼吸系统
肺部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间
气体交换
泌尿系统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 人体有用的物质,如绝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外界环境


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
淋巴)


细胞


氧气
二氧化碳
养料
代谢废物
养料
二氧化碳
氧气
代谢废物
总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是人体实现物质交换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总结
1.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的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的系统是( )
A.消化系统 B.循环系统
C.呼吸系统 D.泌尿系统
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B
C
3.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利尿排水应静脉输
送的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A.复合氨基酸 B.葡萄糖
C.无机盐 D.血浆蛋白

D
训练1、2
D
4.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
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各级动脉和静脉
C.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A、B、C、D、E各代表什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