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愚公移山》常考知识盘点及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3《愚公移山》常考知识盘点及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6 08: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愚公移山》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列子
列子(约前450~前375),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2)《列子》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2.文章中心概括
《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本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有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3.写作特点
(1)浓郁的神话色彩。
(2)善于运用对比和烘托的写法。有愚公和智叟的对比,也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开头写二山之高大,中间写路程之遥远,结尾写操蛇神之“惧”和天帝之“感”,都有力的烘托了愚公。
(3)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①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②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③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④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⑤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2)古今异义
①河阳之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②河阳之北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③达于汉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手指

④指通豫南
古义:直,一直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⑤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⑥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⑦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⑧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⑨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⑩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虽我之死
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惧其不已也
古义:止 今义:已经
?无陇断焉
古义:山川阻隔 今义:把持独占
?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什么,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3)一词多义
①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②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③之:出入之迂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
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人称代词,他们)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人称代词,他)
④其: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帝感其诚(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⑤而: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
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
聚室而谋(表顺承)
而山不加增(表转折)
⑥于:达于汉阴(介词,到)
告之于帝(介词,向)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面山而居
面:原意为脸面,文中指面朝,面对着
②名词用作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原意为用来盛东西和簸粮食的器具,文中指用箕畚装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原意为险要的,文中指险峻的大山
(5)重要句子翻译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北山有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大山居住。?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他苦于山区北边的阻塞,进出都要绕远路?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文: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⑤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译文: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⑦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⑧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⑨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译文: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但山不会增高加大,哪愁挖不平呢?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6)问题探究
①具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
答:是克服困难的精神。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发展变化的眼光。
②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答: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③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
④你觉得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见卓识的令人尊敬的智者。
⑤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
⑥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⑦愚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答: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⑧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答: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就必须有愚公精神和气魄,才能解决这些困难。


典型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寒暑易节 易:交换
C.固不可彻 固:坚固
D.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以残年余力 徒以有先生也
C.达于汉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D.虽我之死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幸开头用夸张手法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移山任务艰巨,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B.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遗到了妻子的反对和智叟的嘲笑。
C.本文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模拟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方磨铁杵       
(4)媪自言姓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
B.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
【事例】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参考答案



典型题精选
1.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固不可彻“中“固”的意思是顽固。
2.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为: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而”,表示转折。后句句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B.前句句意为: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以”,凭借。后句句意为:只因为有先生您啊;“以”,表因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到达汉水南岸;“于”,到。后句句意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于”,比。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为:即使我死了;“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后句句意为: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之”,代指“郊田之外未始无春”。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和写法的辨析的能力,和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理解。B项“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与原文“其妻献疑”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明显不符,因此错误。模拟测试
1.苦于 通“返”,往返 正在 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苦于。(2)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反通“返“,返回。 (3)正在磨铁杵。方,正在。 (4)那老妇人自称姓武。言,说。
2.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 A.前一且的意思是将近。后一个且的意思是苟且。意义不同。 B.前一个焉的意思是之于,后一个焉是句末语气词。意义不同。 C.前一个然的意思是“…的样子”.后一个然的意思是这样。意义不同。 D.两个以的意思都是凭借。
3.(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固,顽固。彻,改变。故译为: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感,感动。还,回去。卒,完成。故译为: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甲文中的“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可知其移山的原因。根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知其目的。
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匡衡 凿壁偷光(孙康 映雪照读;车胤 囊萤读书、孔子;韦编三绝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典故的积累。根据乙文生发出一的个俗语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古人勤学的故事有:匡衡的凿壁偷光;孙康和车胤的囊萤映雪等。
6.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乙文翻译: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