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 第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课件(共131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 第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课件(共131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9 09:4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1张PPT。
八年级上册
《昆虫记》:昆虫的史诗《昆虫记》读书方法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
  (1)阅读前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家的生平、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
(2)阅读中可利用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查阅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和术语。
(3)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理念和科学精神。
(4)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作家作品一、作者简介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他生于贫困家庭,依靠自学,用了12年的时间,先后取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而后从事中学教书行业20余年。他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达尔文赞誉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写成了《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二、写作背景
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他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一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用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于是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时年87岁。
这一年,家人以“从事《昆虫记》写作50周年”之名,邀请法布尔的挚友和学界好友来到荒石园。消息传出,舆论喧哗:法国人居然把隐居荒石园这位值得骄傲的同胞忘得如此轻松!新闻界就此造起宣传声势。然而能使法布尔为之动心的消息只有一个:自己作品当年售出的册数是此前20年的总和。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然而,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法布尔便离世而去,时年92岁。阅读导航一、体会作者敬畏生命的情怀。
  法布尔不仅仅是记录昆虫的生活,他更关注的是昆虫的生命过程。他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二、了解作品融合多种表达方式的创作风格。
  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和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三、体悟拟人化手法的作用和诙谐的语言风格。
  作者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 。提纲挈领名著缩微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亨利·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进行详细确切的笔记记录编写成书。《昆虫记》共十卷,每卷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
卷一于1879年发行,在这一卷中法布尔以平实、幽默的语言记录了推粪球的圣甲虫、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以及黄翅飞蝗泥蜂等一系列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讲解了它们有趣的生活习性、高超的本能……宛如一曲奏响在美丽田野中的昆虫之歌。
卷二中,法布尔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记录了为黄地老虎幼虫做手术的毛刺砂泥蜂、辛勤筑巢繁衍后代的石蜂以及西塔利芫菁等一系列膜翅目昆虫在荒石园中的生活状态。通过各种试验,讲解了它们鲜为人知的感官性能、心理活动……宛如一幅描绘属于昆虫秘密花园的精美画卷。
卷三中,法布尔以细心独到的观察,探究了石蜂、卵蜂虻、褶翅小蜂等寄生性蜂的生活习性、寄生行为以及各种昆虫的进食方式、产卵方式等,语言平实优美、生动有趣,如涓涓细流一样娓娓道来。
卷四中,法布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试验,为我们展示了长腹蜂、切叶蜂、采脂蜂、天牛等昆虫在本能的驱使下所展现出的捕食和筑巢等方面的特性,并破解出隐藏在昆虫本能背后的秘密。
卷五中,法布尔将视线集中在鞘翅目、同翅目和螳螂目昆虫身上,通过对甲虫、金龟、蜣螂、蝉和螳螂的观察,向我们揭示了这些昆虫对自己的爱侣和孩子的款款深情,用生动、平实的语言谱写出昆虫世界的爱情诗篇。
卷六中,法布尔悉心研究了松毛虫、埋葬虫、白面螽斯、蝗虫等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的美貌,并针对昆虫着色的议题展开讨论,详细、深刻地描绘了这几种昆虫的生活,让我们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等。作者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语言优美,妙趣横生!
卷七中,法布尔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用自己客观、独特的眼光描述了象虫、叶甲、步甲、石蛾和蓑蛾等昆虫的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宛如一幅描绘属于昆虫秘密花园的精美画卷。
卷八中,法布尔主要针对昆虫的筑巢习性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了胡蜂所搭建的六角形蜂房——它的计算达到了几何学的精准度!此外,法布尔也研究了香树蚜虫、蜂蚜蝇、彩带圆网蛛、纳博讷狼蛛等昆虫的习性,这些昆虫都是天生的、杰出的几何学大师。
卷九中,法布尔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的特性以及它们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卷十中,法布尔针对素食昆虫的进食习性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探究了每位光临素食宴会的昆虫喜爱自己专属植物的原因。此外,还对金步甲、松树鳃金龟、沼泽鸢尾象、萤火虫等昆虫的婚俗、产卵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经典介绍1. 《蜣螂(圣甲虫)》2. 《萤》3. 《舍腰蜂》4. 《螳螂》5. 《蟋蟀》6. 《蝈蝈》7. 《蟹蛛》8. 《狼蛛》9. 《角蛛》10. 《石蚕》11. 《蝉》11. 《蝉》12. 《灰蝗虫》13. 《被管虫》14. 《松毛虫》15. 《矿蜂》16. 《赤条蜂》17. 《捕蝇蜂》18. 《寄生虫》艺术特色一、文艺笔调生动活泼。
  《昆虫记》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它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二、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人生。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作者又以虫性反观社会和人生,传达了作者睿智的思考。如由寄生虫的行为联想到了人类财产的争斗;又如作者评价捕蝇蜂工作辛劳却充满喜悦,则是以人性来观照虫性。三、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1)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昆虫以人的感情、动作、思想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作者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以此来突出各类昆虫的异同,使得昆虫的独特性得到彰显。
四、对昆虫的描写细致入微,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
  法布尔的细致观察和他的细腻描写,使各类昆虫在他笔下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据统计,《昆虫记》中介绍的“蜂”就多达十几种。这些蜂都是大同小异,作者却能细致观察,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五、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和诗意。
作品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幽默。如杨柳天牛在作者笔下是个吝啬鬼,“一身短尾燕尾服似乎缺了一块布料”。经典演练(一)石蚕的“潜水艇”
  ①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②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在筑巢的时候,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衲衣;有时候它还会把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③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④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群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之后,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⑤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并将凭借这些新鞘在水中任意遨游了。1. 选文重点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介绍的是石蚕,为什么又要写水甲虫?(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重点介绍了石蚕筑巢的过程以及石蚕小鞘的作用。①用水甲虫的凶猛进攻,突出小鞘对石蚕的保护作用(防御功能);②用水甲虫的被骗,衬托石蚕的聪明。3.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②段和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的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小鞘比喻成百衲衣、象牙塔,使小鞘的形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④段的画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写石蚕“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写水甲虫受骗后“懊恼沮丧的神情”,将动物人格化,流露出作者对石蚕的喜爱和对水甲虫的厌恶之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得作品语言生动活泼。4. 结合原文有关石蚕的内容,谈谈你从“石蚕”这种水生动物身上获得的启示。(体验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石蚕虽弱小,但是能躲避凶猛的天敌。启示我们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待人生和社会要充满自信。
示例二:石蚕虽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却能借助小鞘尽情遨游。启示我们要善假于物。
示例三:石蚕虽不懂得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原理,但是能靠本能把小鞘造得完美、精巧。启示我们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是那么巧妙和谐,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并与之友好相处。(二)蜘蛛
  蜘蛛的最佳捕猎期是每年的5、6月间。当我第一次观察蜘蛛洞时,就发现它躲在洞穴的第一层——即前文所说的“拐角处”。一开始我想用蛮力来对付它,就用一把1英尺长、2英寸宽的小刀,不停地掏那些洞,一连干了好几个小时,却没有抓到蜘蛛。于是我又开始更大面积地寻找,想抓住一只塔蓝图拉毒蛛,冲动之下甚至想拿把斧头,把这些洞穴劈开。最终一无所获的我终于放弃了武力,改用头脑。人们都说:需要是创造之母。我居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我找来一根植物的主茎,在顶部绑一个麦穗,用作诱饵,在蜘蛛洞口轻轻地晃动。很快我就发现蜘蛛的注意力被穗饵吸引过来了,开始谨慎地踱着步向麦穗走过来。我将这个家伙引出洞,确信它已无法逃回洞中后,迅速抽开麦穗。蜘蛛见势不妙,转过身嗖地朝洞口冲去,我当然不会让它逃跑得逞,抢在它之前把洞口封住了。塔蓝图拉毒蛛一时冒昧行事昏了头,就连躲避我的捕捉也显得异常笨拙。最后我把它赶入一个纸袋,迅速封上袋口。
有时候,蜘蛛会起疑心,怀疑是陷阱,或者当时并不很饿,就会按兵不动,与洞口保持一小段距离。可能它认为此时并不是跨越门槛的最佳时刻。它的耐性显然超过了我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改换战术:首先确定蜘蛛的确切位置,然后探明洞里通道的方向。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用一把小刀沿通道斜插进去,堵住蜘蛛的后路,再用东西在洞口装蜘蛛就大功告成了。这套战术屡试不爽,特别在松软的土壤中更是百试百中。在这种恶劣环境的逼迫下,塔蓝图拉毒蛛要么受惊舍洞而去,要么顽固地以其背部来抵抗刀锋。如果蜘蛛采取第二种态度,继续顽抗,我就会用刀把泥土连同顽抗的蜘蛛一同挑出来,然后轻松地将它捕获。 1. “蜘蛛的最佳捕猎期是每年的5、6月间”,为什么说5、6月间是每年的“最佳捕猎期”?你能说出一个理由吗?(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居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这是一个什么主意?然后用一个四字成语来概括。(情节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5、6月间多种蜘蛛产卵、护卵,它们肯定会待在洞穴里,这样就方便“我”设陷阱去捕获。用麦穗做诱饵将蜘蛛引出来。引蛇出洞。3.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改换战术”,“这种情况”是指什么?“我”一共用了几种战术?(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套战术屡试不爽”,“这套战术”指的是什么战术?并在本文中给“屡试不爽”找一个同义词。(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蜘蛛迟迟不愿出洞的情况下。“我”总共用了4种战术。“这套战术”指:首先确定蜘蛛的确切位置,然后探明洞里通道的方向。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用一把小刀沿通道斜插进去,堵住蜘蛛的后路,再用东西在洞口装蜘蛛。同义词:百试百中。(三)蟋蟀出世记
  ①时至6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24小时过去,我觉得它应该完成了产卵的工作。但为了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2天。 ②2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2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3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母蟋蟀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我在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2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③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一套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④产卵后15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在上午的时间里。
⑤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能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环状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宝宝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1. 文章采用什么顺序说明了什么内容?(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选文,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情节概述)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微型环状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3. 《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结合选文的画线句子赏析作品的语言特色。(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选文的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宝宝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又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四)蝉的卵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牙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也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4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5星期。
4年黑暗中的苦工,1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4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1. 阅读选文,简述蝉卵在彻底长成成虫的过程中会遭遇到哪些威胁?(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蝉卵的生长过程可谓有趣之极,请结合选文简述其过程。(情节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被寄生于孔内的蚋吃掉;②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比较困难;③容易被风吹到不宜成长的岩石、污水、黄沙等地方;④找不到藏身之所会被冻死。蝉卵在开始时很像极小的鱼,然后凭借鳍状物走出壳外,越过树枝。等幼虫来到孔外,它的皮即刻脱去化为一条线,幼虫就靠这条线附着在树枝上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不久,它落到地上,立刻寻找藏身的地方。随后它将在地下生活4年,然后就可以在阳光下享乐1个月。3. 请从原著中举出一种与选文中的蚋具有相同习性的昆虫,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种习性的看法。(情节概述+体验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蚋具有相同习性的昆虫还有金蜂,它们都是寄生虫。
看法:蚋和金蜂都是寄生虫,它们不劳而获,损人利己,这种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我们应该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取幸福的生活。选文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蝉的赞美之情。(五)娇小的赤条蜂
  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条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草长得很稀疏的地方,都是赤条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4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2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专为产卵用的。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丝毫没有什么热烈或兴奋的样子。像别的蜂一样,它用前足做耙,用嘴巴做挖掘的工具。有时候我们可以听到,从洞底发出一声尖利、刺耳的摩擦声,这是因为它遇到了一颗极不容易搬去的沙粒引起翅膀和全身剧烈振动的缘故。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或是一颗沙粒。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
赤条蜂所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捉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有一天当我散步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只赤条蜂在一丛百里香底下忙碌着。我立刻在它附近的地上躺下。我的出现并没有把它吓走。它先飞到我的衣袖上停了一会儿,断定我不会伤害它之后,又飞回到百里香丛中去了。从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它忙得很,没有时间来考虑我这个不速之客。
赤条蜂把百里香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它不是在为自己筑巢,而是在寻找地底下的食物,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离开自己的巢,爬到地面上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那赤条蜂是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幼虫的出现了。果然,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冲出去一把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幼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游刃有余的屠夫。
赤条蜂的技巧令科学家们都自愧不如。它可以靠观察去推断人类所不知道的事情:它很熟悉它的俘虏的神经系统,它知道往哪些神经中枢上扎刺,可以使它的俘虏神经麻木而不至于死亡。它从哪里学到这种知识呢?我们人类有学校,有老师,有各种书籍,我们通过这些逐渐积累知识,从而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可是赤条蜂是怎么知道这些复杂的知识的呢?而且不用练习就掌握了那么熟练的技术。难道是在它们出生前,冥冥之中就有神灵赋予它们这种本领了吗?大自然多神奇啊,当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它的秘密时,它早就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了一切! 1. 选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赤条蜂的特点。(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文章概括下面有关赤条蜂巢穴的内容。(情节概述)
(1)巢穴选址的土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巢穴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穴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从赤条蜂的外形特点、筑巢的过程、猎取食物等方面介绍赤条蜂的特点。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 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草长得很稀疏的地方 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2寸深(4)巢穴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品析文章的写法特点。(艺术特色)
(1)“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一句中“大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大部分”表示大多数,但并不是所有,这说明也有小部分赤条蜂不是生活在地下。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打比方、列数字。生动形象又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赤条蜂巢穴的形状和大小。4. 文中赤条蜂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不比人类差,请你举一例加以说明。(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捕杀灰蛾幼虫的过程——诱敌出洞、实施麻醉有条不紊,有勇有谋。(意思对即可)(六)开隧道的矿蜂
  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它们的身材大小各不相同,大的比黄蜂还大,小的比苍蝇还小。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的腹部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当它遇到敌人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我这里要讲的是关于矿蜂中的一种有红色斑纹的蜂。这种蜂的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至于它的身材,大约和黄蜂差不多。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溃的危险。比如,我们家院子里那条平坦的小道就是它们最理想的屋基。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这个地方安营扎寨。每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蜂。这地方简直成了它们的大都市。
每只斑纹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斑纹蜂想闯进别人的房间,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因此,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平的气氛。
一到4月,它们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唯一可以显而易见地证明它们在工作的,是那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山。至于那些劳动者,我们外人是很少有机会看到的。它们通常是在坑的底下忙碌着,有时在这边,有时在那边。我们在外面可以看到,那小土堆渐渐地有了动静,先是顶部开始动,接着有东西从顶上沿着斜坡滚下来,一个劳动者捧着满怀的废物,把垃圾从土堆顶端的开口处抛到外面来,而它们自己却用不着出来。
5月到了,太阳和鲜花带来了欢乐。4月的矿工们,这时已经演变成勤劳的采蜜者了。我们常常看到它们满身披着黄色的尘土停在土堆上,而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倒扣着的碗了,那碗底上的洞就是它们的入口。
它们的地下建筑离地面最近的部分是一根几乎垂直的轴,大约有一支铅笔那么粗,在地面下约有6寸到12寸深,这个部分就算是走廊了。
在走廊的下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巢。每个小巢大概有四分之三寸长,呈椭圆形。那些小巢有一个公共的走廊通到地上。
每一个小巢内部都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这就是它们做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它们用什么工具来完成这么精细的工作呢?是它们的舌头。
我曾经试图往斑纹蜂的巢里面灌水,看看会有什么后果,可是水一点儿也流不到巢里去。这是因为斑纹蜂在巢上涂了一层唾液,这层唾液像油纸一样包住了巢,在下雨的日子里,巢里的小蜜蜂就再也不会被弄湿了。
斑纹蜂一般在3、4月里筑巢。那时候天气不大好,地面上也缺少花草。它们在地下工作,用它的嘴和四肢代替铁锹和耙子。当它们把一堆堆的泥粒带到地面上后,巢就渐渐地做成了。最后用它的铲子——舌头,涂上一层唾液。当快乐的5月到来时,地下的工作已经完毕,那和煦的阳光和灿烂的鲜花也已经开始向它们招手了。
田野里到处可以看到蒲公英、野蔷薇、雏菊花等,在花丛里尽是些忙忙碌碌的蜜蜂。它们带上花蜜和花粉后,就兴高采烈地回去了。它们一回到自己的城市里,就会立即改变飞行方式。它们很低地盘旋着,好像对这么多外观酷似的地穴产生了迟疑,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真正的家。但是没过一会儿,它们就各自认清了自己的记号,很快地、准确无误地钻了进去。
斑纹蜂也像其他蜜蜂一样,每次采蜜回来,先把尾部塞入小巢,刷下花粉,然后一转身,再把头部钻入小巢,把花蜜洒在花粉上,这样就把劳动成果储藏起来了。虽然每一次采的花蜜和花粉都微乎其微,但经过多次的采运,积少成多,小巢内已经变得很满了。接着斑纹蜂就开始动手制作一个个“小面包”,“小面包”是我给那些精巧的食物起的名字。
斑纹蜂妈妈开始为它未来的子女们预备食品了。它把花粉和花蜜搓成一粒粒豌豆大小的“小面包”。这种“小面包”和我们吃的小面包大不一样:它的外面是甜甜的蜜汁,里面充满了干的花粉,这些花粉不甜,没有味道。这外面的花蜜是小蜜蜂早期的食物,里面的花粉则是小蜜蜂后期的食物。
斑纹蜂做完了食物,就开始产卵。它不像别的蜜蜂产了卵后就把小巢封起来,它还要继续去采蜜,并且看护它的小宝宝。小蜜蜂在母亲的精心养护和照看之下渐渐长大了。当它们作茧化蛹的时候,斑纹蜂妈妈就用泥把所有的小巢都封好。在它完成这项工作以后,也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的话,在短短的2个月之后,小蜜蜂就能像它们的妈妈一样去花丛中玩耍了。
可是斑纹蜂的家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安逸,在它们周围埋伏着许多凶恶的强盗。
1. 斑纹蜂的巢有何特点?请根据选文简要概括。(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斑纹蜂的巢建在结实的泥土里,巢的出入口在一个像倒扣的碗的土堆底部;②巢中有一条几乎垂直的长廊,每只斑纹蜂都有属于自己的椭圆形巢穴;③巢穴内部光滑、精致、防水。2. 斑纹蜂有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身体细长,腹部底端有可以保护自己的刺;②勤劳智慧,它们所筑的巢穴可以防水并有独特的记号,它们采蜜回来后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小巢;③精心细致,它们在筑巢、采运花粉花蜜和育儿的过程中都表现得很有耐心,并且把小巢内部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3. 联系作品,说说斑纹蜂的家埋伏着的“强盗”指的是什么。它们如何侵犯斑纹蜂的家?(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盗”指的是一种眼睛是红黑色的、脸是白色的、胸甲是黑银灰色的小蚊子。
斑纹蜂携带着许多花粉回家时,蚊子就紧紧地跟在它后面,跟着打转、飞舞。然后埋伏在洞口,等到斑纹蜂又一次飞走时,蚊子便进去洞里选好一个巢,把自己的卵产在那个巢里。4.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探究选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如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斑纹蜂地下巢穴的大小,用做比较的方法介绍斑纹蜂所做的“小面包”的特点等。
②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如“差不多”“大概”等词的使用使文章语言准确;而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斑纹蜂在自己的巢受到“侵犯”时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等,使文章语言鲜明生动。
③多种描写方式的恰当配合。如用动作描写说明斑纹蜂筑巢的过程,用神态描写表现斑纹蜂采蜜的快乐,用景物描写描摹斑纹蜂生活的美好环境等。(七)松毛虫能预测天气
  ①在正月里,松毛虫会脱第二次皮。它不再像以前那么美丽了,不过有失也有得,它添了一种很有用的器官。现在它背部中央的毛变成暗淡的红色了,由于中央还夹杂着白色的长毛,所以看上去颜色更淡了。这件褪了色的衣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背上有8条裂缝,像口子一般,可以随毛虫的意图自由开闭。当这种裂缝开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每只口子里有一个小小的“瘤”。这玩意儿非常地灵敏,稍稍有一些动静它就消失了。这些特别的口子和“瘤”有什么用处呢?当然不是用来呼吸的,因为没有一种动物——即便是一条松毛虫,也不会从背上呼吸的。让我们来想想松毛虫的习性,或许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器官的作用。 ②松毛虫们最怕坏天气,一滴雨就能使它们发抖,一片雪花就能惹起它们的怒火。如果能预料到这种坏天气,那么对松毛虫的日常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在黑夜里,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到相当远的地方去觅食,如果遇到坏天气,那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如果突然遭到风雨的袭击,那么松毛虫就要遭殃了,而这样的不幸在坏天气的季节里是常常会发生的。可松毛虫们自有办法。让我来告诉你它们是怎样预测天气的吧。
③有一天,我的几个朋友,和我一起到院子里看毛虫队的夜游。我们等到9点,就进入到院子里。可是……可是……这是怎么了?巢外一只毛虫都没有!就在昨天晚上和前天晚上还有许多毛虫出来呢,今天怎么会一只都没有了?它们都上哪儿去了?是集体出游吗?还是遭到了灭顶之灾?我们等到10点、11点,一直到半夜。失望之余,我只得送我的朋友走了。
④第二天,我发现昨天晚上竟然下了雨,直到今天早晨还继续下着,而且山上还有积雪。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毛虫对天气的变化比我们都灵敏呢?它们昨晚没有出来,是不是因为早已预料到天气要变坏,所以不愿意出来冒险?一定是这样的!我为自己的想法暗暗喝彩,不过我想我还得仔细观察它们。
⑤我发现每当报纸上预告低气压来临的时候,比如说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时候,我的松毛虫总躲在巢里。虽然它们的巢暴露在坏天气中,可风啊、雨啊、雪啊、寒冷啊,都不能影响它们。有时候它们能预报雨天以后的风暴。它们这种推测天气的天赋,不久就得到我们全家的承认和信任。每当我们要进城去买东西的时候,前一天晚上总要先去征求一下松毛虫们的意见。我们第二天去还是不去,完全取决于这个晚上松毛虫的举动。它成了我们家的“小小气象预报员”。
⑥所以,想到它的小孔,我推测松毛虫的第二套服装似乎给了它一个预测天气的本领。这种本领很可能是与那些能自由开闭的口子息息相关。它们时时张开,取一些空气作为样品,放到里面检验一番。如果从这空气里测出将有暴风雨来临,它们便立刻发出警告。1. 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说松毛虫“添了一种很有用的器官”,这“器官”指的是什么?作者推测这些器官有什么作用?(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推测松毛虫的特殊能力的?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情节概述+体验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器官”指的是松毛虫背上的8条裂缝以及每条裂缝中的“瘤”。作者推测这个器官可以预测天气。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松毛虫在暴风雨前都躲藏起来的现象,由此推测出松毛虫有预测天气的本领,但这毕竟只是自己的主观猜测,于是作者继续进行科学观察,以客观事实来证明这一推测。这体现出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 作者用了哪些事实来说明松毛虫有预测天气的本领?(情节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作者与朋友去看松毛虫夜游却没有看到,而那晚天就下雨了;②每当报纸预告低气压来临时,松毛虫总躲在巢里;③松毛虫成了作者家出行的“小小气象预报员”。4. 联系作品,说说作者还介绍了松毛虫哪一突出的天性。(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毛虫具有排队前进的天性,第一只到什么地方去,其余的都会依次跟着去,排成一条整齐的队伍,中间不留一点空隙。它们总是排成单行,后一只的须触到前一只的尾。为首的那只,无论它怎样打转和歪歪斜斜地走,后面的都会照它的样子做,无一例外。(八)双面人——蟹蛛
  可是,我们将会看到这个残暴的刽子手在家里是个非常慈爱温和的母亲。就像“食人怪”一样,虽然吃起别人的孩子来毫不留情,却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在饥饿的逼迫下,我们也是一样的,人和畜生都是“食人怪”。
蟹蛛虽然是个杀蜂不见血的凶手,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它也是一只非常漂亮的小东西。虽然它们的身材并不十分好,像是一个雕在石基上的又矮又胖的锥体,在其中的一边还有一块小小隆起的肉,好像骆驼的驼峰一样,但是它们的皮肤比任何绸缎都要好看,有的是乳白色的,有的是柠檬色的。它们中间有些长得特别漂亮:腿上有着粉红色的环,背上镶着深红的花纹,有时候在胸的左边或右边还有一条淡绿色的带子,这身打扮虽然不像条纹蛛那么富丽,但是由于它的肚子不那么松弛,花纹又细致,色彩鲜艳又搭配协调,所以,看起来倒反而比条纹蛛的衣服典雅、高贵。人们见了别种蜘蛛都敬而远之,但对美丽的蟹蛛却怎么也怕不起来,因为它实在长得太漂亮,太可爱了。如果它们是一些不会动的小东西,大家一定会对它们爱不释手。
在筑巢方面,蟹蛛的高超手艺并不亚于它在觅食时的技艺。
有一次我在一株水蜡树上找到它,当时它正在一丛花的中间筑巢,它织着一只白色的丝袋,形状像一个顶针:这个白色的丝袋就是它的卵的安乐窝,袋口上还盖着一个又圆又扁的绒毛盖子。 在屋顶的上部有一个用绒线张成的圆顶,里面还夹杂着一些凋谢了的花瓣,这就是它的瞭望台。从外面到瞭望台上,有一个开口作为通道。
就在这瞭望台上,蟹蛛像一名尽心尽责的卫兵一样,天天守在这里。自从产了卵之后,它比以前消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在这瞭望台上,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立刻进入战备状态,然后从那儿走出来,挥着一条腿威吓惊扰了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敌人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的确把那些或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那么它又在那丝和花瓣做成的穹顶下做什么呢?原来它在舒展着身体来遮蔽它宝贝的卵。尽管此时它已经非常瘦小孱弱,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它卷走,它已忘记了饮食,为了守望工作不被影响,它现在已抛弃了睡眠,不再去捕蜜蜂,吸它们的血充饥,它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卵上。
我不由得想到母鸡。母鸡孵蛋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不同的是母鸡的身体可以提供热量,当它孵蛋的时候,它身上的暖气传导到卵上唤醒了生命的种子。而对于蜘蛛而言,太阳提供的热量已经足够了,蜘蛛母亲不需要再提供热量了。事实上,它也没有什么力量提供热能了。因为这个不同点,我们不能称蜘蛛对小蛛的守候为“孵育下一代”。 两三个星期后,母蛛因为滴水未进,而愈来愈来瘦了。可它的守望工作却丝毫不见有松懈。在临死之前,它还有什么愿望呢?它似乎一直在等待什么,这等待使它苦苦地支撑着自己,用它的精神撑起早已没有活力的身体。它究竟在等什么呢?是什么值得它这样用生命去苦苦等待呢?后来我才知道它是在等它的孩子们出来,这个垂死的母亲还能为孩子们尽一点力。
条纹蛛的孩子们在离开那气球形的巢之前早已成为孤儿,没有人来帮它们打破巢,它们自己又没有能力破巢而出,只有等巢自动裂开才能把小蛛们送到四面八方。它们出来时根本连自己的母亲是谁都不知道。而蟹蛛的巢封闭得很严密,又不会自动裂开,顶上的盖也不会自动升起,那么小蛛是怎么出来的呢?等小蛛孵出后我们会发现在盖的边缘有一个小洞。这个洞在以前的时候是没有的,显然是谁暗中帮助小蛛,为它们在盖子上咬了一个小孔,便于让它们钻出来。可是又是谁悄悄地在那儿开了一个洞呢?
袋子的四壁又厚又粗,微弱的小蛛们自己是决不能把它抓破的,其实这洞是它们那奄奄一息的母亲打的。当它感觉到袋子里的小生命不耐烦的骚动时,它知道孩子们急于出来,于是就用全身的力气在袋壁上打了一个洞。母蛛虽然衰弱得可以随时死去,但为了为它的家庭尽最后一份力,它一直顽强地支撑了五六个星期,然后把全身的力量积聚到一点上爆发出来打这个洞。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它便安然去世了。它死的时候非常平静,脸上带着安详的神情,胸前紧紧抱着那已没有用处的巢,慢慢地缩成一个僵硬的尸体。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母蚁的牺牲精神令人感动,可是和蟹蛛相比,似乎还略逊一筹。1. 联系作品,说说蟹蛛名字的由来。(情节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品中不乏像蟹蛛这样有着伟大母爱的昆虫,请你从原著中举出两例。(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蟹蛛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只是等着猎物跑近它才去捉,而且它是横着走路的,有点儿像螃蟹,所以叫蟹蛛。示例:①松毛虫妈妈会把自己身上的毛给它的卵做一件温暖的外套;②条纹蛛给它的孩子做巢时会耗干自己所有的丝,从而导致自己的死亡。3. 作者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常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作者进行了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蟹蛛捕捉猎物时的残暴和保护孩子的慈爱对比;母鸡孵蛋和蟹蛛护卵对比;条纹蛛的母爱和蟹蛛的母爱对比;母蚁的牺牲精神和蟹蛛的母爱对比。作者运用多次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蟹蛛为了繁衍下一代无私牺牲的慈母形象。4. 结合选文,说说你从作者细致地描写蟹蛛守护卵的情景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体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他对蟹蛛伟大母爱的赞美,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九)狼蛛猎食
  ①我在实验室的泥盆里,养了好几只狼蛛。从它们那里,我看到狼蛛猎食时的详细情形。这些做了我的俘虏的狼蛛的确很健壮。它们的身体藏在洞里,脑袋探出洞口,玻璃般的眼睛向四周张望,腿缩在一起,做着准备跳跃的姿势。它就这样在阳光下静静地守候着,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②如果它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在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打在猎物的头部,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餐。它拖着猎物很快地回到洞里,也许它觉得在自己家里用餐比较舒适吧。它捕猎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
③如果猎物离它不太远,它纵身一跃就可以扑到,很少有失手的时候。但如果猎物在很远的地方,它就会放弃,决不会特意跑出来穷追不舍。看来它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不会落得一个“鸟为食亡”的下场。
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狼蛛是很有耐性,也很有理性的。因为在洞里没有任何帮助它猎食的设备,它必须始终傻傻地守候着。如果是没有恒心和耐心的虫子,一定不会这样持之以恒,肯定没多久就退回到洞里去睡大觉了。可狼蛛不是这种昆虫。它确信,猎物今天不来,明天一定会来;明天不来,将来也总有一天会来。在这块土地上,蝗虫、蜻蜓之类多得很,并且它们又总是那么不谨慎,总有机会刚好飞到狼蛛近旁。所以狼蛛只需等待时候一到,它就立刻窜上去捉住猎物,将其杀死。或是当场吃掉,或者拖回洞里留到以后吃。
⑤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一个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那实验室里的狼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⑥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那时它有一个灰色的身体,像别的大狼蛛一样,就是没有黑绒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才能拥有。它在草丛里徘徊着,这是真正的打猎。当小狼蛛看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追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⑦我喜欢欣赏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苍蝇虽然常常歇在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⑧但是这只是狼蛛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它们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以后它们要带着卵跑,就不能任意地东跳西蹿了。所以它就先替自己挖个洞,整天在洞口守候着,这便是成年蜘蛛的猎食方式。1.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结合选文说说,狼蛛“就像狼一样”的特点有哪些?(形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主要介绍了狼蛛的猎食方式。①捕食动作敏捷;②对猎物蛮横凶狠;③饥饿时极其贪婪。3. 指出选文中第①⑥⑦段的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①段: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狼蛛的外形特征。
第⑥段:打比方,把狼蛛比喻成人,会有“结婚年龄”,形象风趣,增加说明文的趣味性。
第⑦段:做比较,把狼蛛和猫相比较,突出强调了狼蛛捕食时动作敏捷的特点。4. 联系作品说说,狼蛛具有哪些特点?(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选文细致地描写了狼蛛猎食的迅猛凶狠;②作者还描写了狼蛛照顾自己家庭时的无私付出——母蛛会编织一个网,把卵随身背着保护;小狼蛛出巢后会爬到母蛛的背上,要生活整整7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独自生活。(十)被管虫的母爱
  比别的昆虫迟几天以后,它才会从壳里姗姗来迟地钻出来,其形状简直是难看到了极点,这个怪物就是雌蛾。当你刚刚看到它的时候,甚至会惊吓地叫起来。没有一个人能够马上就看惯眼前这个凄惨的情形——它的难看程度并不比那些毛虫差些。它没有长翅膀,什么都没有,在它背部的中央,连毛也没有,光秃秃、圆溜溜的。人们简直难得睁开眼睛看它一眼。在它圆圆的有装饰的体端,戴有一顶灰白色的小帽子,第一节上,在背部的中央,长着一个大大的、长方形的黑斑点——这便是它身体唯一的装饰物,母被管虫放弃了蛾类所有的美丽。
当它离开它的蛹壳的时候,就在里面生卵。于是,母亲的茅屋(即它的大衣)就留传给它的后代子孙了。它的卵产得很多,所以这产卵的时间也很长,要经过30个小时以上。
产完卵后,它将门关起来,使其免受外来的一些侵扰,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某种填塞物是必要的。于是这位溺爱子女的母亲,在它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就只能利用它仅有的衣服了。也就是说要利用戴在它体端的那顶丝绒帽子,塞住门口,以保母子平安,安然无恙地生活。
最后,它所做的还不限于此,它还要拿自己的身体来做屏障。经过一次激烈的震动以后,它死在这个新屋的门前,留在那里慢慢地干掉。即在死后,它还依然留守在阵地,为了下一代,死了也甘心。别看它外表上看起来丑陋不堪,但实际上它的内心、它的精神是很伟大的。
假如破开外面的壳,我们可以看到那里面储存有蛹的外衣,除去前面蛾子钻出来的地方而留下的孔以外,一点也没有受到损坏。雄蛾要从这个狭小的隧道中出来的时候,它会感觉到自己的翼和羽毛是很笨重的负担,而且对它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因此,当毛虫还处在蛹的时代时,就拼命地朝门口奔跑出将近一半的旅程来。最后终于成功地撞出琥珀色的外衣,在它的前面,出现了一块开阔的场所,可以允许它自由地飞行了。
但是,雌蛾不长翼,也不生羽毛,用不着经过这种艰难的步骤。它的圆筒形身体是裸露出来的,和毛虫没有多少区别。所以可以容许它在狭小的隧道中爬出爬进,一点儿困难也没有。因此它把外衣抛弃在后面——抛在壳里面,作为盖着茅草的屋顶。
同时,还有一种非常深谋远虑的举动,足以表现出它对于卵的命运有极其深切的关心,事实上它们已经好像是被装在桶里面了,在它脱下的羊皮纸状的袋子里,母蛾已经非常有办法地把卵产在里面了,直到把它装满为止。但是仅仅把它的房子与丝绒帽子传给子孙,这并不能让它感到满足,最后的一步,还要把自己的皮也奉献出来留给子孙后代,在它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得到了最好的体现。1. 阅读选文,概述被管虫的母爱体现在哪些地方?(情节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母被管虫放弃了蛾类所有的美丽,变成一只身体肥胖、没有翅膀的母蛾;②当它产卵后,它整天看护它的宝贝,用皮毛给它们温暖;③它用自己的身体做屏障,保护子女的安全;④即使死后,它也会留下一张毛皮,让它的后代茁壮成长。2. 结合原著,说说被管虫的其他行为习惯。(情节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简析《昆虫记》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被管虫用吐出的丝和细树枝、碎树叶混在一起做成一个纺锤形囊来作为自己的保护外衣;②6月底的时候,雄性的幼虫会从壳里跑出来,变成漂亮的蛾子。①选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昆虫以人的感情、动作、思想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②作者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人性,将昆虫的特性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如由被管虫为后代付出的行为观照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人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