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册中的一个技能性操作实验,显微镜又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本节理论与实际集为一体,是非常基础重要的一节。学习认识显微镜对后面从微观认识动植物,有重要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别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与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独立规范的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教学难点】
在认识、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显微镜。
【导入新课】
奥秘无穷的生物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于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在16世纪以前没有人能观察到那么微观的世界,细菌、病毒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直到有一天一项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显微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使用这神奇的光学显微镜。
【讲授新课】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拿取与安放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14页自学显微镜的拿取与安放。
找学生代表上台演示,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其拿法有无不妥之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的拿取和安放方法,可概括为几步: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距边缘7厘米左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之后找五名同学上讲台一次演示,让大家按照这一步骤练习。
(2)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
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图1.1-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然后两人一组相互提问检查。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教师说名称,找学生代表到讲台给大家指出。
实验探究:
1、目镜与物镜有什么不同,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短有何关系?
3、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4 、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体会镜筒升降的距离。
5、观察遮光器,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6、观察反光镜,有何特点?
7、使用显微镜时如何选择反光镜和 遮光器?
多媒体展示图片强调: 在使用显微镜时,当光线强时,选择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弱时,选择凹面镜、大光圈。
学生观察操作并回答:
1:目镜没有螺纹,物镜带有螺纹。数字代表其放大的倍数。
2: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3: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4. 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升降的距离大;转动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的不明显。
5.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以调节进入光线的多少。
6.反光镜一面平,一面凹。
7.光线弱:凹面镜,大光圈 光线强:平面镜,小光圈
(3)使用显微镜
教师:掌握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我们接下来学习如何使用它。为了能观察到物象,必须有充足的光线经过物镜和目镜进入人眼才行,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对光。
1. 对光
(让学生对照课本15页倒数第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1自己 动手探索)
教师将已经对好光的显微镜给学生做示范,并对不同的组进行检查与指导。
在学生操作完之后对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1)在使用显微镜时,没有出现明亮的视野,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2)观察到明亮视野后,一位同学兴奋的将显微镜推给另一位同学却观察不到,为什么?
教师点拨:(1)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2)物镜移了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对光要领:
(1)升 调粗焦镜筒升
(2)低 低倍物镜对光孔
(3)大 较大光圈对光孔
(4)反 反光镜转动把明找
左眼右眼一起睁,视野明亮镜莫动。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转动转换器的时候不能用手扳物镜,而是应该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进行转动。
2.安放装片
(让学生对照课本16页第一、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2 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强调:将写在玻片上的字母“b”对准通光孔的中心。
3.观 察
(1)让学生结合课本图1.1-13阅读课本16页三、四、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镜筒先如何变化,眼睛要注视哪里?为什么?
②镜筒之后如何变化,眼睛注视哪里?
③当发现物像时,转动什么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写有 “b”字的玻片。
(3)教师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向学生提出问题:玻片上的“b”在视野中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4)要求学生将玻片向左移动,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视野中的字母向哪移动?为什么?
教师总结:应该向右移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即显微镜成倒像.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移动装片应按照同向原则.所以欲向左移动载玻片,视野中的象则向右移动。
(5 )教师让学生把玻片取下,分别换上印有“上”的透明纸,印有“上”的不透明纸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显微镜的使用。然后询问学生发现的问题
教师总结: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所以在观察叶片的细胞时,必须要做切片,切取薄薄的一片做成临时切片来观察
4.整理和存放
教师要对学生做示范:先将镜筒上升取下装片,然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上物镜置于两则,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之后教师对每组进行检查,合格后要求学生把显微镜放回箱中。 学生自学课本
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
(三)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教师:同学们操作的非常好,除了显微镜,你们还知道哪些生物研究工具呢?我们接着学习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教师展示其它使用工具,要求学生将自己认识的指出,并上台该大家介绍。
教师讲解一些注意事项:
1.滴管要竖直,不要接触试管壁。
2.不要用手接触加热器具,酒精灯用完要及时盖上灯帽将火熄灭,并再次拿起进行检查。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和操作步骤及其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使用当中一定要养成规范使用、爱镜护镜的良好习惯,不要忽视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做一些课堂练习。
略。
课件18张PPT。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别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与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独立规范的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奥秘无穷的生物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于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胡克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显微镜的拿取与安放步骤: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距边缘7厘米 左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实验探究:
1、目镜与物镜有什么不同,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短有何关系?
3、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4 、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体会镜筒升降的距离。
5、观察遮光器,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6、观察反光镜,有何特点?
7、使用显微镜时如何选择反光镜和遮光器?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物镜目镜目镜没有螺纹 数字代表其放大的倍数:
物镜带有螺纹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反光镜一面平,一面凹。
光线弱:凹面镜,大光圈
光线强:平面镜,小光圈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使用显微镜——对光步骤
升 调粗焦镜筒升
低 低倍物镜对光孔
大 较大光圈对光孔
反 反光镜转动把明找注意:转动转换器的时候不能用手扳物镜,而是应该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进行转动。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思考一下:
(1)在使用显微镜时,没有出现明亮的视野,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2)观察到明亮视野后,一位同学兴奋的将显微镜推给另一位同学却观察不到,为什么?解析:(1)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光不 正确
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 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
(2)物镜移了位置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将带有字母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2、移动装片,使字符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安放装片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仔细观察1、玻片上的“b”在视野中是什么?
2、将玻片向左移动,视野中的字母向哪移动?为什么?
3、把玻片取下,分别换上印有“上”的透明纸,印有“上”的不透明纸,你发现了什么?
解析: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2、应该向右移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即显微镜成倒像.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移动装片应按照同向原则.所以欲向左移动载玻片,视野中的象则向右移动。
3、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所以在观察叶片的细胞时,必须要做切片,切取薄薄的一片做成临时切片来观察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整理和存放
1.移去玻片标本
2.偏移物镜
3.降下镜筒,并使其竖立.
4.使反光镜竖立.
5.取下镜头,并放回镜头盒内,盖上目镜盖;
6.用纱布擦拭外表
7.放回显微镜箱里.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其他常用的研究工具 刀片
切割材料 放大镜
用于观察滴管
吸取或滴加少量试剂
试管
盛取少量试剂或用于加热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烧杯
用于加热、配置溶液、转移液体
酒精灯
加热物体载玻片
承载材料培养皿
承载培养液或培养基,进行细胞或组织培养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练一练1. 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太弱,应选用(A )。
大光圈、凹面镜 B. 小光圈、凹面镜 C . 大光圈、平面镜 D. 小光圈、平面镜
2. 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 D)。
两手托镜 B. 两手握镜臂 C. 右手提着镜臂 D.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3. 显微镜最主要的部件是( B)。
A. 镜筒和镜座 B. 目镜和物镜 C. 反光镜和光圈 D. 镜筒和载物台
4. 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 C)。
A. 调节光线的强弱 B. 调节放大倍数 C. 调出更清晰的物像 D. 使镜筒快速上升
5. 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B )移动。
右上方 B. 左上方 C. 右下方 D. 左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