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生物的生活环境》课件 (共1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2《生物的生活环境》课件 (共1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19 14:15:37

文档简介


《生物的生活环境》
本节内容选自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是学生走进中学除了绪论外的第一节课。这节教材的内容比较单薄。如何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丰满 ?我的设计理念是不断创设新的情景,提供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由浅入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第一部分是通过“图片和数字、文字等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圈,增强学生对“生物圈”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观察思考”。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具有主动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的意识。讨论活动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过程,它需要前期知识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调查实验、讨论、归纳交流等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今后的合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 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生物圈的范围
2、关注身边的生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关注身边的生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生物以及生物的基本特征,大家对生物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周围的生物,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问题:生物都生活在地球上
教师总结说明: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无论在广袤的大地、深邃的海底,还是在万米高空,都有生物的存在。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呢?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生物的生活环境。
【讲授新课】
自主探究:
探究一:观察地球圈层图、阅读教材第六页,分析交流:
(1)、地球的外圈层可以分为哪三个圈层?
(2)、生物都生存在这些圈层的什么范围之内?
(3)、什么是生物圈?
(4)、通常认为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掌握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初步认识生物圈这个概念。
思考:月球上为什么没有生命?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生物的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不是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只有在生物圈范围内才有生物生存。不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学生自学了解知识梗概,引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为下一步的学习讨论做铺垫。
探究二:观察,分析下列问题: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哪些基本条件?
(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长颈鹿生活需要什么条件?
(3)、 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
(4)、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减产?
通过图片的分析和比较,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从实例中分析得到,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探究三:认真阅读课本第7、8页,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下列问题:
(1)比较孔雀与野大豆的栖息地有何特点?
(2)图1.1-6中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3)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全过程由组长组织,小组的集体思想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得出结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生物栖息地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总结出孔雀栖息地和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
学生回答:(1)、孔雀栖息地的特征: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较高;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四季分明,雨量适中,营养供给充足
(2)、海豚:栖息地是海洋。食物充足,食物相对稳定。 骆驼:栖息地是沙漠,关照充足,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鹿:栖息地是草原,阳关重组 雨量充沛植物茂盛。 野鸭:栖息地是琥珀,水流缓慢,温度适宜。植物茂盛,食物充足。
(3)、如果栖息地发生较大变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会发生改变,将会造成该生物的数量减少,甚至 灭绝。
探究四:资料分析、迁移深化
教师出示濒危动物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图片:祥见课件,分析原因。
学生通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很容易的得出结论:①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②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利用大量的资料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深刻认识 到现在栖息地被破坏的严重后果,感受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增强危机意识。分析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我们用具体的行动来报答地球母亲的深恩。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栖息地的概念、类型、特征,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条件。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生物的栖息地发生变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会发生改变,将会造成该生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面对这一桩桩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所造成的生物大劫难,我们应该认识到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其实就是关注我们人类自己。
略。
课件17张PPT。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 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广袤的大地万米高空深邃的海底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探究一观察地球圈层图、阅读教材第六页,分析交流:
(1)地球的外圈层可以分为哪三个圈层?
(2)生物都生存在这些圈层的什么范围之内?
(3)什么是生物圈?
(4)通常认为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
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
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
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
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思考月球上为什么没有生命?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球的任何
一个地方是否都有生物的生存呢?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不是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
只有在生物圈范围内才有生物生存。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思考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不是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
只有在生物圈范围内才有生物生存。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探究二观察,分析下列问题:
(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长颈鹿生活需要什么条件?
(3)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
(4)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减产?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哪些基本条件?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探究三
认真阅读课本第7、8页,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下列问题:
(1)比较孔雀与野大豆的栖息地有何特点?
(2)图1.1-6中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3)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 成什么影响?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较高四季分明,雨量适中,营养供给充足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海豚
栖息地是海洋。食物充足,食物相对稳定 骆驼
栖息地是沙漠,关照充足,干旱少雨,昼夜
温差大。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鹿
栖息地是草原,阳关重组 雨量充沛
植物茂盛 野鸭
栖息地是琥珀,水流缓慢,温度适宜
植物茂盛,食物充足。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为什么?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练一练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2、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 D )决定的。
A、 土壤类型 B、 温度 C、 湿度 D、 以上三项均是
3、人类的主要“立足点”是 ( B )
A、水 B、空气 C、土壤 D、营养物质
4、 下列各种动物中,不生活在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的是( D )。
A、云南兔 B、 穿山甲 C、 白臀叶猴 D、 大熊猫
5、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D )。
A、 蚯蚓要见阳光? B、 土壤中温度太低 C、蚯蚓要寻找食物? D、 土壤中缺少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