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课件 (共2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课件 (共2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19 14:15:37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最大的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二级主题——“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本节包括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观察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的意义三部分内容。它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能够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掌握叶片的结构,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了解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初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叶片的结构,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

【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课件展示场景:烈日炎炎的夏天,人们悠然的在树荫下乘凉谈笑风生;马路上骄阳下急行的人们汗流浃背,两旁的行道树去依然沉静的挺立着。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想了解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在树荫下就感觉到凉快?为什么路旁的行道树不会被太阳灼伤?大树为人们遮荫,久而久之会不会被晒死?
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共同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以此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课件展示 “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讨论一下两个问题:1、各塑料袋内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对三个枝条做不同的处理?
课件展示答案。
师:由上述实验我们得出植物能蒸腾出水分,那什么是蒸腾作用呢?
生: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师: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生: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
二、叶片的结构
师:我们知道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那么叶的结构式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叶的结构。
让学生想阅读课本第49——50页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师巡回指导。
利用课件展示叶的结构模式图,学生观察的同时,总结归纳表皮、叶肉及叶脉组成,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
观察叶片的外部形态,思考叶片正反面颜色的不同的原因?思考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在结构形态上的不同点有何意义.,由此引发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了解了叶片的机构,那么水分到底从其哪个结构散发出来的?要求学生阅读课本60页,小组讨论:
①什么是气孔?主要分布在那个部位?
②保卫细胞的特点?
③气孔的开闭受谁控制?如何控制?
这样活跃学生思维,并强化了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
气孔:像眼睛状的结构,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
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呈半月状, 内壁厚,外壁薄,中间的空隙就是气孔。
气孔是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保卫细胞可以通过控制气孔的开闭,从而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弱 。
课件总结叶的结构。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师:同学们都见过湿衣服吧。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哪些办法可以让衣服迅速变干?晾干衣服这一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学生很容易想出很多办法(暴晒、用熨斗烫、用吹风机吹等等)。让学生进一步推测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就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课件总结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2、环境温度3、空气湿度4、空气流动状况。
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到环境中温度、光照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大,蒸腾作用强度越大;温度越低,光照强度与弱,蒸腾作用强度越小。另外,蒸腾作用还受到空气湿度、空气流动速度的影响:空气湿度越小,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腾作用强度越大;空气湿度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小,蒸腾作用强度越小。
四、蒸腾作用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花盆里的花要经常浇水: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水分的来源,引导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过程。
课件展示总结。
五、蒸腾作用的意义
课件展示资料阅读: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的分配器情况。
问题思考,小组讨论:
①既然植物体通过根吸收了水分,却又通过叶散发到体外,这是为什么?是否是浪费水源?
②如此高大的植物体,为什么水分能够源源不断的运输到枝条上的叶片?
③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有怎样的生理意义?
④植物的蒸腾作用对于环境会有怎样的影响?
分析总结:
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发掉大量的水分,并不是简单的浪费,对于植物体自生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①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②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③使植物体有效散热,免受灼伤。
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对于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好的调节了气候:
①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气温;
②增加了空气湿度;
③增加了降雨量。
【课堂小结】
蒸腾作用这节课内容主要是通过演示和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蒸腾失水与其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中使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通过演示实验,利用学生熟知的俗语,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等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利用蒸腾作用的知识,对一些生活常识加以解释,既丰富了生物学知识,又解决了一些生活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从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入手,使学生确信植物具有蒸腾现象,接着引导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叶片的结构等。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掌握叶片的结构,学生才能透彻理解蒸腾作用的知识,同时为讲解光合作用打下基础。而叶片的结构又是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略。
课件28张PPT。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照射,气温较低;
另外,大树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
周围大气的湿度和氧,使空气凉爽和清新。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讨论:
  1.各塑料袋内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对三个枝条做不同的处理?甲乙丙几乎没有水珠水珠较少水珠最多叶片越多,散发出的水蒸气越多,水蒸气主要是由植物的叶片散发出来的。做对照,更容易分析得出结论。学习活动一结论:蒸腾作用 主要器官:部位:定义: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叶气孔分析判断:三天后A:叶的下表面涂凡士林B:叶的上表面涂凡士林C:叶的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D:叶的上下表面都不涂凡士林叶脉叶肉学习活动二观察叶片的结构①②③④⑤ 气孔
叶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
主要部分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气孔有什么组成?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什么控制?保卫细胞气孔保卫细胞:半月形、内含叶绿体
气孔: 两两相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构造 气孔为什么会张开和闭合?
是什么结构决定了气孔的开闭?
进一步探究:吸水膨胀——开放——蒸腾失水缩小——关闭——不蒸腾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与蒸腾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关系?保卫细胞 气孔 水分蒸腾由此可得:
1、气孔是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保卫细胞可以通过控制气孔的开闭,从而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弱。叶片表皮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由表皮细胞组成
保护组织。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由叶肉细胞组成,含叶绿体。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支持和输导由保卫细胞(含叶绿体)围成总结叶的结构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
 2.环境温度
 3.空气湿度
 4.空气流动状况光照越强,温度越高,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反之越弱。(成正比)
空气湿度越大,越不容易蒸腾,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成反比)
——叶片气孔
——茎内导管
——根毛细胞蒸腾作用的过程学习活动三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 导管(根茎叶中)叶肉细胞气孔大气中 一株玉米在一生中所消耗的约200Kg水的大致分配情况学习活动四认识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而大树体内的水分却是从低处流到高处,这是为什么?
2.大树为什么不会被阳光灼伤呢?
思考交流:
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大树体内的水分却是从低处流到高处,这是为什么?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
的拉力,从而能够促进根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时
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通过茎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
2. 炎热的夏天,植物为什么不会因为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蒸腾作用使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带走热量,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这样,植物就不会因为气温过高而被灼伤。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一、对植物体自身意义:1、提高大气的湿度,
2、增加降水,
3、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二、对环境的意义 蒸腾作用的意义:移栽
1 去掉部分叶片
2 阴天傍晚进行
3 移栽后浇水
4 移栽带土
课堂小结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随堂检测
1.在我们这个地区,( B )季节蒸腾作用最强.
A.春 B.夏 C.秋 D.冬
2.下列哪种物质不通过气孔进出(  C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无机盐 D.水
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原因是( A )
A.树冠遮阴,蒸腾作用带走周围空气的热量
B.大树能刮风,吹走了周围的热量
C.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