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艾芙·居里
美丽的颜色
走近作者
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的次女,《居里夫人传》的作者,法国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曾于193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伊雷娜·居里是她的姐姐。
课前导学
文学常识
传主名片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乐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三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本文就选自其中。
写作背景
镭 钋
踱 猝
炽热 沥青
铀矿 骤雨
窒息 吹嘘
咽喉 气氛
荧光 轮廓
字词详解
léi
pō
duó
cù
chì
lì
yóu
zhòu
zhì
xū
yān
fēn
yíng
kuò
生字注音
微妙:
简陋:
燥热:
炽热:
骤雨:
窒息:
词语释义
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干燥炎热。
温度高,极热。
为时不长的降雨,一般下得很突然,雨量也比较大。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
轮廓: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小心翼翼:
夸张地宣扬。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援的线条。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展现出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畏艰辛、乐观坚定的个性和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艰辛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整体感知
主题导析
重难点解析
1.本文题目是“美丽的颜色”,其含义是什么?有何作用?
“美丽的颜色”既指镭发出的蓝色荧光,也指居里夫人坚韧、乐观、执着的美好品质。其作用是提示文章内容,与文尾相照应。
2.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其作用是什么?
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既能补充历史细节,真实地展现传主当时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的实际情况,展示传主的心理感受,从而增强传记的真实性;同时,在文中插入传主自己的话还能暂时冲淡对居里夫妇紧张、艰苦而枯燥的研究生活的描述,从而变换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3.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居里夫人这一人物形象。
为了提取镭,居里夫人和丈夫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且长达四年,居里夫人每天都干着繁重的工作,却从未失掉对实验的热情,可见她热爱科学、性格坚韧顽强;虽然实验条件恶劣且每日工作繁重,但她“仍然觉得很快乐”,可见她性情乐观。
1.多次引用传主的话,文章真实感强。
2.语言饱含深情。作为传主的女儿,作者对母亲伟大而艰辛的人生经历充满敬佩和赞叹,这使得她在记述中饱含个人感情。
3.作者善于调整叙述节奏,使行文波澜起伏。
写作特色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镭léi 沥青lì 铀矿yóu
B.钋pō 炽热zhì 骤雨zhòu
C.猝cù 吹嘘xū 咽喉yàn
D.踱duó 窒息zhì 气氛fèn
课堂导练
解析: B zhì---chì Cyàn---yān Dfèn---fēn
A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残渣 微妙 炼治 沸滕
B.荧光 离析 领域 景况
C.轮廓 沉绽 茏罩 简陋
D.幼稚 冻僵 躁热 钥匙
B
解析:A治----制 滕---腾
C绽---淀 茏---笼
D幻---幼、躁---燥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太阳花喜欢阳光,阳光越炽热,它开得越艳丽旺盛。
B.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游乐园玩了一天,回到家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C.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D.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进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解析:“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句中用来形容“大学生”,不恰当。
C
4.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本义和比喻义,各写一个句子。
示例:①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②中东地区是东西方交通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备选词语:手足 眉目 心肝
选词: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手足
①气血不足的人一到冬天就手足冰冷。②我和他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
5.文学常识填空。
《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__________,她是___________的次女。居里夫人,_________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先后获得1903年诺贝尔___________奖和1911年诺贝尔_________奖。
艾芙·居里
居里夫人
法
物理学
化学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美丽的颜色”一语双关,既指镭发出的蓝色荧光,也指居里夫人坚韧、乐观、执着的美好品质。
B.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C.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棚屋的恶劣条件,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交代实验的地点,烘托居里夫妇的坚韧和对科学的执着。
D.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真实地展现出了传主当时生活、工作和思想的实际情况,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
解析:描写棚屋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C
阅读《最美人瑞这样走来》,完成练习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 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类文阅读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 ,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 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圮80年代初,我访法归 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 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叼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杨绛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人格尊严。
画线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通过对季康先生的身材、举止,尤其是眼眉的描写,生动传神的写出了季康先生坚毅刚强的性格。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季康先生接济研究所的年轻人的事,引出下文季康先生在“我”赠书后给“我”回信的事。
4.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杨先生对后辈抱有的感情是鼓励、体貼,我对杨先生怀有敬佩、感谢、怀念之情
5.假如杨绎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
示例:她,举止文静,高雅脫俗,气质美;她坚毅刚强,坚持正义,性格芙;她,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才华美;她,宽厚仁慈,以母性情怀关注天下苍生, 是最美女性。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于是在苦难中奋起②有的人甘于沉沦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④最终获得了成功⑤苦难便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②⑤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⑤②③①④
决胜中考
解析:通过整体感知可知,这个语段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待苦难的态度。从“有的人”和“而有的人”(或从语段中的分号)可以看出,语段写了两种人,前者甘于沉沦,故常抱怨;后者不甘于沉寂,于是奋起而终获成功。故顺序是②⑤③①④
B
2.请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京华时报8月22日讯 昨天上午,就在中国女排里约夺冠之前几分钟,从美国密苏里州西部城市堪萨斯城传回好消息,女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雨果奖”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继刘慈欣《三体》后,第二位中国作家斩获该奖项。她发表感言时称:“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
继刘慈欣之后,中国作家郝景芳再获“雨果奖”
3.综合性学习
今年10月13日,瑞典学院宣布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今年75岁的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请爱好文学的你认真完成以下任务。
(1)以下是各界对获奖者鲍勃·迪伦的评价,请概括出他能获奖的原因。
材料一: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霍拉斯·恩格道尔在授奖词中说:“在遥远的过去,所有的诗歌都是被吟唱的,诗人是行吟诗人。鲍勃·迪伦对歌词韵脚的掌控好像炼金术一样,把传统的文字分解为没有人想到过的全新诗意表达,令人震惊。”
材料二:英国大学学院的教授卡林写信给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他把诗歌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歌词当中,这一点就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关注。他的歌词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
材料三:“迪伦是最棒的诗人。”美国大诗人艾伦·金新伯格说,“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我哭了出来。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修辞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2)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鲍勃·迪伦,某中学八年级要制作一本名叫《走近诺奖作家鲍勃·迪伦》的小册子,请你仿照示例,补充完善这本下册子的栏目名。
栏目一:生平故事皆知悉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凭借对歌词韵脚的熟练掌控,把传统文字分解为全新的诗意表达②他的歌词融入了诗歌的形式和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③他的歌词中的修辞十分震撼人心。
经典歌曲同吟唱
诗意歌词浅赏析
(3)某中学八年级(4)班将于本周四下午两点在多功能教室举行“走近诺奖作家鲍勃·迪伦”主题班会,作为班长,你将电话邀请张校长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你会怎么说?
示例:张校长,您好!我是八年级(4)班班长XXX,我班将于本周四下午两点在多功能教室举行“走近诺奖作家鲍勃迪伦”主题班会,想请您担任特邀嘉宾,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