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八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全文精析【字词解释】
发:兴起,指被任用。
畎(quǎn)亩:田地。
举:选拔、任用。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士:狱官。任:责任,使命。
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空(kòng)乏:资财缺乏。
拂:违背。乱:扰乱。
曾益:增加。曾,同“增”。
【评析】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历艰难困苦后成就了不凡事业的例子,论证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字词解释】
恒过:常常犯错误。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意思是憔悴枯槁。
发于声:流露在言谈中。
入: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bì)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出:指在国外。
【评析】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解析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声,而后喻。直接
默写
名句默写①文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
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在危机面前不屈服,困境中求生存,
逆境中谋发展,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文中,孟子由论述个人经受磨炼才能有所作为,进而推理到治
国之道,指出一个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最后论证得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理解
默写续表
【名句】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①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
②征于色(古义: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
③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喻)
④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通假字一词
多义字词积累①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横”,梗塞、不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①士: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士别三日/士不可以不弘毅(读书
人)
②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安乐)安求其能千里也(怎
么,怎能)衣食所安(有“养”的意思)
③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渔者歌曰(所以)温故而知新
(旧知识)
④过:人恒过,然后能改(犯过错)及鲁肃过寻阳(到)以其境
过清(过于)
一词
多义续表
⑤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⑥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若有作奸犯科(做)
⑦所以:所以动心忍性(用来……的方法)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
原因)
⑧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发出)
⑨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不复出焉(出去)
⑩为:行拂乱其所为(做)或异二者之为(心情,心理活动)续表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苦、劳、饿、
空乏,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苦痛、使……劳累、使……饥饿、使……财资缺乏)
②动心忍性(动、忍,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惊动、 使……坚强)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
④行拂乱其所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词类
活用续表
思想上:苦其心志生活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动上:行拂乱其所为本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首先运用排比句,举例论证人要有所成就必须经历磨炼,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接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归纳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举例: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主旨
感情结构
梳理内容理解 归纳:人要有成就需经历磨炼经历磨炼的好处正面论证:人在逆境中发愤图强反面论证:国家安乐导致灭亡归纳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的事迹,非常有力地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运用排比句式增强气势,节奏鲜明,自然引出论题。
2. 正反对比论证:“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正面论证逆境出人才;“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反面论证安乐往往导致国家灭亡。正反对比论证使得说理更全面,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内容
精析续表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是一句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得以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不仅为历史上无数事实所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人人都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陈其事,非开宗明义,而是先列举事例,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大大增强了说服力。续表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2. 文章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方面经受艰苦磨难,思想上要“
”,生活上要“ , ”,行为上要“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课内文言文阅读精练一 句子默写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舜发于畎亩之中( )2. 人恒过,然后能改( )
3. 管夷吾举于士( ) 4. 劳其筋骨( )
5. 饿其体肤( ) 6. 空乏其身( )
7. 行拂乱其所为( ) 8. 所以动心忍性( )
9. 入则无法家拂士( ) 10.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兴起,指被任用使……财资缺乏犯错误选拔、任用使……劳累使……饥饿使……坚强违背二 字词解释在国外在国内(二)文言词汇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行拂乱其所为/无丝竹之乱耳
B. 管夷吾举于士/士别三日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求其能千里也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既克,公问其故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所以动心忍性/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温故而知新
D. 择其善者而从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D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达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会先使他的心志经历苦痛,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经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句子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内容理解简答题。
1. 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点?起什么作用?本文的中心论点
是什么?
2. 作者看来,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共同特点:都出身卑微,都是在历经磨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作用:有力地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内容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分析选择题。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从正面论证
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 本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
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C. 文章一开始就列举了一系列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作为事实论
据,然后分析论证。
D.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先分后总,论证内容是由个人到国家,由人才
造就到国家治理。A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从文章结构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
作用。
B. 全文先后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 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展开论证—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写作。
D.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强
调的是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炼。C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居安思危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倘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魏征传》)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倘:倘若。③遽(jù):立即。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上谓侍臣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病虽愈/色愈恭
C.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公问其故 D. 居安思危/居庙堂之高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魏 征 曰 内 外 治 安 臣 不 以 为 喜 唯 喜 陛
下 居 安 思 危 耳。
3. 本段文字短小精悍,只有两句对话描写,却深刻揭示了一个大道理,试谈
谈你读后的启示。我们在安全(幸福、成功等)的时候,应想到会不会有危险(不幸失败等)来临的可能。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