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25.诗词五首
赤 壁
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
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作者简介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杜牧游览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吴蜀联军大败曹兵的历史,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写作背景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章感知
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古代兵器
销蚀
给。
帮助。
埋
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拿,取。
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在水底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铺垫】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文章赏析
【议论】这两句是议论。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侥幸得胜,对历史上的兴亡成败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隐喻东吴的存亡,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
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迈胸襟。诗人从反面设想入手,化实为虚,评析历史,突出中心,讽喻统治者。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文章解析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
写起,有何作用?
【托物起兴】由一件古物引发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实是借题发挥。
3.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叙史点题,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4.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5.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感慨,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
完全改观。由叙事引
发议论。
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怎样看待《赤壁》一诗中最后两句对周郎的评价?
学生甲:“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议论赤壁大战中周瑜战胜曹操的事情。战胜曹操有各种历史原因,其中天时的作用不可忽略。诗人抓住这一点发表议论,认为周瑜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东风,他从反面着笔:假使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历史将会完全改写。
合作探究
学生乙:此处,诗人笔锋一转,将赤壁之战的胜负归结于侥幸和偶然,完全改变了周瑜在战争中的决定性地位与作用。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常以武略自负,自认知兵。诗中对周瑜
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
他军事上的自负之情的
自然流露。
以小见大,含蕴深刻。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 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 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的前两句 由一个沉埋于沙中的小小的“折戟”,联想到赤壁 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掳这 件小事与东吴的霸业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写作特点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课文总结
赤
壁
兴感
之由
借古讽今
警策世人
戟未销
任前朝
感慨咏叹
非风便
史将淆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睹物联想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