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第二节。本节课内容与必修一所学的ATP、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新陈代谢知识联系密切,又是继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第一个功能,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而能量流动理解起来最为困难,教材之所以把它安排在最先学习,足以彰显其在本章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本节课又为接下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了知识铺垫。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图版教材是以“生态系统中能流模型”为主体,直观简洁地阐述这部分知识,有其自身优势。人教版教材则是先从生态系统能量的最初来源——太阳能入手分析。详细地分析了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获得能量的全过程,定性地阐述了该营养级的能量变化。又以图示的形式重点说明了第二营养级(生产者)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最后再概括能量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从而实现了由局部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于能量流动的特点,人教版教材以经典的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研究为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从定量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计算,从而顺水推舟地导入能量流动的特点之话题。用数据说话,符合生物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本节课的重点自然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在过程中孕育着特点,在学习特点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过程,二者相得益彰,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内含着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本节课设计为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将安排在第2课时学习。
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部分知识储备,对于“储存能量的物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不再陌生,并且通过物理的学习,思想中已经渗透了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的概念。
在认知方面,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这为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搭好了能力的阶梯,但是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却不甚完善,因此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通过能量传递效率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的构建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探索兴趣。
2.通过小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及直观性的教学原则,我主要才用通过播放“传来传去的能量“动画、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设置问题,层层诱导的方式把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活动一:播放“传来传去的能量”有声动画
观看动画,结合所学知识,分享从动画中提取的信息
使抽象的“能量”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提取食物链
草 兔 鹰
活动二:聚焦能量,复习与能量相关的知识
根据已有知识推导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新陈代谢相关知识,为学习能量流动过程做准备
新授课
探究
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
探究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过程
教师呈现两个问题及概念图
(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有哪些?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94页,并完成概念模型的构建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握教学重点。以总结出的第一营养级的来源和去路为基础,引导学生借助卡片构建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模型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过程
用“初级消费者”的卡片取代生产者,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如果研究初级消费者,这个模型是否合理?”从而顺利过渡到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过程。
学生发生思维碰撞,通过和第一营养级的对比,思考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
培养学生对比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营养级的和第一营养级去路相同,来源不同
层层递进,设置疑问
兔子吃草,所摄入的能量是否都被兔子吸收利用?请再次观看兔吃草的动画
思考“摄入量,同化量和粪便量”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哪一个营养级?
仔细观看动画,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直观的动画,突破“摄入量,同化量和粪便量”该难点,同时渗透思想教育“透过现象看本质”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分析前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总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
小组活动:构建模型
任务:模拟构建一,二,三营养级能量流动模型 ,
要求:相同颜色的箭头代表同一条去路,借助双面胶将其固定在白板上,做好后请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
解释对于“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理解
小组合作,构建模型
通过该活动一方面检测了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借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箭头越来越小”,从而在定性的角度认识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同时还培养了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的精神。
向学生呈现一组数据及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
组织学生计算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根据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自动生成能量流动的第一个特点---逐级递减
根据公式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自动生成新知: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由前面的定性分析转为定量分析,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跟踪练习:再次围绕食物链“草 兔 鹰”进一步巩固逐级递减的特点
2.思考“食物链中的营养关系可否倒置?”
3.引导学生自动生成“单向流动”的特点
学生做习题并思考老师的问题,生成新知“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食物链,生成新知“单向流动”
巩固练习
呈现“孤岛生存”的情景,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出选择
完成相应练习
体现了“学以致用”原则,并未研究能量流动的实际意义埋下伏笔。
知识总结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积极主动地反思本节课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链条,实现知识的内化。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评测练习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叶面上的全部太阳能
B. 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C. 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2.下面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消费者的能量越多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3.在草原上,牛以草为食,蜣螂以牛粪为食,假设牛同化的能量为105kJ思考:被牛同化的能量中约有多少流入蜣螂?
A.0kJ B.10.5 kJ
C.21kJ D.介于10.5kJ和21kJ之间
4.草 兔 鹰,该食物链中,如果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2400kJ,则鹰最多能获得能量是( )
A.100kJ B.96kJ C192kJ D24kJ
5.假设你流浪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的玉米和鸡可以吃,你会做出如何选择?
A、先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 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检测结果】
学生在回答第五题时,心里明白但表述不清楚,落实不到“食物链”和“逐级递减”这些关键词上。
七.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探究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来源 营养级
探究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
作业设计
1.巩固性作业:学案习题
2.研究性作业: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3.创新性作业:以论文的形式谈谈你对生态农业的看法
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由于“能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是停留于传统的概念性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降低学习兴趣。俗话说“好的兴趣是半个老师”所以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努力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并竭尽全力去开发学生的兴趣点。所以本节课我做出的主要改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传来传去的能量”有声动画导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借助五颜六色的卡片,精心设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的构建活动,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巩固新知,同时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并感知生物之美。体现了新课改做中学的理念
3、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
4.多次重复利用课程资源,比如能量动画,能量模型,同时多角度挖掘信息资源,使其价值达到最大化。
课件20张PPT。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
草 兔 鹰聚焦能量(1)相关物质:糖类、脂肪、ATP
(2)相关细胞代谢过程: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3)能量存在的形式:热能、光能、化学能草 兔 鹰探究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过程生产者
(植物)1%固定(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有哪些?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过程初级消费者
的能量呼吸作用?摄入量 同化量 粪便量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过程初级消费者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能量流动过程分析:生产者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来三去 呼吸作用太阳能活动:利用教具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材料:卡纸,白板
任务:模拟构建一,二,三营养级能量流动模型 ,
要求:相同颜色的箭头代表同一条去路,借助双面胶将其固定在白板上,做好后请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探究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固定 1.逐级递减:(10%~20%) 肉食性动物
12.6 植食性动物
62.8 生产者
464.6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以上食物链中,如果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2400kJ,则鹰最多能获得能量是( )
A.100kJ B.96kJ C192kJ D24kJ
B跟踪练习: 2.单向流动:探究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固定假设你流浪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的玉米和鸡可以吃,你会做出如何选择?
鸡人玉米玉米人鸡 A、先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 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本节知识体系能量流动过程能量的起点:能量流动的过程:一来三去渠道: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10%~20%。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输入,传递,转化,散失课下作业3.以论文的形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谈谈你对生态农业的看法2.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1.完成练习册本节课习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