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3 15:4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与朱元思书
一、填空题
1.重点文言词语
(1)风烟俱   净
(2)从   流飘荡
(3)自富阳至   桐庐一百许   里
(4)水皆缥碧   
(5)负   势竞上
(6)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   心;
(7)经纶   世务者
(8)横柯   上蔽,在昼犹   昏;
(9)蝉则千转不穷   。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
3.词类活用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横柯上蔽   
(3)负势竞上   
(4)风烟俱净   
(5)猛浪若奔   
(6)望峰息心 
(7)负势竞上
(8)互相轩邈   
4.特殊句式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翻译重点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默写重点句子
(1)   ,猛浪若奔。
(2)   ,猿则百叫无绝。
(3)    ,望峰息心;
(4)   ,窥谷忘反。
7.(1)绝: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猿则百叫无绝   
③佛印绝类弥勒   
(2)上:
①负势竞上   
②横柯上蔽   
(3)许:
①一百许里   
②时人莫之许也   
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负:
①负势竞上   
②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二、阅读题
8.
竹溪记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⑤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⑥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养,收藏。③绝徼:极远的边地。④其为园:他们建造园子。⑤芟(shān):割。⑥槁:干枯。
(1)“或千钱一石”一句中,“或”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或者 B或许 C 有人 D有时
(2)下列句中“之”的解释,与“富人之园”相同一项是   
A则人益贵之
B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物以稀为贵”
B“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C“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
D京城人花费千钱购买一竿竹子的行为是愚蠢的,不值得的。
(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11.与朱元思书
一、填空题
1.【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解答】(1)句意为:风和烟都消散了;俱:全,都。
(2)句意为:随着江流漂荡;从:随着。
(3)句意为: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至:到;许: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4)句意为:水都是青白色的;缥碧:青白色。
(5)句意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凭借。
(6)句意为: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戾:至;息:平息。
(7)句意为: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8)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柯:树木的枝干;犹:好像。
(9)句意为: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穷:穷尽。
答案:
(1)全,都。(2)随着。(3)到;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4)青白色。(5)凭借。(6)至;平息。(7)筹划、治理。(8)树木的枝干;好像。(9)穷尽。
【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如本题中文言虚词“许、负”的用法要准确识记。
2.【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解答】(1)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2)望见这清幽的山谷,也会留连往返。“反”同“返”,返回。
答案:
(1)“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2)“反”同“返”,返回。
【点评】解答此题,平时要记住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解答】(1)句意为: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3)句意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竞:动词作状语,争着。
(4)句意为:风和烟都消散了;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5)句意为: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6)句意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7)句意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向上生长。
(8)句意为: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答案:
(1)时而向东时而向西;(2)在上面;(3)争着;(4)消散、散净;(5)奔跑的马;(6)使…停息;平息;(7)向上生长;(8)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本题都是词类活用,要准确识记。
4.【分析】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古文句式的掌握。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解答】(1)句意为:(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2)句意为: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3)句意为:(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点评】理解句意是完成该类题目的关键。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解答】(1)句中重点词有:从:顺,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句意为: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2)句中重点词有:独:只;绝:绝妙。句意为: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3)句中重点词有:甚:比;奔:飞奔的马。句意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4)句中重点词有:戾:至,到达;息:使…平息;经纶:筹划、治理;反:同“返”,返回。句意为: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答案:
(1)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2)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3)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4)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急湍甚箭(重点字:湍)
(2)蝉则千转不穷(重点字:蝉)
(3)鸢飞戾天者(重点字:鸢)
(4)经纶世务者(重点字:纶)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7.【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1)绝
①句意为: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绝:极。
②句意为: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绝:断,停,消失。
③句意为:佛印极像弥勒菩萨。绝:极。
(2)上
①句意为: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上:向上。
②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上:在上边。
(3)许
①句意为:一百里左右。许:表约数,左右。
②句意为: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许:承认。
③句意为: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许:处所。
(4)负
①句意为: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负:凭借。
②句意为: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负:背。
答案:
(1)①极;②断,停,消失;③极。
(2)①向上;②在上边。
(3)①表约数,左右;②承认;③处所。
(4)①凭借;②背。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阅读题
8.【分析】译文:
我曾经游览过国都世宦富贵人家的花园,看见那里积聚的东西,从极远的边地(到)海外的奇异的花卉石头没有不能得到的,然而不能得到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把它当柴烧。江南人修建花园,一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人用千钱买一块石头,有人用百钱买一棵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人就将它锄除并抛弃它。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国都的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就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竹子)又干枯而死。由于它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易)枯死,人们就更加珍爱它。可是江南的人甚至讥笑他们说:“国都的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竹子当做珍宝。”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这句话的句义是有人用千钱买一块石头。“或”的意思是有人。故选C。
(2)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之”的意思是助词,的。
A.代词,他。
B.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C.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助词,的。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主旨,从中受到启迪。从江南“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可以看出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主旨为: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故选D。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斩,砍掉。薪之,把它们当作柴火。句意为: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
答案:
(1)C
(2)D
(3)D
(4)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意思符合即可)
【点评】文言实词“去”的用法:
一狼径去(走开,离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或芟而去焉(除掉、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