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溶于水的物质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
2、通过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2、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我们喝过糖水、饮料,为什么是有味道的?
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溶解”这个词,还会把食盐、糖等溶解水里去,那么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1、出示并介绍器材:小勺、搅拌棒、烧杯、食盐、沙。
2、实验、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
(1)、教师演示实验,边做边讲解,生仔细观察。
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装水的玻璃杯里,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儿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提问: 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呢?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呢?
引导学生对这两种常见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
、提问: 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回答:食盐看不见了;化了。沙子沉在水底。)
(表扬、鼓掌)
3、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同学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像沙在水里经过搅拌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
(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1、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知道了溶解与不溶解的概念,老师这里还有一样东西——面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你们猜一猜?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问: 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分组实验
教师提出实验方法、要求。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装水的烧杯里,不搅拌,静静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儿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它的变化。
(1)小组实验:
(2)、讨论、汇报交流: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
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看不到颗粒了,有的会说面粉没有溶解,还能看到小的颗粒,有的会说接近食盐的;接近沙的。
(三)、过滤混合物
为了证明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我们一起再来做一个过滤的实验。老师这里有一种纸,叫滤纸。我们将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进行过滤,然后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讲解注意事项: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滤纸上留下了面粉和沙的颗粒,食盐却没有留下颗粒,流到了下面的杯子里。
(表扬、鼓掌)
(四)、小结:现在你能解释什么是溶解吗?(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三、归纳整理,问题延伸
1、通过今天的实验研究,你们知道了什么?
2、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食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食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这是什么原因?
3、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大家的合作,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么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 溶
沙子 放入水中 不溶
面粉 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