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1讲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1讲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2 22:5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浒传》的有关知识;
2.探索林冲的武器及其性格的关系。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施耐庵(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施耐庵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字词汇总
字音
赍(jī)发 迤(yǐ)逦(lǐ) 恁(nèn)地 酒馔(zhuàn )
央浼(měi) 肐(gē)察 剜(wān)肉 髭(zī)须
词语
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
消耗:消息。
向火:烤火。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发展过程,有力地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透辟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理清结构
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
2.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开端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把握重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中西小说的不同点
油画写实:如照片,纤毫毕现,光影逼真,有视觉冲击力。
国画写意:寥寥几笔,重在意境传达,善于留白,给人思索的空间。
西方小说:重心理刻画,常有大段内心独白,唯恐读者不懂。
中国小说:中国的小说重留白,善于以外写内。唯恐把话说尽,没有回味。以少少许盛多多许。
如何读中国小说
根据描写,结合文本,添补“断裂”的空白,还原作者赋予人物的内在气韵。正如喝茶,不能直接嚼茶叶,需把茶泡开,方能品其香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花枪
枪杆长五尺,梭形枪头,枪头下有红缨。由于枪杆较细,抖动时枪头颤抖不停,让人难以捉摸枪尖戳处,使人眼花缭乱,故得此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花枪
“林冲自到天王堂,取了包里,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解析】
“拿了”,这是无意识的动作,表明林冲习惯用枪。
林冲使用枪作为武器,并不是作者随便赋予的。就如京剧脸谱一样,兵器的特点往往代表着人的特点。
冷兵器打斗,兵器的重量是杀伤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越重,杀伤力越强。
重兵器:大斧子——李逵 禅杖——鲁智深 力量型:力大无穷、性格刚猛,甚至鲁莽,制胜主要靠势能
轻重适中者——刀:武松——两口戒刀、杨志——朴刀 肌肉形:勇武之人,制胜力量与招数兼备
轻兵器者——枪:历史名人——赵云、岳飞 特点:分量较轻,势能不占优势,需要更高超的招数。
所以,林冲用枪,说明其功夫过硬,靠招数制胜。用枪者靠招数,招数靠脑子,脑子好用的人往往也心细,心细的人往往考虑事情周全,周全的人往往就谨慎,谨慎的人做事往往也畏首畏尾。
综上,作者赋予林冲用枪,就在兵器文化中赋予了林冲谨慎、做事不够果决的特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腕尖刀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著两把汗。当晚无事。
【解析】
什么样的刀是解腕尖刀?
“解”,割。《庖丁解牛》就是庖丁分解、割牛。《三国志》:“古人有言,蝮蛇螯手,壮士解其腕。”解腕即为割腕。
解腕尖刀——小型佩刀,贴身,非进攻性武器,防身之用。
面对仇家,林冲为什么选择非进攻性武器——解腕尖刀?换了莽撞之人,肯定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
林冲带着刀寻仇家,说明问题:“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第一,林冲艺高人胆大。防身武器作为进攻杀人寻仇之用,显示了对自己的杀伤能力的极度自信。
第二,林冲极为谨慎,考虑问题周全。林冲此时的身份是“贼配军”,是犯人,还是在人口密集的街巷寻仇,是不能大张旗鼓、大刀大枪地招摇过市,只能怀揣利刃,不动声色。
第三,林冲的优柔寡断,迟疑不决。不共戴天的仇人,只寻了三五天,“冲也自心下慢了”。这让我们都有些来气,觉得林冲真是个没心肝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林冲的身份地位、以往的生活环境密切关联。
自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父亲是提辖,岳父是教头,武术世家。虽然只是一个中级军队散打教练,但受人尊敬,衣食无忧,况且还有美貌贤惠的妻子在东京苦等。
换句话说,高俅他们这个“杀人人夺妻俱乐部”还没有把林冲逼上绝路,只要还有一点光亮、可能,林冲绝不会贸然行事。
林冲心里有气,但为了自己未来的生活,美满的家庭,他不想真正成为一个杀人犯而将这一切葬送。
“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候,也不见了。”
【解析】
林冲依然拿了一把解腕尖刀,这个防身性武器。这次寻仇事件,除了刚才我们说的林冲谨小慎微之外,还反应了林冲另一层性格。
林冲明知刚才还和陆虞候一起饮酒,如果要马上结果了陆虞候的命,为何还要砸烂家具,耽误时间?
如果说护送娘子回家是安全起见,那为什么还回樊楼?陆虞候早跑了。陆虞候事情败露,他能不躲起来?安敢回家?
而聪明如林冲者竟然守株待兔,在人家门前等了三四天。
合理的解读就是:林冲根本不想杀陆虞候,有意给他逃走的机会;当然,妻子被侮辱,作为男人面子一定得要,做做样子就可以了。只要“府前人见林冲面色不好”这个影响造成了,林冲也就不在追究。
林冲这装糊涂,过于清醒的头脑与算计,希望兵不血刃就化解危机。
此时的林冲是堂堂正正的大宋武官,佩刀拿枪没有任何忌讳,但为什么就这样拿了一柄小小的刀子,况且还有意识放过仇人?因为他怕,他不但怕陆虞候这个帮闲,而且怕高衙内,怕高俅。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林冲的做法让我们对他有些厌恶。
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膊,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著,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解析】
“轻轻把石头掇开,挺著花枪,左手拽开庙门”——极为谨慎,出其不意,必杀仇人。
这是一场残忍至极的打斗场面,但读者却并不觉得血腥。
第一,因为我们已经为林冲压抑得太久了,甚至希望他“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二,差拨、富安都是一枪搠倒,杀陆虞候时最血腥,但在紧张之际,作者又放缓了进度,先是一番质问,“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就使林冲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杀伐也有两面性,如果是正义得到伸张,必然大快人心。
林冲这回真正对得起了他的绰号“豹子头”,像豹子捕猎一样,有安排,有速度,有杀伤力。
此时的林冲,脱胎换骨,一扫之前的郁闷,性格、做事风格已经向梁山好汉靠拢了。
可以说,之前的林冲实在让我们有点喘不过气来,让我们牵肠挂肚、压抑得太久,但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流动性。这对于一篇小说来说,真是莫大的成功;否则,《水浒传》也将不会登上“四大名著”的宝座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拳头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著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解析】
林冲原本怒火中烧,并且有强大的法律、道德作为后盾——“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
但当看到是高衙内,就“挥拳而立”,十分尴尬。
不打,难咽这口气;打,又不敢打。林冲完全占据道德制高点,但却“先”软了。林冲事后对鲁智深说“不怕官,只怕管”。高衙内变得硬气了,他不是拳头硬,而是权势硬。
林冲空有一身武艺,可真正用到时却又如此软弱;不但不打,连骂几句痛快痛快嘴都没有,“一双眼睁著瞅那高衙内”。
金圣叹在此处写到“写英雄在人廊庑下,欲说不得说,光景可怜”。我觉得林冲性格中的软弱,不仅仅让人可怜,还应该有对权势社会、人治社会的下无权无势之人的一声浩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宝刀
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林冲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刀。
次日,巳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林冲听得,说道:“又是甚么多口的报知了!”
【解析】
林冲花了1000贯买了口宝刀。1000贯,大概相当于10万块人民币。林冲能买这样的奢侈品,说明其购买力很强、生活水平很高。我们也可以窥测到林冲屡次不肯痛下狠手的原因了:他对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满意的,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肯与过去的生活一刀两断。
如果说买奢饰品是为了喜欢,那也无可厚非,但买宝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高俅有瓜葛。他的目的是在高俅面前炫耀,林冲早就忘了高俅他们之前做过了什么!
等到高俅说要与之比试宝刀,林冲的话耐人寻味。他对高俅不置一词,仅仅是嗔骂了多嘴的报信人。
朱熹批语:“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喜什么?高太尉日理万机,邀请我去比刀,不是高看我一眼是什么,借机会套套近乎,自己的前途命运一定光辉灿烂了。
我们看到:此时的林冲,是官场中的林冲,他也沾染了官场中“往上爬”的惯性与习气。这虽然不是我们乐于看到的,但小说却用事实真切地告诉了我们这是真实存在林冲的血液之中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柴大官人面上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解析】
“一棒打翻了他”林冲对自己的武艺十分自信,但“柴大官人面上须不好看”,所以踌躇。
柴大官人何许人也?不但是皇亲国戚,权势熏天;还是地方一霸。在某种意义上,与高俅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林冲的踌躇,可以看出林冲深谙人情世故。
等到柴进把话说开,等于上司下令,“方才放心”,那就无妨了。几句话,林冲的性格毕现。不仅谨小慎微,而且还善于察言观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
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著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己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著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
【解析】
林冲只打了四五个回合,便说“小人输了。”为什么打了几个回合,就说输了?林冲的回答是有枷在身。这当然说明:林冲异常小心,绝不打无准备之仗。但同时也说明了另外的问题:他并没有确定洪教头在柴进心中的地位,一旦赢了,柴进是否会生气。
我们可以猜想,凭林冲的武功,就是戴了枷,一样可以赢洪教头。所以,枷锁在身只是林冲的一个托辞,重点还在揣测上司的心理上。
等到林冲确定柴进的实际心理,以“拨草寻蛇”这个及其慎重的招式开头,三下五除二就赢了洪教头,从而也博得了柴进的欢心,当然也有敬佩与器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综述林冲的性格
羊性的调控,使他随物赋形,谨慎妥协,仰人鼻息,恋恋地回望那曾经肥美的青草;
豹性的驱使,使他无坚不摧,屠戮嗜血,快意恩仇,果决地奔向那填饱饥肠的猎物。
羊性、豹性,在林冲的躯体内共存着,激荡着,又循环流变着。】
知识迁移
(2018 北京海淀区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
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__ __。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1.下列填入《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 )
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 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2.按要求完成(1)(2)题。
(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的英雄形象。
(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②兄女:指谢道韫。
4.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 )
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孥。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
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唐·陆畅)
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五代·李煜)
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宋·黄庭坚)
参考答案
1. B
2.(1)《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 林冲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2)诗歌借助壮阔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象,衬托出林冲激愤满怀、豪气冲天、英勇无畏(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意思对即可)
3.要点:(1)明确比较赏析点,(2)分析描写雪景诗句的特点(3)分析诗句表达思想、情感的效果。
4. B
拓展阅读
林冲简介
人物名片:
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外号豹子头,东京(今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时,为山寨马军五虎将中排名第二,镇守正西旱寨。林冲对梁山忠心耿耿,打了许多胜仗;受招安后,随宋江、卢俊义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打方腊后,在杭州染了风瘫,不能痊愈,被迫留在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追封忠武郎。
基本信息
一百零八将座次:第六位
星名:天雄星
绰号:豹子头
相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身高:约1.88米
原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梁山司职:马军五虎将之首
常用兵刃:丈八蛇矛
特性:勇猛,沉静,冲锋,留情
主要事件:
误闯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怒杀王伦
有关歇后语
林冲误入白虎堂——上当受骗;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落草——逼上梁山;
林冲上山—— 官逼民反
基础知识
1.指出加红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 )
A.赍发(jī) 玷辱(diàn) B.仓廒(ào) 庇祐(bì)
C.掇开(duō) 搠倒(shuò) D.喝彩(hè) 自省(xǐng)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写到草屋崩坏时,林冲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下面哪一项与人物思想不符( )
A.表现了林冲随遇而安,没有什么反抗的意图。
B.说明林冲已无复仇之心,只求安稳地过日子,想待刑满后回东京与家人团聚。
C.说明林冲没有完全识破高俅、陆谦的毒计,仍然忍辱负重。
D.说明林冲安贫乐道,有长期看管草料场的想法。
3.雪景有不同的写法,作用也不同。下面四段雪景的描写各属于哪一种。
(1)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竟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
(2)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
(3)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4)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捶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 )
A.从形状、规模的角度写,用以渲染环境的气氛,或造成某种特定氛围。
B.从视觉或听觉的角度写,用以表现人的感受或情感。
C.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写,用以衬托人的思想或情感。
D.从气势的角度写,用以提供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的背景,或产生某种象征意义。
4.(2018 红桥区高三一模)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代表作品《水浒传》。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即选 自其中。作品塑造的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真实鲜明,性格极具丰富性和复杂性。 B.《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巴金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他对 历史的反思、对亲人的追忆,对自我的拷问,质朴而直白地讲述了出来。 C.面对父亲离世、母亲改嫁、叔父篡位,哈姆莱特发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 得考虑的问题”的感慨,这反映了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也从侧面反映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绝望。 D.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后人认为杜甫律诗是唐律之 最,《登高》和《秋兴八首》都是能够代表他律诗创作成就的作品。
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5.下列人物描写的方法与上段文字相同的一项是( )
A.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B.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苦笑,即目真 视而有情。
D.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6.写出下列加红词的古义和今义。
(1)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
古义 今义
(2)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古义 今义
(3)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
古义 今义
(4)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古义 今义
(5)有书在此
古义 今义
(6)好歹结果了他
古义 今义
7.古代的词有些被现代的词取代了。在下面词后的括号内填上现代的词。
(1)市井( ) (2)央浼( ) (3)厮见( )
(4)端的( ) (5)赍发( ) (6)干碍( )
课外阅读
(2018 四川高二期末)阅读戏剧《逼上梁山》中的节选,完成8—9题。
鲁智深:(白)林贤弟,现今当权者无道,压榨百姓,四路英雄个个摩拳擦掌,此时不干更待何时;这叫做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林 冲:仁兄啊,(唱二簧原板)听仁兄言语细盘算,造反二字且慢言,虽然刺配边州远,英雄立志可撑天。但愿到沧州观看事变,见机而行又何难。
鲁智深:(接唱)林贤弟主意也太差,洒家言来听根芽:高俅专权太狠毒,压榨百姓无力挣扎,四路英雄势力大,宋室的江山一定倒塌,今日的天下是谁家天下!劝贤弟把此事也细调查。
林 冲:(白)仁兄之意小弟尽知。我想沧州乃边防重地,将来金人南犯,定可兴起大事。小弟还到沧州看情形,再作计较。
8.对林冲性格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冲反对鲁智深造反,希望他也到沧州去建功立业。
B.林冲看不清高俅专权狠毒的一面,对高俅还抱有幻想。
C.林冲对宋王朝还抱有幻想,希望到沧州之后兴起大事,建立功业。
D.林冲说“英雄立志可撑天”,说明林冲也想夺取天下,统治天下。
9.对鲁智深性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智深清醒地认识到当权者无道,决心造反。
B.鲁智深把矛头直指宋室王朝,说明他坚决彻底地反抗封建统治者。
C.鲁智深认识到当权者无道,皇帝贪官都该反,所以决心造反。
D.鲁智深说林冲“主意也太差”,但他仍然护送林冲到沧州,说明他重哥们义气而放弃原则。
参考答案
1.B 点拨:“廒”读áo。
2.D 点拨:林冲没有安贫乐道的性格。林冲的性格是随遇而安,忍辱负重。
3.(1)A;(2)C;(3)D;(4)B。
4.C点拨:“作者对人文主义的绝望”的说法错误。
5.B 点拨:都是动作描写。
6.(1)古义:比……强,胜过;今义:好像。 (2)古义:消息;今义:因使用受损而渐渐减少。 (3)古义:鬼鬼祟祟,不正派; 今义: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4)古义:触怒,冒犯; 今义:讨厌,憎恶。 (5)古义:信; 今义:装订成册的阅读材料。(6)古义:结束……的性命,杀掉; 今义:事情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
7.(1)市镇; (2)恳求;(3)相见;(4)的确,果然;(5)资助;(6)妨害。
课外阅读
8.C(林冲当时还对朝廷抱有幻想,直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才丢掉幻想被逼上梁山。)
9.D(“重哥们义气而放弃原则”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