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
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透视作品的主题。
分析小说的情节。注意情节是怎样展开、发展,直至结局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
注意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小说中常见的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它的主要作用是: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
人物描写: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②动作暗示,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③景物烘托,即绘景而显情,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了人物的特定心情;④心理概述,又称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价,因此不但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当地的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在行文中比较灵活方便。
字词汇总字音
赍(jī)发 迤(yǐ)逦(lǐ) 恁(nèn)地 酒馔(zhuàn ) 央浼(měi) 肐(gē)察 剜(wān)肉 髭(zī)须 削(xiāo)铅笔 战战兢兢(jīng) 噩( è) 梦 怂(sǒng)恿(yǒng) 怔 (zhèng)住 憎(zēng)恶接壤(rǎng) 安辑(jí) 蘸(zhàn)酒 伶俐(líng lì ) 洞穴(xué) 擂(léi)鼓
泅(qiú)水 傩(nuó)送 老鹳(guàn)河 鞶(pán)鼓 踹(chuài) 岨(jū)
角隅(yú) 镇筸(gān) 拮(jié)据 睥(pì)睨(nì) 糍粑(cí bā) 歇憩(qì)
氽(tǔn):漂浮。这里是潜泳的意思。
词语
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
消耗:消息。
向火:烤火。安然无恙:形容平安且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不敢越雷池半步:比喻不敢逾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六神无主:形容心慌意乱,不知所措。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边城》:作者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诚心相待,相互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在摹写边城人民生命的形态和生活的方式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理清结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依据课文中的地点、事件,本文共叙述了如下几个故事:
沧州遇旧——买刀寻仇——看草料场——雪夜报仇
小结:课文的情节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路遇李小二,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是情节发展的开始;买刀寻敌为他走向反抗奠定行动基础,矛盾冲突紧张起来;看管草料场,局势又平缓下来;雪夜杀敌,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林冲被逼上了绝境,终于迸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走上了与黑暗政治决裂的道路。
线索
A.林冲与小二的信息沟通与警惕防范。(明线)
B.陆虞侯与富安、管营、差拨的密谋。(暗线)
把握重点
人物形象分析
林冲的性格: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如:他被高俅陷害,刺配到沧州,仍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正直、善良、侠义。如帮助李小二等;刚猛激烈、嫉恶如仇。如买刀寻敌,山神庙手刃仇敌,都表现出他反抗黑暗、崇尚正义的本质;细心、缜密。如林冲看管草料场,小心谨慎,尤其是熄灭炭火的细节表现得最为充分。
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别里科夫是一个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反对生活中哪怕是微小变革,思想腐朽、灵魂丑恶的小人物。他的生活逻辑极其可笑,思想极其落后,命运又是极其可怜、可悲,他的内心充满了小人物的悲哀:他辖制全城15年,也被腐朽的制度钳制了15年;他是凶狠的鹰犬,又是卑贱的叭儿狗;他是沙皇制度忠实的卫道士,是扼杀进步的刽子手,又是可怜的受害者,无奈的牺牲品。
翠翠人物形象:翠翠是一个纯真可爱、乖巧善良、孝顺懂事、聪慧羞涩的女孩,她与祖父相依为命,过着勤俭、宁静的生活。长期生活在山水间、渡船上,青山绿水与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丝毫未受城市的污染,通体散发着自然之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她纯洁天真的心里,逐渐萌发出对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朦胧憧憬
思考与讨论
1.别里科夫死后,人们感到快乐和自由,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有什么深刻含义?
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必须是每一个人都敢于打破套子,唤醒革新,更新观念,拒绝腐朽。
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体现了日本文化,电影《大篷车》体现吉普赛民族的流浪文化。音乐《茉莉花》体现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史诗《格桑尔王》体现藏族文化,那么《边城》如何体现湘西文化,如何体现湘西自然之美?
归纳: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人情美:边城的人热情诚实,民风淳朴,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这里发扬光大着。风情美:边城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的庆典、月下对歌、狮子龙灯等,古老的风俗是和古朴的民风联系在一起的,透露着边城祥和安定的气氛。景色美:边城山青水绿,蕴含着原始、自然的气息,美仑美奂,好似天然不加雕饰的美玉。
一、(2018 江西高考)知识迁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抻面
阿城
铁良是满族人。 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理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儿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去店里座位上。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20世纪50年代初,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
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选自阿城选集》
[注]①抻(chēn)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1.概括文中铁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
3.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1、答案:(1)为人朴实。别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管他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表现了他的质朴实在
(2)技艺精湛,干活细心。他抻面动作熟练,兵器不用舌头试碱。
(3)懂得感恩。当初借钱给他学手艺的人临行前要吃龙须面,他亲自抻面,下锅,双手奉上,并说,“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面,我也得抻出来”,表现出他对恩人的敬重。、
(4)很识时务。铁良在与政府的利益纠纷中让步了,思想转变后开始感激政府帮他说话的人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欣赏作品的形象这一考点。这要求考生认真梳理情节,根据小说形象塑造的方法,分点作答。从小说第一段可看出他的朴实;从因抻面而出名可看出他的自强自立;从他一系列抻面的细节描写中可看出他的手艺高超和认真敬业;从他对公家人及对待被定为反革命的老人的行为可看出他知恩报恩的品质;从他对“反省”的解释可见其生动幽默的特点;从学徒到很有名气的人,从一开始对公私合营的不太愿意到听人力说后的接受,表现出他的生存智慧。?
2、答案:(1)“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把铁良抻面比作一场戏,表现了客人对铁良抻面技艺的欣赏,侧面表现铁良抻面的技艺高超。
(2)“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3)“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的额头有点儿亮。” 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用众人津津有味近乎享受的吃面场景,烘托铁良的自信和高超技艺。
(4)“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哔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
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铁良抻面手艺高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找出哪些不是直接描写抻面手艺的,并思考这些内容和间接描写抻面手艺的关系。侧面烘托想要描写的形象,使形象更加鲜明。解答此题先要看看文中有哪些人与主人公有关系,这些人从哪些角度表现铁良的技艺或品德。
3、答案:(1)揭示了铁良体悟到的抻面之道。
(2)表露了铁良对那个“运动多了”的特殊年代对人的随意“揉捏”的无奈与不满。
(3)表达了作者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反思与批判。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首先要联系句子所在的语言环境,句子意义与上下文一定要有关联。从上下文看,“运动”指的是政治运动;“反省”指的是进行改造。其次,要注意句子形式上运用的表现手法,句中的“反省”与“醒面”用“是”连接,显然是比喻并进一步理解比喻的本义。
拓展阅读 小说阅读指导考点解读 语文试卷上有三篇阅读题,其中的第五大题是文学作品阅读,这一道大题多是散文阅读,但有时也会是小说或戏剧阅读。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分量,在备考复习中,同样不可忽视。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相关知识链接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6.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规律点拨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5)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与散文的阅读差不多,这里不再赘述。单元写作
写作指导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它们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我
们本单元就来学习一种说理的方法: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那么,如何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
理呢?为大家介绍几种做法: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下面我们通过一篇文章,让大家明确如何运用这几种方法: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 (析例,以小见大)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 (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 (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 (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
明确:本篇文章通过“引例、析例、再引例、再析例、下结论”等步骤,很好的运用到了我们前面介绍的做法: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范文导引金鱼之死的启示
灵巧可人的金鱼,在透明的鱼缸内肆意地绽放着它们的美丽。这美的精灵,为饱口福,不遗余力地追逐每一粒人类抛下的食粮。最终饱胀而死,永远地沉入了缸底,如鲜花一般凋谢。 金鱼之死究竟是谁造成的?一定会有人说是金鱼的贪婪杀死了它自己。可是,蝼蚁尚且偷生,失去捕食能力的金鱼,对人类投下的食物,每投必食,何过之有?相比之下,人类似乎更为贪心——有多少人为了追名逐利用尽心机甚至不惜伤害他人利益?金鱼为何不能为了生存而追逐?由此可见,金鱼之死,原因不在于金鱼,而在于人类。是自诩聪明的人类,妄想征服自然,剥夺了金鱼的捕食能力,扼杀了这自然的美丽。 人类从来就不曾放弃征服自然的幻想。青藏铁路的建成使它成为贯穿世界屋脊的中华龙脉,人类不禁得意洋洋,即使高寒缺氧,寸草不生的绝境,人类不也能把它踩在脚下吗?是的,人类的确该为此自豪,然而,在自豪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关心那些藏羚羊去何处产仔?那些波黑劲鹤向何处迁徙?是的,修了路桥过道,而这些真能保证它们的生活不受影响吗? 当今世界,人类的欲壑越来越大,总是千方百计地填补空虚的心灵。于是,人类充分发挥创造力,将鱼困进一个个造型各异的鱼缸,欣赏它们在其中挣扎的姿态;将一个个小昆虫制成项链挂在美丽的脖子上来彰显个性;将一只只小动物关进实验室为人类的科学发展作贡献……
可是,拥有聪慧大脑的人类,却一再忘记,物极必反,任意改变自然,最终必会遭受自然的报复。 巴西昆虫学家为使当地蜜蜂多产蜂蜜,特意引进一种高产蜜蜂与当地蜜蜂杂交,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培育出来的,竟是一只只毒性极强、凶猛异常的杀人蜂。自1957年起,超过1000人被它叮咬而死,被蜇死的家畜更是不计其数。目前杀人蜂向北进入委内瑞拉,向西进入秘鲁和智利,而人类却无计可施,只能默默承受。再如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无一不是人类不计后果破坏自然的恶果。 诚然,历史在前进,我们不会再对自然俯首称臣,我们要逐步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但最聪明的改造一定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任何征服自然的做法无异于自掘坟墓!要时刻谨记:自然绝不会任由人类摆布,人类的肆意妄为,必将以自食恶果而告终。
评析:反弹琵琶,透过材料的表象,指出金鱼的悲剧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因为贪欲而造成金鱼的悲剧,而造成大自然的悲剧,最终也将为自己制造悲剧。启示如警钟,令人警醒,观点新颖,且能自圆其说。文章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结构,层次清晰。
基础积累
1.(2018 江西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翌 (yì)日 贲(bēn)张 黑魆(yuè)魆 沆瀣(xiè)一气
B.倜(tì)傥 和(huó)面 角(jiǎo)斗士 莞(wǎn)尔一笑
C.魑(chī)魅 伛偻(lǚ) 入场券(quàn) 心广体胖(pàng)
D.笑靥(yè) 圭臬(nìè) 打擂(lèi)台 绿(lù)林好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喝彩 通宵 惆怅 温馨 没精打彩
B.庇佑 划拳 车篷 惟一 理直气壮
C.佑护 览绳 磨蹭 吸吮 窸窸窣窣
D.洗漱 祈祷 悸动 竟争 战战兢兢
3. (2018 天津高考)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_______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________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___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 (2018 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5.下列对文学知识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作用。
B.《水浒》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小说,明朝施耐庵著。最早的本子为一百回本,名《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后简称《水浒传》。清初学者金圣叹删编成七十一回本,名《水浒》。
C.《边城》意图在于借一个中国边境小城中的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
D.契诃夫小说的总体特点是:运用出色的幽默讽刺手法,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社会的各种病态,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热烈向往新生活的到来。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
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
语言表达
1.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经验”,前一个句子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个句子比喻说理形象生动,请以“怀疑”为话题,仿写两句话。
例:经验是智慧之母。
经验如果任其野马般的乱奔乱驰,必将在单纯的黑暗中摸索。与其说是指导人的,毋宁说是使他人陷入混乱。
答:
2.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谓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请将下列称谓写上大致的年龄。
豆蔻年华( )孩提( )弱冠(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耄耋之年( )桃李年华( )总角( )
3.仿照例句,以“竹”为话题,分别从正反面立意,写两句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
例:彩虹 正面: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的七彩人生。
反面: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是昙花一现。
事物名称:竹
正面:
反面: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衣衫破旧的老者,向你哭诉说,他有好几天没吃饭了,你于是心软了,你给了他钱。可后来你听人说,他是一个骗子!?
一个年轻的腿部残疾者,走过一条崎岖不平的路,你走过去搀扶他一把,他把你一手甩开,还给你一个厌恶的眼神……
同情心怎么了??
要求:请以“同情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发表看法。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黑魆(xū)魆;B.?角(jué)斗士;C.?心广体胖(pán)。
2.B
解析:A项,没精打采;C项,缆绳;D项,竞争
3.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第一处,“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精细”指精美细腻、精密细致;从搭配习惯上来看,与“感知力”搭配的应该是“精细”。第二处,“用心倾听”指用心认真听取,“凝神谛听”指聚精会神地听,仔细地听;“凝神谛听”与题干中的“安然怡悦”情境相符。第三处,与题干中“让静寂更显清幽”相符合的应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展现的是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与题干不符。
4.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等。A项,成分残缺,第二句应在“要求”前加上主语“中心思想的概括”。B项,成分赘余,“可说”与“堪称”语义重复。C项,“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不合逻辑,“须眉”指的是男子,是性别概念,与“老年职工”不对应。所以答案是D
5.C [解析]C项“边境小城”这一陈述不当。
阅读理解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E 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外省人彭先生与台湾小姐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对话风趣而又细腻。B “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
2.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应考虑细节本身的内容,细节与上下文的关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
3.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4.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语言表达
1.①怀疑是知识之父。②怀疑如若任其如毒蛇般缠住一个人的心,必将使之成为窒息人的绳索,与其说是求知的发端,毋宁说是对天才的扼杀。
2.13岁左右的女孩;2—3岁;20岁男人;30岁男人;40岁男人;80—90岁;20岁女人;幼年泛称。
3.正面: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反面: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写作训练范文赏析
同情心无罪
看到乞丐渴望的眼神而心生不忍,是同情;看到残疾人艰难的行走而心生怜悯,是同情;看到人伤心痛哭而心酸,是同情;我们的同情心经常受到可怜事物的作用,而跑出来怜悯他人,但同情心并不是经常用对地方的,来看看现在同情心怎么了?
同情心被欺骗,如何是好?
街边常有一些“文章乞丐”,他们用粉笔写下乞讨原因,然后跪在街边等待别人援助。“文章乞丐”年龄范围广泛,上到老人,下至3岁幼童,他们衣衫破烂,目光呆滞,引得行人纷纷注目,同情不已。但很多这样的乞丐都是骗子!那是一个个诈骗集团赚钱的工具!被骗的人,痛心不已,痛心自己被欺骗,痛心扔下的钱,也痛心人性的丑恶。那被欺骗的同情心也偷偷落泪……
难道同情心被骗了,我们就不再同情乞丐了吗?当然不是,被欺骗又如何,帮了人,心也舒坦,何况并非每个乞丐都有诈骗集团控制的。再者,即使你施舍的乞丐真的是被控制了,你抛下的钱可以使那乞丐少饿一顿饭,少挨一顿毒打,又何乐而不为?同情心被欺骗,我们无暇理会,我们忙着将善良的同情温暖更多的人。
同情心被厌恶了,如何是好?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同情,别人受苦受难了,要自己站起来,你那泛滥的同情心只会招来白眼,招来厌恶。你也莫名其妙:“我只是觉得你可怜而已,想帮帮你而已,有什么不对呢?”
泛滥的同情心让人受不了,自己被厌恶了也觉得难受,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同情心管好呢?别人可怜,是值得同情,但别人没开口请求帮助,就别自作多情。桑兰半身瘫痪够可怜了吧?可她不需要我们同情,因为她有足够的力量挣脱命运的摆布,我们的同情只需化作鼓励,为对方加油打气。
同情心被误会,该如何是好?
试过可怜别人丢了钱包,请对方吃饭,反被怀疑偷钱包的是自己吗?我试过。结果哭笑不得,也骂自己为何多事,那被误会的同情心委屈得想哭。
被误会了,就不再帮助别人了吗?当然不是的。那就真诚地帮助别人吧,即使被误会,真诚地解释一番,别人会明白理解的!真诚的同情心一定会被接受的。
现代社会,同情别人也要受罪,但那又如何,我们的同情心无罪!将我们的同情给与真正需要的人,我们就能收获一份满足,别人也收获一份快乐,何乐而不为?
点评:本文对题意的理解是准确的,切入的角度也恰到好处。很显然作者并不是凭空而发议论,她是从材料出发,充分遵照材料的指引,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具有时评文章的特点。切分为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既独立又互相关联,都能做到有理有据,较好的展示了作者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