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天气》单元前6课的学习,主要是观察、记录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3周的当地天气,本课则是帮助学生对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统计分析部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包括云量、风的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汇总到云的情况统计表和风的统计表中,最后再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的情况进行概括描述。关于气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对比各小组的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气温柱状图中这段时间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将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作总体描述。关于降水量变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记录的数据,对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做如下统计:降雨的天数、不降雨的天数、最大降雨量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情况。概括描述部分,经过统计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的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有了前期观测和记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统计图表陈述数据和结果。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气温统计表、降雨量统计表。
教师准备:相关PPT、气象学家记录的天气日历。
【教学过程】
1. 展示天气日历
以小组展示或班级展览会的形式展示天气日历,同学相互学习。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讨论:与我们的天气日历比较,有哪些共同点?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是重要的技能,也可以在展示自己的记录、观看其他同学的记录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同学的进步。
2. 统计天气信息
各个小组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云量、风力、风向、气温柱状图、降雨量柱状图上的数据进行整理。
统计云量:我们的天气日历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哪一种天气最多?哪一种天气最少?
统计风向风速: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统计气温: 我们能从气温柱状图中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吗?
统计降雨量: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
各组交流统计的方法,教师对各组的统计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里的一位成员按照日期的顺序,依次读出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情况,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则统计该类现象的天数。
设计意图:分工协作统计天气信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分析天气信息
统计完成后,教师引导各组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各组的统计分析报告,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因为各组每天的观测时间、观测地点的不同,风的记录、气温的记录等有差异是正常的,学生使用的工具比较简陋,观测技能水平也较低,也会使观测的精确性受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交流,总结自己对这段时间天气情况的认识。
4.了解气候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补充《二十四节气歌》的来源。
【板书设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课堂活动记录有两个内容,一是整理分析这段时间的天气日历。二是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四个记录表格要求学生从云量、气温、降雨量、风的情况这四个方面对近3周的天气日历进行简单统计与整理。风的统计表格中除了要找出风最大那天的风速和风向,也可以请学生分析这个月主要刮什么风向的风。在统计气温变化时可以用“低—高—低”等简单的趋势词语来表示,也可以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
第二个记录表是让学生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指向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趋势,在引导学生充分分析上面四个表格中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整体来说这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情况,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希望学生能从云量、气温、降雨量、风的情况这四个方面对近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作概括性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