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1、组成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元
树突: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
突起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什么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
含羞草被碰触后会垂下叶子,草履虫 会向水中有糖分的一侧移动,这是不是属于反射呢?
3、反射的分类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
生来就有,通过遗传获得
例如:婴儿吮乳;
吃梅分泌唾液
例如: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望梅止渴
生来就有
后天习得的
由低级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
区别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联系
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膝跳反射
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婴儿吮吸反射
看梅流口水
缩手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弧
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射的过程:
兴奋: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导兴奋
产生兴奋分析综合
传导兴奋
应答反应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
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
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三、兴奋的传导
兴
奋
的
传
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基本方式:刺激神经纤维某一部分产生兴奋,引起兴奋的部位膜内外正负电位交替变化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细胞间的传导
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过程:
特点:单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1)静息时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2)兴奋时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3)传导与恢复
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K+外流
Na+内流
钠钾泵:
排钠保钾
局部电流: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过程
未受刺激时 :K+外流,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受刺激时: Na+内流,兴奋部位
(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临近的未兴奋部位
(内负外正)
局部电流
产生电位差
又刺激相邻部位:电位变化
产生电位差
局部电流
(兴奋传导)
….
(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兴奋传导的详细过程分析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______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___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
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电位差
局部电流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
双向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突触
线粒体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1)产生
(2)分泌结构
(3)受体
(4)种类
(5)作用
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线粒体参与供能)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被酶分解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6)去向
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兴奋性神经递质
抑制性神经递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
轴突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
触
间
隙
释放神经递质
作
用
于
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抑制)
兴奋通过突触时: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问题
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
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与突触传递的区别
可以双向传导
只能单向传递
局部电流
化学信号
快
慢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
++++
- - - -
- - - -
图1
图4
图2
图3
a
b
a
b
a
b
a
b
刺激
- - - -
++++
++++
a受刺激后点,ab之间的电流表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
++++
++++
++++
1、在神经纤维上
2、在神经元之间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顺序是4、2、4、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顺序是4、3、4、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看到现象的是4
D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颅腔中的脑
脊柱中的脊髓
神经系统的分阶调节:
1、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脊髓
低级中枢:脊髓
高级中枢:脑
2、脑——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
人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大脑
---------------小脑
-----------------------脑干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成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只能依靠脊髓中的低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
讨论: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是大脑控制排尿的中枢受到了损伤。
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书写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H区
S区
W区
V区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言语区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W区:书写语言中枢
(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字)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
(Write)
(Hear)
(View)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
(Speak)
瞬时记忆
短期记忆
所以在学习中,要经常复习,对学过的知识多加注意,才能把学过的知识转变为长期记忆,不然很快就会遗忘.
(二)大脑
的记
忆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