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降水量的测量
【教材简析】
《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五课内容。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能对降水量有全面科学的认识。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识并制作雨量器,让学生了解雨量器的构造和作用,通过制作雨量器活动让学生了解雨量器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点。第二部分是测量降水量,让学生用做好的雨量器进行模拟降雨实验,最后对课外的持续观察和记录进行指导,并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习惯。其中“我们怎么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是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降水的多少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认知降水量的测量。而且,学生对雨量器也未接触过,对降水量也从未了解,但通过以往的课堂活动,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并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保持着很浓的兴趣。本课学生的认知难点在于如何测量降水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降水量得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是毫米。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量强度的雨量等级表。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并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降水量得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知道雨量器的结构原理。
难点:学会使用简易雨量器正确测量降水量,并坚持完成“天气日历”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量筒、简易雨量器。
学生分组: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径大小不同的透明直筒塑料杯、透明不规则塑料杯、透明锥形杯、不透明直筒杯、刻度尺、剪刀、双面胶、纸带。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入新课 (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一段天气预报视频]
1.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请学生说一说哪些天气现象属于降水?(预设:小雨、中雨、暴雨)
2.刚才我们说的雨,以及时遇到的雪、冰雹,都是自然界中以不同形态存在的水,所以,我们可以把下雨、下雪、下冰雹都称之为降水。
3.提问:最近的一次降水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预设: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
?4课件出示:《降水量等级表》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国家气象局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
5.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降水量等级表》。从这个《降水量等级表》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单位是毫米。)
3.揭题:降水是天气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降水的多少是怎么测量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板书:降水量的测量)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多媒体出示)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3.教师讲解雨量器的各部分作用及测量方法,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我们也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
2.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1)容器选择透明的直筒形的,上下粗细要一致;
(2)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
(3)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
3.分组实验:选择材料,制作雨量器
4.成果展示:
提问: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
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学生交流分享)
提问:如果0刻度没有对准底部怎么办(预设:在0刻度下面加一些水)
四、测量降水量?
1.过渡: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
?(模拟人工降雨,教师用演示模拟人工降雨)
2.那么测量降水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预设: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录24小时;降水结束之后,应及时记录降水量,读取降水量时眼睛视线要与水面持平)
3.指导:如果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测量一天的降水量,那就应该要将雨量器放在外面空旷处24小时,同时还要考虑很多问题:如防止水分蒸发等等。
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所以我们课堂上把1分钟当作24小时,请同学们雨量器放在水槽中,用喷壶来模拟降雨,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就开始模拟测量,停的时候要马上停下来。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读数,教师汇总。(雨量器读数方式要平视,液面凹面处;汇报的过程中,有些小组会漏掉单位,这时要及时纠正过来,也正好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单位理解。)
5.提问:根据同学们汇报的降水量,你觉得我们刚才模拟的雨下得大不大呢?属于什么等级呢?让我们根据气象学家制定的雨量等级表来判断。谁能够像气象员那样将你们小组刚才的模拟实验情况报告给大家。
6.提问:测量降水量与雨量器的粗细有关系吗?测量降水量与雨量器的长短有关系吗?(学生若不知可以教师演示实验验证)
小结:测量降水量与雨量器的粗细、长短没有关系,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7.过渡:我们可以用自制的雨量器来测量每天的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假如老师将刚才大家的记录是当作以后几天的降水情况,那就可以制作成柱状统计图。
出示:柱状统计图,
我们就可以从图上直观地看到这一段时间里某一地区的降水情况。
五、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2.老师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天气日历记录中,能够记录下每天的降水情况。
【板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
雨量器
单位:毫米
时间:24小时
【作业设计】
1.下面容器可以用来作雨量器的是( C )。
A. B. C.
2.昨天一天一夜下了40毫米的雨水,根据降水量等级表,我们知道它是( B )。
A.暴雨 B.大雨 C.中雨
3.下雨天,小明用自制的雨量器收集雨水,10分钟后雨量器读数28毫米,这说明当天下的( A )。
A.至少是大雨 B.肯定是大雨 C.肯定是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