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
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
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对比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2、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均可加快物质的溶解。
【教学难点】
1、树立对比实验的意识,相同条件以及不同条件的控制。
2、用量筒量液。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分为A——K共11组。
2、每组器材:木筷子1支,大号塑料杯4个(编号依次是1、2、3、4号),100ml烧杯1个,250mL烧杯1个(预先装好200mL常温水),滴管1支,镊子1个,小密封袋1个,秒表1个, 100ml量筒1个;热水50mL,常温水适量,相同的粗盐2块。
3、共用器材:热水瓶1个(用于储备热水),铁锤1个。
【教学过程】一、加快粗盐溶解的研究
1、导入:今天我们来一个溶解比赛,这里有一块粗盐,谁有办法使它溶解得更快吗?溶解的快或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若干种方法。(加热,搅拌,……)
3、质疑:(1)你确认你的想法正确?如果没有实验,结论可信吗?
(2)每一种方法只做一个实验,可以吗?为什么?
(引出“对比实验”)
4、分组讨论:
(1)做什么:设计 “对比实验”,确定研究哪个不同条件?相同条件有哪些?
(2)怎么做:怎样做实验?谁操作?谁观察?谁记录?
(①A——C组探究搅拌因素,D——F组探究温度因素,G——I组探究碾碎因素,J——K组探究水量因素。)
5、小组展示设计,组织交流与评论。(热水选择60℃左右,强调安全;适时指导实验操作:如用量筒怎样准确量液,搅拌等。)
6、分组探究:实施“对比实验”
7、小组汇报:看到什么?(你是依据什么做出谁快谁慢的判断的?)得出什么结论?
二、学以致用
1、冲饮颗粒冲剂或牛奶时,用 方法可以加快它的溶解。
2、我们吃硬糖时,用 方法可以吃得更快。
3、我们洗衣服的时候,用 方法可以加快污渍的溶解。
4、如何让奶糖在嘴里溶解得更加快?(又搅拌又碾碎又加热)
三、小结
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 和 。
◆挑战:(1)水温越高,粗盐的溶解会更快吗?
(2)搅拌、加热、碾碎等方式为什么能加快溶解呢?
◆留空白:常温下,食盐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地溶解吗?怎样衡量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
板书设计
第5课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加热、碾碎都可以加快可溶性固体的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