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4节 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而特异性免疫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体液免疫过程
细胞免疫过程
吞噬细胞(处理)
T细胞(呈递)
B细胞(识别)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
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
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T细胞(识别)
与靶细胞结合
抗原
效应T细胞
增殖、分化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记忆细胞
再次感染相同抗原
再次感染相同抗原
免疫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1、过于灵敏、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2、引起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特点: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
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
种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人体的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1、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缺少哪种淋巴细胞?
2、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还可以形成那种细胞?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严重烧伤的病人为什么容易受到感染?
过敏反应
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
起组织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艾滋病
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原体及存在部位:HIV,存在于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发病机理: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症状:初期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此后相继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
预防措施:
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HIV: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1.功能表现: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
或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
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2.意义:维持机体的稳态。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采用人工方法使机体获得特一行免疫
力来预防疾病的方法。
常用方法:预防接种疫苗
2.免疫治疗:免疫增强或免疫抑制
3.器官移植:寻求与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
使用免疫抑制剂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