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梳理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文章运用的说明顺序。
3.品味典雅且富有韵味的语言特点。
4.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运用的说明顺序。
2.品味典雅且富有韵味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典雅且富有韵味的语言特点。
【授课类型】
略读课。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清明上河图》这幅绘画作品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毛宁的《梦回繁华》,共同了解我国的国宝级画作——《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梦回繁华》)
二、检测预习
检测预习情况,小组互相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
1.熟读课文,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梳理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共五段,第1段交代了《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第2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这幅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第3段从整体上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第4段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第5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绘画技巧及其历史价值。
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总)
第二部分(2~5):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这幅作品背后的社会内涵、画作具体描绘的内容及特点、画作的绘画技巧及历史价值。(分)
2.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明确:主要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主要采用逻辑顺序(由概括到具体)。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把《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特点写了出来。
3.熟读课文,品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本文语言的运用很有特点,作者注重遣词造句,且使用大量的四字短语,这使得文章语言概括力强且典雅富有韵味。如:
①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运用概括力极强的四字短语,写出了《清明上河图》中汴京近郊的风景特点,使文章内容典雅而富有韵味。
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把《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特点写了出来。
4.课堂小结。
本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却将其介绍得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使人学习了历史知识,感受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的艺术价值。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
四、拓展延伸
1.选取一种自己喜爱的事物,借鉴《梦回繁华》的说明特点写一篇小说明文,在班上交流。
2.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一书,然后写写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