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0.《三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0.《三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2 20: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章结构及描写方法。
难点:通过展开想象来体味作品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之歌》导入。
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教师用PPT展示如下字词,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阙、曦、襄陵、沿溯、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
2.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3.吟读。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
明确: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
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景物的相关语句。
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明确:山和水。写山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明确: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上涨、水流湍急。春、冬二季江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奇异俊秀、摇曳多姿。秋季江水的特点是:悲寂凄凉,令人伤感。
四、品读,读出意味
1.品读课文,描述: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美,你看(听)……”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品读课文,然后发言。
示例:①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②三峡的水美,水以夏季为盛,你看,夏季水涨,淹没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水流湍急,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③三峡的急流美,你看,春冬之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倒影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俊逸。④三峡的瀑布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上的细微的飞沫。⑤三峡的树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它们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使人顿觉生意盎然。⑥三峡的猿声美,你听,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⑦三峡的渔歌美,你听,渔人在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歌声唱出了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
2.品读课文,理解:同学们,三峡很美,文章分四段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山水之美。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学生品读、讨论、发言。
明确:第1段大笔勾勒,总写三峡雄峻壮美的山势,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第2段写夏季的江水,体现的是一种“奔放”美。第3段写春、冬两季的三峡风光,体现的是一种“清幽”美。第4段写秋季的三峡风光,体现的是一种“凄婉”美。
3.品读课文,想象: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象,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学生品读课文,展开想象。
示例:①三峡的云美,你看,那飘浮在峰顶的白云,动如烟,色如雪,柔如水,多么美丽。②三峡的石美,你看,被中外地质学家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长江三峡,简直就是大自然恩赐的一个五彩缤纷的石头世界。每一枚三峡奇石都形神毕肖、色彩斑斓,每一枚三峡奇石都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不朽的画。③三峡的传说美,你听,“巫山十二峰”“神女峰的故事”……美丽的传说为美丽的三峡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心驰神往。
4.作者之所以能把三峡描写得如此美丽,是因为他抓住了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静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写山,抓住了山连续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抓住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欣赏赞叹。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6.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在行文的过程中,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五、赏析亮点
学语文不能“得意忘言”,也就是说,一般人读文章,只注意文章说了什么,而不注意作者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用“《三峡》真妙,妙在……,你看……”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文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示例:①《三峡》真妙,妙在结构精巧,你看:全文按总分结构安排内容,先总述三峡概貌,后分季节描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②《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是仰视。
③《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
④《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⑤《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意境奔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意境清幽;“高猿长啸”“哀转久绝”,意境凄婉。
⑥《三峡》真妙,妙在节奏鲜明,你看:整句与散句结合,齐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
六、重点研读
文章写三峡的“高猿长啸”突出了“三峡之秋”的凄凉氛围,这是不是与赞美祖国壮美河山的基调相违背?
明确:不违背。写出事物的特点,忠实地反映事物,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同时,美是多方面的,由景而生的凄凉也应包括在内,更何况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本身也具备美感。景本无情,是作者在“情”引领下的笔触给了景以美感。同样是猿,李白就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穷尽物态反映三峡不同季节的特征就是美,用三峡秋季的凄凉与前面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组成绚丽多彩的画面,更是一种配合的美。
七、拓展提高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它和本文的联系。
明确: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本文的第2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句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本文第4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本文的第1段则和诗中“万重山”相对应。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结合本文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下联:天高地厚华夏情
示例:①山险水急三峡景 ②山峻水清三峡美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觉如何?(“爽!”)
是啊,在文字中遨游真是怡然自得。老师真想对三峡说一声:(屏幕显示)读山,读水,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三峡风光无限好,留待大家明日游。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
【板书设计】
三峡雄奇秀美